《美女与野兽》是不是真的把裤子穿跑偏了呢?

 

《美女与野兽》里的“单纯为了搞笑的同性恋”设定,往好处说是积极思索,如何将现代娱乐文化套入经典故事躯壳内;往坏了说,那就是病急乱投医,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药就吃的中二行为。...

上 方 蓝 字 关 注、置 顶 「热 门 电 影」


昨天谈了几部迪士尼之前翻拍自动画的真人电影,还对《美女与野兽》略微期待了下,心想应该会有点创新。
万万没想到,刚过半夜12点就被打脸。编剧大大们得有多空虚,实在没啥写的,硬是往这么一部宣扬传统爱情观的童话故事里塞了个同性Boy。

郑重说明:对同性没偏见,但是,片子里如此生硬得表现同性,确实有点违和。
虽说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变得很开放,同性之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禁忌。

但仅仅以此为据,堂而皇之地加入电影中,以期达到“符合时代特色”的喜剧效果,实在有点蠢。
香港那边的基督学校已经因这一问题,而呼吁拒看《美女与野兽》,现在片方着实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
本想刻意讨好,博之一笑,结果落到这步尴尬境地。

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得讲究语境,本片的故事背景还处在中世纪,人物的举止特征怎么就能如此现代呢?
要么您就把真个故事改编成近现代,要么您就把这种同性喜剧元素处理得高级一点,否则只能证明这部电影非常的俗!

平庸且低级的俗!

在故事层面因自作聪明的愚蠢行为而导致全盘沦陷后,影片中那些华贵艳丽的特效就越发显得讽刺了。

就好像假唱歌手的麦已经被断电,自己还沉浸式地胡喊乱叫,观众看在眼里,尴尬在心里。
虽然国产烂片依然肆无忌惮侮辱观众的智商,但是清楚自己“观影需求”的人群却逐渐增加。很多人看完一部特效烂片后,为了不随大流,往往会提出较为中肯的评价。

最常见的一句就是:“故事不咋地,但是特效真的棒。”这样的评价看似更为可观、理性,但也有其弊端。

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在于, 他把特效与故事分开了,而电影却是一个整体。
一直坚信,好的特效永远是为故事服务的;如果某部电影的特效场景仅仅只是强调感官刺激,而忽视了故事性,那这样的特效只会很快被遗忘。

每当某部电影宣布翻拍后,观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特效更棒”,继而将其归为推陈出新的努力成果。

相信我,特效更好,真的不代表创新,更多只是借了工业进步的春风。
金刚和哥斯拉这两个怪物界的老古董,横行电影世界半个多世纪了,如今依然是众人期待的大热,反观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又创造出经典的怪物形象呢?

真的想不出来,因为这个时代盛行翻拍,将老的经典拿来重塑,比如超级英雄漫画~
现在的美国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越来越多,放以前,“改编自真实事件”几个字会让观众对于故事的情节更加重视,也会对影片传达的价值观做更多思考,毕竟,“这都是现实发生的。”

现在呢?说实话,这几个字总让我不免联想到是创作力匮乏的表现。
《美女与野兽》里的“单纯为了搞笑的同性恋”设定,往好处说是积极思索,如何将现代娱乐文化套入经典故事躯壳内;往坏了说,那就是病急乱投医,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药就吃的中二行为。
这样下去,早晚得“出人命"。

类似现象在国内更为猖獗,什么抗日神剧、穿越喜剧都在这条路上自欺欺人呢。

制作人员一边寻思,“我得创新”,一边不明就里地把这些辣眼睛的文化垃圾扔电视里污人眼睛。
什么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包子炸弹......

我们的问题比人家严重多啊,人家只是刻意追求娱乐效果,致使影片略微走样,我们这纯属智商问题。
据说迪士尼还有好几个改编经典动画的项目在运作,《花木兰》、《小飞象》、《彼得·潘》等在未来都会相继推出真人版。

对此,我们希望创作者能在原作基础上加以创新,带来更多新鲜的内容;同时,我们更希望创作者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弄来四不像的东西。
那样,可真就是把裤子穿跑偏了。


    关注 热门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