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儿童的益处,太实用了,收好了先~

 

问儿童适合艾炙吗?答非常适合。特别是一些虚寒性疾病,脾胃虚弱的孩子更适合。小儿脾胃虚弱的症状:孩子消瘦或过胖...



艾灸对于儿童有什么作用呢?

补益肝肾

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两虚,筋骨不旺。因此,在孩子成长期,重点调理肝、肾、脾才能达到正常的身高。

儿童增智长个

儿童增智长个男孩15岁,女孩13岁之前是身体重要的发育长高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要注意均衡营养,经常加强体育锻炼,起居有规律,男孩长过1.70米,女孩长过1.60米为好。如果远低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除父母的遗传基因外,往往是孩子的肝肾两虚导致的结果。

调理组方

命门、大椎、身柱、肺俞、肾俞、中脘、神阙、足三里

调理脾胃

小儿脾胃不和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厌食。厌食是儿童见食不香的一种症状,由于脾胃失和,受纳运化失常所致。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因此儿童能否正常发育,健康与否,与脾至关重要。脾胃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儿童厌食调理重点是脾胃。

调理组方

命门、大椎、肾俞、中脘、神阙

增强抵抗力

感冒是由外协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或气候剧变是为多。现代医学称之为上呼吸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本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或酸痛感冒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脑炎,后果严重。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调理组方

命门、风池、大椎、肺俞、肾俞、合谷、神阙

其他局部悬灸调理

颈部调理:命门、风池、大椎、肩中俞

肩部调理:命门、风池、大椎、阿是穴

腰部调理:命门、肾俞、腰阳关、十七椎

膝部调理:命门、神阙、上膝眼、下膝眼

胃部调理:命门、大椎、中脘、神阙

肠道调理:命门、神阙、关元、中极

感冒调理:大椎、迎香、合谷

另外临床发现小儿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身柱灸是小儿保健灸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日本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40所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连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他在报告中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身柱穴为何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来,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

另外,身柱灸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少的灸穴。


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形气未充,这些生理特点就决定小儿艾灸灸火要轻,时间要短;小儿生病的病理特点是传变迅速,易趋康复,这些病理特点就决定了小儿艾灸要早,阳气卫气很容易被引出来,要做保健灸,提升免疫。

在日本,“儿童施灸”是代田文志等人倡导的,他们发现小学生中虚弱儿童特别多,对国民体力的现状深感担心。从昭和13年( 1938年)到昭和20年(1945年)代田文志等在长野县的几十所小学进行了灸疗活动,施灸的小学生达数万人之多。“儿童施灸”的对象是虚弱儿童,目的为强身健体,同时施灸治疗项部淋巴肿、肺门淋巴腺炎、扁桃腺肥大、遗尿等各种疾病。根据当时的病历记载,灸疗是在相当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



宝宝从出生就可以灸神阙、中脘这些穴位,所以没有年龄限制,但是足三里这样的保健穴(有些书上不建议儿童灸),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短,可以等宝宝月龄大一些。

小宝宝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

1、身柱穴 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2、风门穴 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3、孔最穴 此穴是肺经脉气所发,肺经经气深聚之处,为肺经之郄穴,善治肺经肺脏之急重症和相关的血证,具有肃降肺气,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



4、灵台穴 心的神灵之亭台,主治喘哮久咳,脊痛项强,寒热感冒,脾热,痈疽疔疮。



5、中极穴 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天枢穴 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7、神阙穴 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神阙穴可以采用古艾世家脐灸法,以面碗和艾绒灸脐效果好。

8、大椎穴 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9、膏肓穴 此穴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

10、中脘穴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1、脾俞穴

12、肾俞穴



一般建议艾条温和悬灸,每次灸5-10分钟,隔日或每3日灸1次,连续灸1-3个月,间歇7-10天再灸。若小孩出生后体质较弱,可在出生后3-6个月,开始身柱灸,每周或每月1次,连续灸3-6个月。

捏脊疗法:

对于想要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家长们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想用协助治疗快速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那么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还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这些手法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温馨提示:我们致力于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导,但并不能替代医生之诊断治疗,如您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本文非原创,来自网络!重在分享,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请识别关注我们


    关注 托起希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