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没人写,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

 

如果很不幸,自己的孩子也是没人写的那一类,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其实,也更是这个时代的痛处。...



点击右上方蓝字"孩子的故事和诗",可迅速关注↑



上星期六,我久咳未好,带娆娆去田野上走了一趟,看到了各种蔬菜,香八角叶,还有一只瓢虫和很多蝴蝶。最意外的是,还刚好遇到了农民伯伯在犁地。

我们带回来了一些泥土。之前在花盆里自然长出的一株桑树苗,移植到了大花盆里,那些花泥我觉得少了些。从田野里带回来的泥土,淋了春雨,有一种新鲜的泥腥味,似乎有蛰伏的虫子在蠢蠢欲动。

生命就像这些泥土或虫子,一季一季地,周而复始。娆娆一年年长大,我一天天年岁渐长。朋友去加拿大的去加拿大,抑郁的依然在家抑郁,归隐田园的归隐田园……有时我会想,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预知过自己的未来呢?好像并没有。

所以我很少想过娆娆以后会成为什么。最近和朋友聊天,是一个很痛心疾首的话题,她的孩子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并且一直很懂事,但是却在初二的时候性情慢慢出现改变,学习也跟着慢慢退步,最后变成了各种问题集于一身的差生,整日沉溺网络游戏,不愿意再上学。甚至有一次,为了上不上学的事,孩子竟然离家出走。她和孩子爸找了两天两夜,滴水未沾,最后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她。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一脸疲惫不堪的她才支撑不住一下晕了过去。



她的家庭一直不错,属于知识分子家庭,老公很平实,她自己则比较要强。从他们女儿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各种育儿书籍和文章都认真阅读,筛选自己认可的做为参考。她比较崇尚一些外国的育儿之道,特别认可外国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爱和自由”。当然,在学习成绩上,表面上她觉得不是最重要,但也不放松,并且她一直都非常注重阅读,所以她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鲁滨逊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他们家里的图书很多,家里的情景经常都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么看来,她的确是一位很会教育孩子的母亲。可纳闷的是为什么孩子却变得如此颓废?我替这个孩子担忧,她也频频叹气。就在我们长吁短叹的时候,她手机的微信铃音频繁响了起来,她拿过手机看了一下,说:“是孩子班里的微信群,班里有几个孩子晨读的时候没读课本,在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老师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这不,又在严厉地敲点家长,要家长在家里好好教育,课堂纪律都不能遵守的学生,学习成绩再好也没用!”

她边打字边有些抱怨地说:“老师严格是没错,教育不是应该往多方面想吗?孩子爱读课外书这一点首先值得肯定,但在晨读时间读确实不对,需要批评。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肯定爱读课外书是好的,避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才严格批评他们应当注重课堂纪律。”

我表示不赞同:“纪律就是纪律,不能说为了提高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就得先肯定。孩子对事非对错的认知还没具备成熟的能力,你一方面表扬,另一方面批评,他们的思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感,有的孩子领悟能力不够,还会因此窃喜,认为只要是违反纪律里面有‘好’的一面,那么下次再做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她说:“我已经发到微信群里了,也有家长在赞同。”她把手机递过来让我看。又让我看她另一个家长群,已有家长在怨气冲天。不是为了这件事,而是好像发生了别的事情。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事情。一个校园的植物老师,在做第二天要给学生讲解植物的备课时,有一株植物他似曾相识,但就是叫不上名称。老师想破脑门,查了很多资料,也还是弄不明白。老师知道班上有一位学生的爸爸是植物家,就找到他,让他把那株植物拿回家。学生的爸爸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知道它的名字,在他眼里,那不过是平常植物。可是他却认真对儿子说,他也要好好想想才有可能知道它的名字。临睡前,他很抱歉地对儿子说:“这株植物爸爸也从来没见过。”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把植物还给老师,很抱歉说:“我爸爸也从来没见过这株植物。”老师微笑点头。开始上课了,老师开始讲解,经过了一夜,老师竟然对这株植物和它背后的故事都了如指掌,动情的讲解让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其实,那天晚上,学生的爸爸私下在微信上找了老师。

我想,那位学生,应该是一个平凡少语的朴实孩子,但身上必然深深的埋着光亮。因为他有一位知道怎样才是最尊重人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谦逊和“不懂”,成就着儿子对老师由衷的敬佩。

如果他对自己儿子脱口而出这株植物的名字和故事,那么就不会有那么精彩的一堂课。他对老师的尊重,不是热情,更不是取悦,而是一重自然的尊重。因懂得而发生。



古时候,无论老幼妇孺,对老师都是十分尊敬。所以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因为在那个时代,老百姓别说有文化,就是识字的也不多。现代社会,比老师有学识者众,但不管怎么说,在学校的系统教育方面,老师的经验和眼光却一定是历经过沉淀。而身为父母,尤其是做为第一个孩子或唯一一个孩子的父母,那种对孩子的激情和深爱,因为少了一些淡然,往往很容易影响着自己对他们的教育。

更何况,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功能并非华山论剑。家长的称呼那里前缀了学生的名字,本身就附带了谦逊意味。尊重老师,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尊重学习。你若在心里对老师有一丝一毫的不逊,就算没有任何表露,那种感觉都一定会通过类似于气场的东西,无形中传达到孩子心中。

我不知道朋友的女儿为什么走上厌学之路,但父母的原因多少会有。是孩子不服学校管教?还是有她自己的方向?或许有另一种声音,会说这样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我在年轻的时候也会这么想,但历经过岁月之后,我不敢这样去想,因为,当我每每读到一篇篇激情满怀的励志文章时,我想到的都是更多更多的没有多少人去写和说的那一类型青少年,他们迷茫又无奈,挣扎又徬惶,梦想多多却又沉溺白日梦。而比尔盖茨,从来那么稀少,所以才会需要拿来做励志。

如果很不幸,自己的孩子也是没人写的那一类,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其实,也更是这个时代的痛处。



网络时代,教育的声音太多。可供参考的也太多,因而很多时候反而让我觉得无从下手。既要注重规矩,又要发现创造力;既要严于纪律,又要尊重个性;既要敢于还击,又要善良忍让……养育一个孩子,仿佛处处都是技巧和功力。

把孩子养成一盆花的,要有太多技巧她才能璀璨如明珠。把孩子养成一棵树的,要有很多功力她才会根深叶茂。但大道之简,想起娆娆爸爸一直对孩子注重的性情培养,我此刻从未如此深深赞同。

如果可以,我希望娆娆是一片土地。如她的学名“汀”一样,一片洲边的平地。经历自然的滋养,坚实朴素却又有柔软,而从那柔软之处萌生的草芽,慢慢地,变得郁郁苍苍。

原创文字,欢迎订阅和转发。纸媒转载或网载必须连带“孩子的故事和诗”二维码,并联络本号。谢谢。联系邮箱:179954338@qq.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可关注我的公众号


    关注 孩子的故事和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