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起”的巨著——一场跨越十六年的学术对话

 

“当我把书稿交到中华书局时,刚开始一点儿不急,十几年都过去了,慢慢儿等他们编吧,可是越到后来,越觉得等不起。”...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一书,记录了复旦大学教授戴燕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等十一位从抗战到当下的老一辈中外学人的访谈 ,带领读者了解了那段过往的岁月,以及那一代历史中的学人的思考与抉择——他们的政治关怀和学术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是如何思考历史与未来,如何承上启下的?



书名“陟彼景山”,取自《诗经•商颂•殷武》,这是宋人在怀念他们的殷商先人时唱的一首乐歌,所以在回顾了殷王武丁建都于商邑的伟大成就之后,歌中唱道:“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意思是登上高山,看到那些粗壮挺直的松柏,将它们砍伐、搬运下来,建成宗庙,用于祭祀祖先。“陟彼景山”,在这里,用的就是采集上好的材料以建宗庙之意,只不过这里说的是学术上的传承,是用访谈的形式来表达对前辈学者的敬意。

亲近而熏炙
对于前辈学者,如果只看他们的学术著作和个人回忆录,距离太远且又是单方面的灌输,难免有疏离感,不利于学习和了解。作者戴燕作为一名学者、一名教师,想要通过对学者的访谈来帮助学生和更多的年轻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前辈们。访谈这种双向的沟通方式,能营造更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也更能体现受访者的性情与智慧。戴燕说:“过去讲学习的过程中,要能‘亲炙’即朱熹说的‘亲近而熏炙’,便会受益匪浅。”因为“闲谈之间,就经常能听到‘四两拨千斤’的话,而这都是在书本论文里面看不到的。”

在和这些学者的交流访谈中,有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也有诙谐幽默的轶事闲谈。有王水照先生对文学史的回忆、裘锡圭先生对古典学的阐释、朱维铮先生对“国学”的问答,也有希望可以天天请人吃饭的章培恒、年轻时读不下去《雅》《颂》的王水照等等。通过访谈,戴燕带领读者走进学界泰斗的身边,在聊天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态度,理解他们的学术和他们各自的人生。随着回忆的铺展,他们师友之前隐藏在盛名与著作之后的模糊形象也得以丰富,兴趣一直在改变的黄盛璋、最佳损友顾颉刚、教学质量不过关的吴晗等等。书中还收录了三位日本学者的访谈,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研究中国会带入哪些特殊的经验和方法,中国与日本在这里会以怎样的方式碰撞、交融。将这篇访谈收入本书,也许可以提供又一种不同的历史对照。

复旦大学教授戴燕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读罢此书,除了敬佩大师们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就是感慨于其坦诚的态度。就像戴燕所说:“‘君子坦荡荡’,他们都是这样的君子。”

在访谈问题设计上,因为戴燕早有沟通专业与公共领域的设想,所以虽然访谈的时间跨度较大,但访谈问题都涉及到了国学、儒学以及复兴中华文化之类。这些问题也几乎就是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文化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者们大多秉持保守、严肃的态度,比如裘锡圭先生就直言他“不太同意现在有些提倡‘国学’的人的做法”。尤其是对“全球视野”的提倡,他认为“提倡‘国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高‘国人’对自己的古代文化的认识”。王水照先生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提出“无伤大雅”和“勿伤大雅”的殷切建议,希望“做普及工作的先生要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抱着敬畏的态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传统文化的复与兴,不仅是开拓广阔的文化市场,还在于挖掘深邃的文化内涵。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书中的内容来自于戴燕陆续发表于杂志上的访谈文章,从1999年对兴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三位日本学者的访问到2015年对裘锡圭先生的采访,共涉及十一位学者,时间跨度十六年。由于本书所采访的学者,大多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十多年间,章培恒、朱维铮先生都已经过世,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陆谷孙先生也蘧然离世。在世的,多数也都已入耄耋之年。

书成之后,书中采访的陆谷孙先生已仙逝,让戴燕感慨良好
“当我把书稿交到中华书局时,刚开始一点儿不急,十几年都过去了,慢慢儿等他们编吧,可是越到后来,越觉得等不起”。戴燕告诉《出版人》:“去年暑假期间,我跟陆谷孙先生说这本书要出版,需要他的近照,那天一大早,他就传来三张照片,他晚年为了编一部汉英大字典,忙得不得了,完全是全身心投入,可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有求必应,但两天后他就去世了,所以现在印出来的是他最后的遗照。而因此,我后来也就变得很怕辜负了这些老先生,变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书印出来了,才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成书之时,戴燕也是感慨良多,她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陟彼景山,除了看见苍翠的松柏,还有静静流淌的时间之河。

如果没有编辑捡拾遗珠,这些优秀的采访也许就散落在过期的杂志里面。谈到本书的源起,本书编辑贾雪飞说:“戴燕老师是令人敬重的学者,她治学的严谨、对学术的至诚和为人的谦和,让我们这些学生辈的人印象深刻。”所以她选择追随戴燕的脚步,将这些零散的访谈结集成册,希望读者“跟着她的目光,能看到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学术世界”。

本书由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出版,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是中华书局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中华书局成立101周年时注册成立,又被称作“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主要面向大众策划、编辑人文社科类图书。它此前已经出版的两本访谈类图书,分别是李世文编辑的《与天下共醒:当代中国二十位知识人谈话录》和《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贾雪飞惊艳于这两本书的装帧,于是在和李世文沟通之后,把书的版式和装帧做成现在所呈现的样子。封面上,苍翠的松柏下,两名老先生对坐笑谈,就像戴燕对前辈学者的访谈,对于中国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对于个人理想和学术关怀的表达,都尽在其中。是断是迁,方斫是虔,在编辑的努力下,这本书也终于寝成孔安,送到广大读者的手中。

有趣的是,戴燕曾经也是中华书局的一名编辑,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她回忆起当编辑的时候,中华书局还吃着“社会主义大锅饭”,一个编辑每两年才能出一本书。而现在的编辑,一年出20本书的大有人在。时代变了,人也被推着向前走。当记者问起戴燕对现在出版业的看法,她笑着说“夏虫不可语冰”。不过她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能够使人的知识得以增加、趣味得以提高、思想得以突破条条框框的书”就是好书,而这样的好书,即便一年出二十本,也不嫌多。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击下列红色文字查看精选内容


行业:2016书业年度评选丨出版超级新星丨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丨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丨出版上市公司半年报分析丨数字出版年度报告丨 馆配市场报告丨少儿出版丨教育出版丨美术出版丨古籍出版丨中南传媒丨新华文轩丨中文传媒丨南方传媒丨世纪出版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丨广东人民出版社丨当当丨京东

阅读:《出版人》每月荐书丨全民阅读十周年丨年末书单合集丨高校借阅丨特色阅读空间丨公版图书丨丢书大作战丨中国最美的书丨海峡两岸最美的书丨罗辑思维丨十点读书丨中国人爱不爱读书?丨编辑爱不爱读书?丨公版著作大盘点

人物:龚曙光丨何志勇丨童健丨傅伟中丨杜乐盟丨童之磊丨成湘均丨阿来丨苏童丨曹文轩


    关注 出版人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