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退出养殖界,就能消除猪周期?

 

猪周期在过去十年中非常明显,不少猪友会在猪价连续高位的时候淘汰低产母猪来规避低价风险。猪周期在欧美发达国家中...





猪周期在过去十年中非常明显,不少猪友会在猪价连续高位的时候淘汰低产母猪来规避低价风险。猪周期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同样存在,只是不明显,大起大落的情况少;猪周期之所以叫猪周期,是因为它于其它的任何的周期特点。无论是从本质上,还是从其独特的规律上,猪周期都是很另类的。也许正因为这,才把它称为“猪周期” 。

猪周期的主语猪,它本身就不是属于周期性行业的范畴。因为它是生活必须品!不像其它的什么建材,化工,钢铁,有时候一下子膨胀多少倍!好多年都消化不了。甚至于突然的出现了某种替代品。从此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养猪却不是这样子的。您见过生猪的产能超过一倍,二倍需求的现象吗?没有的,绝对不会有的。因为它的生产周期短,一般半年左右就完成一个短暂的过程。市场的双向调节作用,价格立刻降下来。这就是生活的刚性需求的产品。

专家学者分析原因是欧美养猪业生产稳定,生猪养殖本身微利化,新进入和退出的养殖户很少,企业通过获取国家的农业补贴、出口补贴等来维持利润。那么我国养猪业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猪周期会不会消失?

关于猪周期的形成原因,浅显的说是高价时期养猪暴利,养殖户扩大规模,大量散户投资养猪,造成一年后上市肥猪数量剧增,猪价下降发生亏损;在不出现大面积疫情下,部分猪场亏损倒闭,存栏量出栏量下降,生猪供需再次持平时猪价才能稳定;由于大量的养殖户退出,生猪出栏量减少,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推动猪价上涨,形成养猪高利润。



以往养猪处于无序状态,只要有地有钱就能养猪,所以猪价高峰时出现千家万户都养猪的情况。散户构成养猪游击大军,条件简陋,生产极不稳定,且缺乏粪污处理能力对环境污染大,国家近两年集中精力整顿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小猪场首当其冲,从禁养拆迁到不再允许新建小型猪场的方式淘汰了大量猪场。



而我国对猪肉需求量巨大,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断降低的生猪存栏量和较高的猪价让养猪具备高盈利前景;那么就近期而言,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受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影响,后期生猪供给仍呈现紧平衡,进口继续保持高位,供需偏紧一定程度上支撑猪价。猪肉高进口量以及猪肉消费量的季节性下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受生猪产能未能恢复影响,猪价将会高位震荡,预期 5 月份前后将会止跌企稳。



自古以来养猪业都是以散户为主,只是现代化后,逐渐有企业开始崛起,也有许多人开始投资养猪行业,他们认为,做实业赚钱嘛,推动了养猪行业的规模化时代,但小编认为即使现在是规模化的天下,散户依然是养猪行业的根基,但是有些人却觉得:猪周期就是散户造成的!“猪价一低,大量的散户退场,导致未来一年的生猪供应量严重不足,价格一下子被推到极高;行情一好,散户又一哄而上。”大企业在行情好的时候难懂不会加大投入、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会减产吗?就算不提养猪业,现在多少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跟风现象。

规模化猪场就一定能够提高养殖水平吗?其实未必,养猪的效率与规模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就像现在很多人穿衣服,大多都是由服装厂批量生产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愿意花高价钱追求私人定制,一样有很多老裁缝生意风生水起,散户们就相当于私人定制,而养猪高效与否取决于三个要素:合理的养猪环境、科学的养猪技术、一个有责任心的养猪人。

中国的农村城镇化,已是大势所趋。千百年来,养猪都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副业。有层出不穷的散户养猪,从来都不应被视为一件错误的事。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当然,国家制定环保整改政策也是为了长久的发展考虑,不谈别的国家,至少在我国,环保问题俨然是最大的问题,假如小农场是将来国家扶持的一个方向,种养结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模式。既能解决农民工回流的工作问题,又能解决农民工的归宿问题,减少环保压力,增加食品供给。



从去年禁养政策紧抓后,出现新的难题:消费量大的地区不能养了,南方水网等人口集中地区不能养了,新建猪场通过审批难,高环保投入让养猪门槛提高,堵死了散户养猪的路;推动生猪养殖向东北西南等地区转移,养殖量从小散户向大规模企业转移,养猪业走向集团化、资本化。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生猪补贴、环保补贴等提高了起点,利于发展大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猪场生产安排周密,出栏量稳定,让国家对生猪数据统计的更加精准,对生猪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种种迹象表明养猪业在走类似欧美的路;国家和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后,猪价大涨大跌的情况难以出现,猪周期极有可能消失,当然养猪也会走向微利化。

对此,您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留下您宝贵的一票!


    关注 猪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