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拥有爱情,却不曾相爱:《情书》

 

“恋爱是最深刻的自恋”...



春天的某个周六,小优去电影资料馆看了《情书》。我中午十二点多到的小西天,看到资料馆铁栅栏外面站着很多人。

小优当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是不是?我就绕过铁栏,走进院子,踏上台阶,进入影厅,直奔前台,看到全是人……在排队,才甘了心。

“你好,我问一下还有多少票?”

“一百二十多张。”

人多票少。

盛况空前。

不过那天很幸运地被赠了票。赠我票的人急匆匆地走了,深藏功与名。

每个人喜欢《情书》的原因不同。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上,看完无力吐槽,不喜欢这种小情小调。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看这种电影呢?爱情片而已嘛,有什么可讲的呢?

一周后的电影分析课上,老师说,她就给我们介绍一下戴锦华是怎么看它的。男树和女树,名字相同,是一对镜像。女树和渡边博子,长相相同,是一对镜像。



在电影中,女树和渡边博子唯一一次相遇的时候,博子一眼就认出了女树,树听到博子叫她的名字,回头寻找,却什么都没有看见——只看见人来人往的人群。



——博子一眼就认出了树,而树却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隐喻(metaphor),贯穿电影始终。博子一直在充当“发现”的角色,她发现男树故乡的住址,发现男树中学时暗恋的女生,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影子。而女树一直后知后觉,明明喜欢男树,却没有觉察出自己的感情(想想《神雕侠侣》里的郭芙);对父亲的死无法释怀,所以用不去医院的方法来逃避。

在这部电影中,博子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悲伤的情绪没有出口。

对于前任男友的死,她无法释怀,所以才会给前任男友曾经的住址写信。收到回信后,不顾现任男友秋叶的提醒,执意沉浸在这虚幻的喜悦中。——她不愿意承认这种丧失。

更沉重的无法释怀,是在得知男树喜欢自己,只是因为自己是他初恋的影子。这种被欺骗的愤怒,愤怒无处释放(得知真相时,男树已经死了)的悲伤与委屈,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而女树面对的最大问题,除了丧失,还有她的钝于觉察。

丧父之痛,无法承受,以至于自我隔离。在与博子的通信中,她本想告知,“我爸爸就是因为感冒不治,转变成肺炎而死的”,但信未发出,树就病倒了。此处也为隐喻——树的心结未解,所以对于这封信的发出才犹豫:现在还不是时候。

女树一出场就在生病,但致命一击,是得知男树两年前已经死亡的消息。你们还记得那一场吗?博子寄来相机,让女树拍下当时的校园。在此前的通信中,女树已经随着博子的引导,一点一点重拾回忆。回到校园,树很开心,操场拍照的场景,电影拍得很清新愉悦,配乐也是优美的。



女树走进教室,遇到了曾经的老师,叙旧,见学妹。与老师分别时,是在换鞋架那里。“那孩子比较特殊,他在两年前的山难中就死了。” 紧接着,沉痛的大提琴响起,同时,镜头由室内摇到室外,仿佛立刻从叙旧的温馨愉快中抽离了。

男树死亡的消息触动了女树隔离多年的情绪,在回家的路上,她回忆起当年爸爸的死亡。镜头里,是有点懵懂的小女孩,在至亲之人死亡的关头,还会童心不减,滑雪。爸爸的死亡,并没有直接的镜头,而是以一只冻死在雪地里的蜻蜓作为提示,似乎不愿直面父亲的死亡。

回到家里,女树已病重。

此处插入一对矛盾:女树的母亲与爷爷。母亲一直以为,是当初爷爷不听劝阻,非要自己把丈夫送去医院,才导致丈夫不治而亡。这个心结横在瓮媳之间,从不提起,从未忘记——它已化作如影随形的空气。

历史重演了。女树的病重,触发了瓮媳矛盾的机关,在公公要背树去医院时,儿媳终于爆发,她用力把树从公公背上拖了下来,埋怨道:“当时就是因为您不听劝阻,才导致您儿子的死。你还想再害死这个孩子吗!” 镜头切到爷爷的脸,虽然面无表情,却有着郑重、理解与平静的力量。——不是你想的那样。

后来的事实让女树的妈妈释怀了:是她误会了——误会了这么多年。看手表时的笑,很感人。

女树病好后,是第一次一家人和谐而快乐的镜头。女树发出了那封信:“博子小姐,我爸爸就是因为感冒不治,引发肺炎而死的。” 能说出来的悲伤,就不再是悲伤了。

而在女树躺躺在病床上喃喃念着 “你好吗,我很好” 的同时,是渡边博子对着男友遇难的山峰喊出:“你好吗,我很好!” 此处蒙太奇妙。在这两位女主角共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们都放下了。

秋叶先生虽然对博子的前男友心存醋意,却不曾责备,因为她理解博子,也怀念曾经的朋友。做过的最过分的一件事,是给女树写信,打破博子的幻想。在博子踉跄走向那座山时,是秋叶先生无言的注视——仿佛父母看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既关切,又不去过分干预。

在秋叶先生的注视中,博子对着山峰,喊出自己压抑而复杂的情绪,她放下了,悲痛了,哀悼了。在资料馆看到这一幕时,泪奔。秋叶先生的注视。秋叶先生的注视。这也是一个隐喻。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得到这种关切又不过度干预的注视的。这种注视,最初源于父母。高中时,读过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既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读到那句话时,我才知道,原来爱还可以这样。秋叶先生注视的目光,就是博子身边无处不在,而又光辉灿烂的自由。

博子哀悼了。纪伯伦说,Forgetness is a kind of freedom.我想,这里的forgetness并不是生理上的忘记,而是心理上的释怀,是一种原谅——原谅命运给予的痛苦。Forgiveness is a kind of freedom.

再说女树。影片结尾,学妹们拿着那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提醒她看借书卡背面。戛然而止。

“这是一部没有爱情的爱情电影。” 也是一部不断失去的电影。博子没有得到过前男友的爱情,男树暗恋女树的时候,女树尚未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 待到察觉时,爱人已经死了。秋叶先生呢,即使博子哀悼了,也不及男树给过博子的感情吧。

在错误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在对的时候遇到错误的人。感情是讲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人生亦然。女树一家可以重演历史,让瓮媳解开心结,让女树直面丧父之痛。但这是电影。真实的人生,常常没有这么幸运。

电影结尾虽然保留了巨大的遗憾,但总体来说,每个人都得到了救赎(小优见很多爱聊影片的网友都喜欢用“救赎”这个词,所以就学一下)。导演给一个圆满又遗憾的结局,既是尊重生活的真实,又是心怀祝福,愿身在人世的你,可以觉察自己,得到自由。




    关注 繁星优选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