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里的“大布包”

 

小城里的“大布包”本报首席记者 古丽米拉 文/图3月29日,乌鲁木齐商贸城批发商王晨给买合木提·祖努打去电话...

小城里的“大布包”
本报首席记者 古丽米拉 文/图


3月29日,乌鲁木齐商贸城批发商王晨给买合木提·祖努打去电话:“买老板,下半年帆布包的进度如何了?”“没问题,没问题。”电话另一头的买合木提用流利的汉语连声回答。

买合木提布包厂在奇台县梨花尖社区办公楼的后院,厂房门口挂满了牌子:“奇台县解困户就业基地”“奇台县总工会职工就业再就业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带动社区居民就业
3月24日,还未走进买合木提布包厂厂房,记者就听见厂房里传来缝纫机的运转声。

走进厂房,维吾尔族小伙热合曼·阿吾提正忙着打包,一边整齐地摆放着打好的大包,包上面写着收件人的信息;另一边是已经加工好、等待着他打包的产品。

在生产加工区,缝纫工正在专心致志地加工着帆布包,动作娴熟麻利。

维吾尔族女工米热都·阿不都热合曼一边在成品帆布包上加工“一路平安,祝君好运”的字样,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她说:“来这里做工的女工,都是这个社区的居民。”

如今,已有80多名各族妇女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创业资金扶持办起工厂
记者看到眼前的帆布包正是类似邮递员摩托车上的布包,但功能更全。

“我当时试着设计这种包的时候,没想到它会如此畅销。”买合木提告诉记者,20年前,他和爱人同是下岗工人,在一段吃低保的艰难日子里,却遭来妻子患肺病的打击,买合木提如梦初醒,一定要赚钱。

为了开店赚钱,买合木提开过五金杂货店、小吃店,也在夜市摆过摊,但做什么都因为经验不足,对市场的认识不足,最终被市场淘汰。但买合木提并没有气馁,他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通过不断考察市场,不停地研究,最后看准了少数民族特色纺织行业。

梨花尖社区得知辖区居民买合木提的想法后,为他免费提供了3间厂房,通过银行少数民族创业项目资金扶持,增添了大型专业缝纫设备6台,买合木提的工厂办了起来。
创新带来更大效益
“现在,全疆各地都在大力扶持纺织行业,我的工厂也由原来的两三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员工。”买合木提说。但从事纺织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厂在竞争中趋于劣势,转型期他想到了创新。

买合木提说,自己经常能看到邮递员骑着摩托车游走在街头巷尾,经过细细观察,他发现可以将传统摩托车帆布包做得更实用、更便捷。回到厂里,买合木提做了各式各样的模板堆放在展台上。

“就那么几个模板,被来订货的人看中全带走了。”买合木提跟着当地订货商一起走遍了周边所有的乡镇、村庄。“这些地方的摩托车市场太庞大了。”买合木提感叹道。

2014年,在本地的批量生产取得效益后,买合木提带着自己生产的帆布包来到了乌鲁木齐市最大的批发城,一家店一家店地推销。

“一开始很多老板看都不看我的帆布包,一听我是从小厂子来的,就不愿和我合作。”买合木提说。一个星期后,买合木提结识了一位有缘人——王晨。

“王老板看完我的帆布包,提了一些建议,让我回去先赶制1000件发给他。”买合木提即刻赶回奇台县,按王晨的要求制作了1000件帆布包,没想到市场销售火爆。

后来王晨和买合木提签订了一年20万件帆布包的供货合同,周围的商户看到一个小小的工厂,能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纷纷订货。

打开销路的买合木提的布包厂越办越红火,产品也由单一的帆布包扩展为多种用途的包类及实用品,企业累计实现就业百余人次,职工人均月收入达到3000余元。

如今,买合木提布包厂年销售额由2007年的不足3万元到现在的120余万元,产品不仅销到了伊犁、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疆内市场,还销到了甘肃、宁夏、青海等内地市场。
图为米热都·阿不都热合曼(左)在工厂里赶制帆布包。


    关注 xjgrs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