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在装裱中的妙用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花美适合观赏之用,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属于中草药,其它亦有当作糊料之用途。白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粘液质(白及胶),约占55%,并含有淀粉及挥发油等。白芨其性苦、平,不腐纸素。



白芨用于裱画,主要是妙用白芨糊和白芨水。

白芨制糊,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医)方用亦稀,可以作糊。”可知,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人用白芨制糊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亦载:“白芨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裱画主要利用其无色、粘性、收涩、不腐纸、帛、绫、绢的特点,于裱画中的制糊、镶嵌、沿边或卷边、安装天地杆,以及揭裱古旧字画中的全色“罩光”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白芨糊的制备

可按照药剂学上制备白芨胶浆的方法,略作改进而制得。具体方法是:取白芨粉25克加蒸馏水(或冷开水)350毫升,在不断搅拌下浸渍2小时以上,过滤,残渣中加水100毫升,搅拌后再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或纯净的冷开水)使之成500毫升,搅匀即得。如本品暂放不用,可酌加0.02一0.05%的对羟基苯甲酸甲乙酯或氯仿水作防腐剂,以防霉变。配好后,用干净容器密封保存。

白芨糊的妙用

用于镶纸的沿边或卷边    据明·周嘉胄《装潢志》载:“余每见宋人名卷,皆纸边,至今不脱。今用绢折边,不数年便脱,切深恨之。古人凡事期必永传,今人取一时之华,苟且从事,而画主及装者,俱不体认,遂迷古法。余装卷以金粟笺用白芨糊折边,永不脱,极雅致。”又指出“白芨止可用之于边。”    明代装裱理论家周嘉胄将白芨糊用于名贵于卷折边,可永久不脱落。其实在装裱其它品式的镶料沿边或卷边时,也可用白芨糊,以增加边口镶料的粘着力,只是不利于揭旧。由于白芨糊粘性过强,故白芨为糊,只能用于镶料的沿边或卷边,切忌用于托裱画心。这在《装潢志》中也有阐述“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折者,有纸薄浆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可见,对于一些珍贵字画,要使之永久但代保存,必须要考虑今后的揭裱。因此,用白芨汁打的浆糊托裱画心,揭起来就特别困难,以至难以成功。

用于制作碑帖册页之硬壳    “碑帖册叶之伟观而能历久无患者,功系硬壳。工倍料增,不敢厚望于装者。余装有碑帖百余种.册页十数部,皆手制硬壳。糊用白芨、明矾,少加乳香、黄蜡,又用花椒、百部煎水投之。”    ——明·周嘉胄《装潢志》。碑帖、册页装成以后,需要显得美观厚实,且能经历久远而没有虫蛀脱落等祸患的,主要依赖于外面的硬壳。要制成结实的硬壳,就需要在制糊中加入白芨(又称白及)等诸多药料。这些药料,除了能增加硬壳的牢固度外,还具有防霉、防蛀、坚挺、光泽度好和芳香宜人等特点。

用于装配天地杆,天地杆经年日久、最常见的疾患是地杆轴与包纸裂口,形成折川纸与轴杆的开裂现象,以至使画幅变形、走样。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方法粘经书,以楮树汁和白及.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脱解,过于胶漆。”可用这种方法配制的浆糊来粘,包裹天地杆,可以长久地保持裱件不裂口、不变形。



白芨水的妙用

在揭裱古旧字画画心后,需要进行洗淋、补漏和全色等工序。在补色时,如果补色多次仍然画面暗淡无光,可用淡白芨水罩在上面,或将白芨水掺入颜料后.再补色一次。这样,不仅颜料不易脱落,而且补色后,画面光泽度也好,这种方法,行话叫做“罩光”。

此外,过去的一些作伪字画的高手,将新作的书画用水反复淋洗,以褪去新作字画的“火气”。当以水淋洗过久后,纸料和书画必然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度,这样.他们也用白芨水来“罩光”。这种在作伪古旧字画中应用白芨水的方法,我们也不可不知。 因此,白芨糊只可妙用于裱画之镶料的沿边和卷边、制作碑帖、册页之硬壳,安装大地杆等滦料部位,忌用于书画心,以免口后不易揭旧,反为画害。白芨水“罩光”,也宜谈不宜浓,以免影响画面的透明度。

(素材采编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珠海书画装裱研究会:字画装裱、书画修复、技艺传承、研讨交流
期待与各位传统守【手】艺人交流合作,共进共勉!


    关注 珠海书画装裱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白芨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