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斗富,斗字画,贫困县每年书画交易18亿

 

“你可以大字不识,但中堂不能无字画”。某贫困县农民不斗强不斗富,却“斗字画”。作为贫困县的书画交易额却达18.6亿元。56岁的农民寇某花钱买了名家画作,寇某说:“虽然我只上了半年学,识字不多,可家里没几件有分量的字画,总觉得没活出样子。”...



(导读:“你可以大字不识,但中堂不能无字画”。某贫困县农民不斗强不斗富,却“斗字画”。作为贫困县的书画交易额却达18.6亿元。56岁的农民寇某花钱买了名家画作,寇某说:“虽然我只上了半年学,识字不多,可家里没几件有分量的字画,总觉得没活出样子。”)



一,甘肃贫困县每年书画交易18亿元

在甘肃省通渭县,“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句话像家训一样世代相传,妇孺皆知。

81岁的李枝旺听说县城最近有书画艺术节,早晨6点多就搭车赶到县城。“我没钱买,来看看心里也舒坦。”李枝旺能一口气说出10多个本县书画家的姓名,“虽然我识字不多,但是爱书画,家里挂着十来幅字画。”

地处陇中干旱地区的通渭县是经济穷县,但是在国内书画界,通渭却赫赫有名。不仅一些书画名家频频光顾,普通书画爱好者也常来一显身手。

72岁的山东老人王江泉两年前来到通渭,“我要把自己的字挂满通渭所有的家庭。”练了一辈子书法的王江泉擅长四字横幅,他了解到通渭“人人爱好字画”的文化现象,于2012年来到通渭。王江泉一幅字只卖10元,“我走遍了通渭所有乡镇,500多天卖出去1万多幅字。”



据统计,总人口40多万的通渭县,有活跃的书画爱好者1万多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5人,全县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到150万件,专业书画经营场所超过400家。

“通渭的书画市场发展得非常好,这在全国有一定示范作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认为,书画已经完全融入到通渭人的生活中,这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

通渭人把书画经营场所称为“画廊”。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通渭人和眼光独到的生意人,定西悦心集团董事长廉牛辉投入3.6亿元建设了当地最大的画廊—悦心国际书画村。“这几天画廊里看书画展的人像正月十五看灯一样,人山人海。”身为通渭县画廊协会会长的廉牛辉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到现在,1年时间里,画廊协会完成书画交易额18.6亿元。”

据了解,2013年通渭县完成生产总值27.3亿元,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虽然通渭人爱字画,以前甚至有农民拿土豆换字画,但这18.6亿元不全是通渭本地人掏的。”廉牛辉介绍说,通渭因在业内名气大,加上画廊经营者们邀请国内书画名家来通渭创作,所以外地的收藏爱好者也会来通渭“淘宝”。“悦心国际书画村就为全国书画家和书画经纪人创造交流环境,并建立”名师工作室“,为全国知名书画家免费提供场所,指派专人为书画家筹办展览、联络经营。人气越旺,名气就越大,就能形成书画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通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强看来,正是“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的文化氛围,造就了通渭在国内书画界的名气和企业家的投资热情。根据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渭县启动实施了占地3000亩、总投资43.6亿元的书画产业发展平台,这个建设内容包括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悦心画廊、西部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牛谷河书画风情线及书画摄影采风基地的项目将分三期建成。

黄强说,通渭将以书画创作交流为中心,积极扶持发展与书画相关联的经销笔、墨、纸、砚的个体企业,形成文化产品交易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采风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二,贫困县农民不斗富,却斗字画

甘肃通渭县书画市场年交易额达18.6亿元,在书画产业链的打造上,通渭县已初见成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8月,通渭县画廊协会成立,目前已有165家画廊、128位书画家和书画经纪人加入协会。画廊协会邀请了中美协、中书协会员以上书画家举办活动70场(次),举办书画讲座13场(次),培训书画爱好者1800人(次),完成书画交易额18.6亿元。

记者在通渭县第四届书画艺术节暨《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期间,看到悦心书画村一楼大厅人头攒动,还有当地人弹唱“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一派热闹景象。仅8月16日当天,根据电脑监控显示,就有一万八千多人进入书画村。

据通渭县画廊协会不完全统计,从8月11日到16日,来通渭县开展采风交流的书画家300多人。共交易书画作品近5万件,交易额达3.8亿元。本届艺术节期间,由于通渭县城区各画廊书画家呈现出“井喷”现象,致使慕名而来的“迟到者”无处执笔。于是,这些书画艺人干脆在文化广场和一些小巷就地设点、摆起了书案,开展创作交流活动。



来自西安市的中国国典书画研究院院长赵义民是今年第二次走进通渭。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来通渭,就感到这里的书画氛围特别浓,这次在节会期间赶来交流书画,是想再次感受通渭书画的魅力。

悦心书画村的雷岩谈到一个细节:“书画节期间,一位来自北京的书法家,一天写了一百多幅字全部卖出去了,斗方一幅一千五,加起来可不算少。”

一边是书画家“烧火”了市场,一边是书画收藏者“闹火”了市场。

来自襄南乡的一位农民一口气收藏了5幅作品。他说,收藏这几幅作品,花钱也不多,这些作品既可以在自家挂,也可以送给亲戚朋友。

“大部分书画都是被全国各地的画廊买走了,但随着书画市场的兴起,到这里的名家作品越来越多,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在书画鉴赏方面可都是‘火眼金睛’”,廉牛辉说。

作者:张子艺

来源:《甘肃文化产业网》



三,贾平凹:可以大字不识,中堂不能无字画

甘肃通渭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有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可通渭县民间字画收藏总量却达到150万件,户均15件。

通渭县位于陇中干旱地区,近十年来才彻底解决吃水、交通等基本生活问题。但在通渭山区乡村却可以看到一个“怪现象”:村村都有书画家、收藏家。

当地干部说,通渭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即便是生活困难的家庭,也要在家里挂一幅中堂。在通渭的乡镇集市上,随处可见装裱店和商店为伍、字画摊和菜铺毗邻。

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通渭人家》里这样描述通渭:“你可以出门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



在通渭农村,农民不斗强不斗富,却“斗字画”。记者在通渭常河乡遇到56岁的农民寇自田。几天前,他花2000元钱买了1幅名家画作,对家里只有5亩旱地的普通农民来说,这要花掉他大半年积蓄。寇自田说:“虽然我只上了半年学,识字不多,可家里没几件有分量的字画,总觉得没活出样子。”

浓郁的“书画情结”培育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乡土书画家”,通渭不少人“拿起锄头干农活,提起毛笔作字画”。

据通渭县政府统计,通渭县比较活跃的书画爱好者有1万多人,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名。当地干部说,改革开放以来,输出“书画艺术人才”是通渭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的一大特色,“书画劳务”成了通渭的品牌。

经过几十年发展,这些乡土书画家、收藏家慢慢成了气候,通渭民间字画市场快速红火了起来。



58岁的通渭县城关镇坪乡村村民屈高荣文化程度不高,可收藏字画已经30多年,家里藏品有200多件。去年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画廊,做起字画生意,年收入三四万元。“这是门雅 生意,藏字画的人多,乡风民俗就好,对社会有好处。”屈高荣说。

通渭县常务副县长黄强说,在政府的引导下,通渭县开办画廊400多家,专门从事书画创作、装裱、交易和鉴赏。近几年来,通渭县在国内各地举办农民书画展360多次,展出作品6万多件。从去年8月至今,通渭县举办较大规模的书画艺术活动70多场,培训书画爱好者1800多人。

作者:聂建江

来源《新华网》

------------------------

((欢迎加入“艺术收藏区域群”,现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十个城市的艺术收藏区域群,请先加“艺术收藏”(微信号:99938888)再私信您所在城市。))



(((“O2O艺术共享”计划启动,(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共享联动,打造万马奔腾式艺术共享经济圈。

加盟“O2O共享画廊”“办公室画廊”请加(微信号:303000333)。

加盟“O2O共享拍卖”请加(微信号:99909099)。

加盟“O2O共享艺博会”请加(微信号:330300000)。

“会议赞助”(微信号:330300007)为商会、协会、等商业组织提供会议赞助。

“房租换书画”(微信号:1015222225)用您闲置的别墅、会所、商场、产业园的租金来置换书画艺术品。

“艺术品定制”(微信号:1013777773)为酒店、会所、商店、办公室、别墅、豪宅等提供批量艺术品定制。)))


    关注 艺术战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