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果乡】“洛川十景”之二 ——厢寺风韵

 

【美丽果乡】“洛川十景”之二 ——厢寺风韵...



在洛川县域的北边,有面积71.6万亩的天然林区。分布在菩堤、旧县、槐柏一带的梁峁、低山丘陵区和川道内,主要是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和阔针混交林、森林草原组成。林区间有一条主川道叫厢寺川,她如一位风情万种的美女,一年四季都会将美丽的风韵,展示给来这里游玩的人们。

初春时节,大地刚刚开始苏醒,厢寺川的万物就蓄势待发。那些夹生于林间树隙的山桃花,便以使者的身份,向厢寺川报上第一声春讯。没有多长时间,各种树木的枝头,就生发出淡淡的嫩绿。远远望去,那些还是毛茸茸的枯树枝杈上,便拂上一层绿云。很快,所有能开花的树木和刚出土不久的灌木、小草,就将花朵点缀枝头或隐于草隙。野丁香花的紫、马茹子花的黄、洋槐花的白和多种多样色彩的花儿竞相开放,花儿的香气在川道间、林子里、山峁上弥漫。一个繁荣的世界,在厢寺川拉开了竞相峥嵘的序幕。
12
厢寺川的传说



洛川人一提到厢寺川,都会想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是北宋政府为防金兵南侵,令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的女将军杨八姐,镇守当时是关中通往陕北边关的交通要道开抚镇。八姐新婚不久,丈夫在京城汴梁做官,正处妙龄的八姐要去守边御敌,不知多少年夫妻才能团聚。来到洛川的杨八姐尽管每天都在紧张地处理着军务,不时与来犯的金兵作战。在战争间隙,杨八姐思念丈夫家人时,经常泪水洗面,后积劳成疾,亡故于寻医的路途中。现在的厢寺川过去人们叫“相思川”,川中间流淌着一条厢寺河,意思是“相思河”,在川口有一个村子叫厢西铺,意思是“相思堡”。现在,从厢西铺到开抚村,要经过陈家台、巨台、史家湾等地。意思即八姐病重从“相思堡”送往开抚治病,到陈家台时病情沉重,到巨台时病情加剧,到史家湾时人已经死去了。杨八姐死后,洛川人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将厢寺川里最高的山叫“杨八姐山”,并在山上修庙塑像,年年祭祀。
当第一场霜下过了以后,深秋季节来到厢寺川。这时的厢寺川手里好像拿着一个调色盘,将世间所能有的色彩,都在厢寺川里尽情地涂抹。厢寺川展开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厢寺川会将桦树的树干涂上银白色

一条条地站立在山峁间,错落有致,均匀而不乱。满树的黄叶是厢寺川将一把碎金撒在桦树林上,在阳光下泛出耀眼的光芒。


厢寺川会将松树涂成墨绿色

树干笔直地挺立着,高傲而挺拔。那针状的叶子苍翠而葱郁,非常明显地与其他树种区别开来。成片的松树林浓黑沉重,散生在其他树种中间的松树,这里一棵,那儿两株,深重的颜色与其它红色、黄色相比,更形成显明的反差,让人感受到色彩对视觉上的冲击。


厢寺川会将柏树压得很低

甚至会将柏树推到悬崖边上,正是这种巧妙的安排布局,让森林更加有了层次和机理感,特别是柏树底宽,渐上而缩小的型样,更让它区别与其他树木,再加上树的浓绿,柏树在林子里的位置就彰显出来。


一次酣畅的北风吹完后,除了松柏,厢寺川林子间的树木全都光秃秃的了,那高举着的是干枯的枝梢,在冬天的风里,“吱吱吱”地吹起无聊的口哨。头场雪下过后,厢寺川便披上冬装。这时,厢寺川淘汰了所有奢华的色彩,唯独剩下灰黄色和白色。这种简化正好给了人许多想象的空间,自然的力量就在这灰白之间。

白色是底色,灰色是树木和山的基本色,它们的结合,形成了如同大理石一般坚硬的机理,给人以视觉上的撞击。山的力度,树的力度,就原原本本的表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雪地上行走,雪的陪衬,人也是灰色的了。而那条活跃于山林之间的厢寺河,彻底被冰封,阳光下,冰面上反射出太阳新的能量。
在厢寺川里行走,会听到冰层下河水运动的“咕咚、咕咚”的声音,河流行走的脚步并没有停滞,因为季节的轮回正是在这不会停滞的行走中完成的。





厢寺川集秀美和壮美于一身,走进厢寺川,就走进了美妙的图画中……
赞曰
远峦荡空碧

近村缀画壁

乌雀歌亦飞

旖旎尽颜色
(内容来源于杨同轩《城中之城》)

【编稿:洛川县委网信办】






    关注 延安传媒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