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检文苑】当有一天,你也有了父母心

 

当有一天,你也有了父母心读微信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当有一天,你开始懂得父母心”。作者是独生子女,有一颗不安...



当有一天,你也有了父母心




作者:郑学娇

读微信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当有一天,你开始懂得父母心”。作者是独生子女,有一颗不安分的心,18岁离开家只身前往英国留学,父母不舍得,却也理解孩子想要出去闯荡的心,一再嘱咐并送她离开;28岁在国外定居,很少回家,与父母交流大多是通过网络,虽然逢年过节都会给父母邮寄礼物,但每年见面看到父母日渐苍老的脸,还是觉得时间一去不复返,觉得有所亏欠。读完我就想起这些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滴。

母亲是个可爱的人

我的手机里,存了这么几条短信。第一条:就是告诉你咱家没下雨,没什么事。末尾一个小笑脸。2016年7月30日。我基本上每周都会打几个电话回家,听我妈絮叨家里的事情,这条短信,应该是她给我打电话我没有接到,看到未接时,也看到了这条短信。我想,她应该是怕我担心,才在我没有接电话时第一时间告诉我,打电话没什么事。

第二条:下了一夜的雨,现在还在下呢,你爸躺床上看球赛呢,你那下雨了吗?2016年8月19日。第三条:我今天去赶集了,买了鱼、虾、葡萄,还给你爸买了一双鞋。现在葡萄正当季,你得多吃点,这样孩子眼睛会亮亮的。然后是一个吐舌头的笑脸。2016年8月24日。第四条:怎么不回我信息,今天不是周末吗?又在家闲着什么也不干享受着呢吗?真懒。我在西边菜园子里浇菜。2016年8月24日。

母亲是个爱唠叨的人

虽然我在天津,她们在唐山,离得不远,但是我妈晕车,所以到天津来的次数有限,除非我一再要求,她才偶尔会借着送妹妹上学的机会来一趟,一般住的时间不长,她说天津的我家像个鸟笼一样,不如唐山的家里宽敞舒坦。

前几日,她过来小住,见面之后说:都是你爸,说视频时看你太瘦,非让我过来看看。说我在家也是呆着,在天津也是呆着。你说这大热天的,我过来多不方便。我说:现在见到了,不瘦吧。她还是自顾自的说:你爸自己担心,还不自己来,非让我来,这晕车难受的很。末尾还说,我看你现在状态挺好,回家跟你爸说他就放心了。

在这住的这几天,她每天跟我的对话大概都差不多,你这冰箱怎么不好好擦擦,你这枕头为什么套了三个枕套,我给你拆洗了,你能不能下回不要这样,枕套破一个小口你受累缝上行吗,跟谁学的通过套枕套的方式堵窟窿。你拉着小车去买菜,能不能把土豆放在青菜下面,不然回来青菜就都压坏了。你爸在家肯定又喝了很多酒,你给他打电话问问今天他吃的什么饭。让你爸记着喂鸡。她现在回去了,小姨还打电话调侃我三个枕套事件,保准是我妈把这几天的见闻一字不落的说给小姨听。

我和母亲是有分歧的

工作之后,我大多数时间都让着她,她说向东我绝不向西,基本上属于言听计从。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没有达成一致,就是在哪里给我看孩子的问题。她一直强调的是村里别家的老人都是在孩子七个月左右就带回老家,没有人在儿女家住着带孩子的。而我强调的是别人家是别人家,她一个人带孩子是不行的,且我和先生要参与孩子的生长过程,要慢慢陪着她长大。有时候说急了就吵,她说别人家都行就你们家不行。我说你不给带我就请保姆。然后就不欢而散了,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其实我是理解她的,我爸属于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我妈主要是担心他一个人在家吃不好睡不好,她把孩子带回家,可以方便照顾两个人。而我属于比较自私的人,打着孩子的旗号要求她放弃现在的生活环境,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我一起生活。我一直标榜自己是孝顺的女儿,但其实骨子里还是觉得父母为我的付出是应该的,当我需要的时候,他们应当义无反顾的站在我的身边。当我以爱之名,要求我的父母为我付出时,竟然没有一点愧疚,甚至还觉得她不答应我的要求,是她不可理喻时,我还在安慰我自己,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以后我为了我的孩子多付出就对了。

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了

她说:你还生气呢?我不是不愿意给你看孩子,我自己怎么都行,在哪都可以,更何况在你家还有你们帮忙,在唐山我自己带孩子会更累。主要就是考虑你爸,他岁数大了,一个人吃不好饭,加上干活身体会吃不消的。和你爸商量了一下,他也觉得我的想法不好,孩子需要和爸妈在一起,长时间带回唐山不合适。我们到时候商量着来,都别太任性了,到时候选个折中的办法。都说五十岁开外的人是不懂得与子女交流的,都说他们那一辈人脑筋不转弯的。但是,我妈这个只读了小学的老太太竟然自己转弯了。我妈的话,让我无言以对。

现在正是大学开学季,关于家长是否应该送孩子上大学的问题成为热议,我觉得有一篇文章说的很对,让家长送你吧,因为这样他就有了参与你日常生活的想象空间。当你们在接下来的四年通电话时,你说你去食堂吃饭、去教室上课时,电话那边的爸妈就有了准确的画面感、参与感、存在感,而不是只有你的模糊的脸。由此我想到,上岁数的人眼神都不好,发短信会很慢,通常编辑一个短信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但我妈把她每天做的事情告诉我,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告诉我,然后还问我在干什么,其实就是想要那种参与感和存在感,这样她才会觉得她的孩子离她很近。

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做父母和做子女的,所思所想总归是不同,我们想着的是要不断闯荡,不断追求新的生活体验,而他们却在不断的调整自己,以不断的向我们靠拢。开始我们可能是不理解的,而当我们有了孩子,可能懂得的就慢慢多了。



撰稿:郑学娇

编辑:杨雅素

上述图片及文字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亲,记得点赞


    关注 和平检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