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的神经系统

 

别乱动,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作者丨书房菌团队·董小妞
字数:1600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读完这本传说中的《1984》,我沉沉地吐了一口气——终于、终于读完了呀。

为什么要用两个终于呢?

这么说吧,我啃第一部时(本书分三部)真的是啃得生无可恋啊!那滋味就像含了一嘴哏了吧唧又嚼不烂的牛板筋,咽不下又舍不得吐。明明味同嚼蜡,却偏偏又对后文感兴趣,多么矛盾的心理,在这一点上,我大概跟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后文均简称“温斯顿”)看待“老大哥”、看待“英社”的心情是些相似的。他认为自己活着,却已经死了,我明明是在阅读,心却在被煎熬。

“温斯顿”一直强调自己“记不起来了”,我以为结局是他终会记起什么惊天大秘密;“温斯顿”一直强调“我已经死了”,我以为结局是他肯定没死且成为联合所有无产者的超级英雄……然而结局就是——你以为所有你以为的都是你以为啊!
他不仅记不起来了,还几乎全忘记了(我还是有点怀疑,成功接受“双重思想”的他是真的全部忘记还是只是相信了那些记忆不存在);他不仅死了,还死得很乐得其所的样子。

我确定,我不止一次把自己代入“温斯顿”的身份中去。因为,对于“老大哥”,对于“戈斯坦因”,我甚至比“温斯顿”本人还急于知道真相。感觉自己仿佛看透了“组织”的所有谋划,是旁观者,却又是局内人。最看不透的一个角色就是“奥布兰”,他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却是情节发展的关键。最有共鸣的角色竟然是“朱莉亚”,且将她看作女主人公,感谢她,是她勇敢无畏的爱情将我从“生无可恋”中拯救出来。全程都跟着“温斯顿”的情绪节奏躁动不安着,因为“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因为“电幕”无处不在,因为“思想警察”神出鬼没,所以你必须紧张、害怕、恐惧,表情绷得紧紧的,以防获“脸罪”。书中有一句话很经典啊——“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的神经系统”。阅读中熬过的每一秒都被拖的很长很长。
不得不说,乔治·奥维尔的确伟大。他的伟大在于将未发生的影像反讽得如此逼近现实。而且,在他身后的这许多年里,其作品的价值愈加彰显。

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是“胜利牌”。香烟是“胜利牌”的,咖啡是“胜利牌”的,松子酒也是“胜利牌”的。味道都很难闻。

感触最深的一段话则是书中反复提及的印刷在“真理部”的白墙上的三句宣传标语: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这应该是全书讽刺得最精彩的三句话。也是奥威尔全书都在诠释的核心思想。在“极权主义”的社会格局里,在历史被“新话”重写或者说再编的时代里,所有问得出——“我知道怎么做,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问题的人,都将面对同一种结局——成为“非人”。不是单纯的死亡,而是消失。所有他存在过的历史痕迹都被擦除。细思极恐。

啰嗦这么多,你肯定会想问英社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所以我简单勾勒一下它的上层建筑的基本构成:温斯顿所在的国家是大洋国(同期有欧亚国、东亚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英社是其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的“新话”简称。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我想,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新话”:大洋国的官方语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英社”信徒提供一种适合他们表达世界观及思维习惯的媒介,且不用再担心会违背“英社”的思想原则而获“思想罪”,换句话说,这种表达方式将使得所有其他的思考方式都不存在。


说实话,若是谈到推荐二字,我有点犹豫。虽然我从头至尾读了,且承认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可我不敢说这书适合每个人阅读。它不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随便就能够看得进去的书,当然“重口味”的人除外。我还是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翻开此书之前先进行一番辅助阅读。否则对书中很多内容的理解会不够深刻,或者不够准确,比如什么是极权主义,比如什么是乌托邦。现查或者盲读都会读得挺吃力。

直至此刻,我依旧不太明白“温斯顿”最后那句“我爱老大哥”究竟是什么意思,大概是他终于不再畏惧死亡了吧。



书房记

微信:shufangji2013
书房即故乡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关注 书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