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3 你比自己想的更诚实

 

------3 你比自己想的更诚实------

经验说: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

实验说:某些情况下,情绪会帮你成为天使,你太低估自己的人品了。

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你会作弊吗?冷静一想,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坐怀不乱什么的太难了,估计到时候就犯错了。哎,你实在不了解自己。做坏事前紧张的情绪,对后果的担心都会降低你做坏事的可能。你没自己想得那么“坏”。

“0!=?”

假如这是一道趣味数学测试题,只要你凭借自己的能力回答对,你就有机会得到一份礼物,那么你会偷偷地用搜索引擎吗?

你想了想,猜测自己在这种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可能把持不住,于是诚实地回答“也许会”。

但真正的情况有可能是,也许你不会。没错,继《激情燃烧时,你已不用大脑?》之后,你又一次判断错了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的瑞马·特珀(Rimma Teper)、迈克尔·因茨里希特(Michael Inzlicht)和伊丽莎白·佩奇古德(Elizabeth PageGould)展开的研究也许能给你又一次误判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刊登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

作弊实验

在研究中,三组参与者被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一个由15个问题组成的数学测试。其中,第一组数学任务组只要答对10题,就能获得5美元的奖励,而且他们被告知,如果在测试进行中不小心按下空格键,测试软件就会出现故障,将正确答案显示在屏幕上,但并不会留下任何能证明你按下过空格键的证据(好吧,研究人员又“撒谎”了);第二组预测组中研究人员也告诉了参与者这个道德两难的处境,然后让他们看完试题后预测自己是否会作弊,大约会作弊几题;而最后一组控制组,则仅仅进行数学测试,并不知道测试软件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佩戴了电极,用以测量他们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arrhythmia,RSA)、心跳、呼吸的频率和手掌汗液的分泌量等数据。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已经被发现与协调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关。这些指数都会随着情绪的加剧而显著增高。

结果很明显,真正面对道德,处境两难的参与者,也就是第一小组,即数学任务组,表现出了最强烈的情绪。“小鹿乱撞”与手心湿透迫使第一组参与者不会“不小心”按错空格键而答对考题……实际上,他们平均作弊率仅有1次,远远低于预测组(第二组)对作弊的预测——5次。而作为对照组的第三组也表现出了“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应有淡定,这显示了第一组参与者感受到的情绪波动是只出现在道德两难局面中的。

那为什么上次会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这次却低估了呢?因为我们没法明白情绪对于决策的指导作用,面对作弊诱惑时,你心中内疚的情绪深深地影响着全身,躁动的心脏、潮湿的手掌以及膀胱深处的隐隐作痛都在控诉着,有必要为了一次作弊而遭受这样的折磨吗?不不不!很快,你就败下阵来做了“君子”。

看来,情绪也是防范人类违法犯罪的居家旅行必备,且是人人皆可自产自销的良药啊!

不只是黑,不只是白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的那篇文章,你就会很奇怪。两个实验似乎给出了完全相反的两个结论:《怪诞行为学》的实验告诉了我们,“情绪”会让我们变成魔鬼,而瑞马等人的实验则向我们展示,“情绪”也会让我们变成天使。这个结果也许会让那些对本书文章按图索骥生搬硬套的同学产生足以毁灭世界观人生观的打击——“一下说黑一下说白,那情绪到底是好是坏啊?快给个准话,我信你,我信你啊!”

其实,情绪到底会让我们变成魔鬼还是天使,这并不是绝对的。瑞马在上面的研究中也强调,当奖励等外部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新情绪就能战胜内疚从而导致不道德行为。但这一矛盾中却给了我们一个更为重要的“真知”——

情绪在思维与行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忽视了它,我们的预期就会与未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偏差,而人类,却偏偏总是习惯忽略这些心中的“隐形翅膀”,它或者成就你为天使,或者成就你为魔鬼。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106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4 睡觉,抽动一下很正常------

伪心理学说:睡觉抽搐是大脑以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发送一个脉冲。

科学说:睡觉抽搐可能是因为大脑在学习。

你是不是也有深刻的印象,睡梦中,整条腿突然抽动了一下。别以为这是不健康的表现,其实,大脑很聪明。研究表明,睡眠中的抽搐可能起着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和学习有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微博上有一个自诩为“经典心理学”的ID发了一个段子:你睡觉的时候,有没有突然踹一下腿或抽搐了下?告诉你真相——这叫肌抽跃,常在睡觉时发生,睡觉时呼吸频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大脑会认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它会发送一个脉冲使身体觉醒。常发生肌抽跃的人一定要注意,这表明你这时的身体机能不是很好哦。

毫无疑问,这段话具有危言耸听的气质。既然肌抽跃在睡觉时经常发生,常发生肌抽跃的人身体可能不是很好,那么意思岂不是暗示很多人都身体不好?这个表达的确太过于含混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肌抽跃?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动,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虽然较严重的肌抽跃症是一种会影响人正常生活的躯体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跃(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生活中也不时出现,可以说与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那么“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究竟是不是肌抽跃?

入睡抽动(HypnicJerk)

其实,对于“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学术上通常称为“入睡抽动”(hypnicjerk或hypnagogicjerk),很多民间说法认为这种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但这种说法根本是毫无依据的,且问你调查过姚明小时候踹塌很多面墙吗?

入睡抽动,指人在即将入睡时全身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一般的入睡抽动不会影响睡眠,但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periodiclimbmovementdisorder),变身成“抽搐男”或“抽搐女”,且陷入失眠的困扰。

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会出现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随之放松。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activationsystem,RAS)负责控制这一转换过程,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激活系统数据出错时伴生的一种副作用。

另外一种更有趣的解释认为,人脑是基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这一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住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突然收紧,引发入睡抽动。

肌肉颤搐

事实上,除了众所周知的“入睡抽动”,慢波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sleepspindle)也可能会导致“肌肉颤搐”(muscletwitch)。

睡眠锭是多见于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着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婴儿身上更常见。研究者认为,这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一过程在没有外界刺激干扰的睡眠时更容易完成。该说法更能说明为什么婴儿好像成天都在睡觉,原来他们是在刻苦地进行“抽搐睡眠学习”。另有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的确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这也为“抽搐睡眠学习”假设提供了一些支持。

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丘脑的脑电活动频率与保持平静睡眠的能力有关,而产生于丘脑的睡眠锭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起到屏蔽作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Harvard Medical Schools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就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就越好。

抽动VS颤搐

表面上看,“入睡抽动”和“肌肉颤搐”的成因、目的不同,但似乎都会导致肌肉突然抽搐。那么这两者的外在表现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辨识。

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首先,入睡抽动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不管是因为网状激活系统出现系统漏洞,还是大脑产生坠落的错觉,相应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动也常常被“邪恶”地描述为“像触电一般的全身颤抖”;其次,睡眠锭造成肌肉颤搐,其目的是学习或巩固对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为常见。就像木偶师在学习如何操纵人偶时,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毕竟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摔跤。

另一方面,抽搐的结果不同。首先,入睡抽动时,个体并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后往往就抽醒了,当肌肉疲劳或缺乏睡眠时,抽搐情况会更加严重。越是需要睡的时候,身体就越不受控制地乱抽抽。不要担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阶段被吵醒了,损失不大,只要平心静气继续努力,10分钟后又是一尊睡神!其次,睡眠锭出现在睡眠过程中,本身就有保护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没醒,倒把睡在旁边的人吓醒了……

随堂小测验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某青年刚刚浏览完毕果壳网的最新文章。然后,他决定关机睡觉,上床躺倒,气氛祥和而隆重。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睡着的时候,突然间这位童鞋虎躯一震,猛地一抽,把一旁的你吓了一跳。

问题来了:抽搐的原因到底是入睡抽动,还是睡眠锭造成的肌肉颤搐?

自检方法非常简单,马上问这位青年一个问题:你抽了吧?

如果他能清醒地回答你,说明是“入睡抽动”;如果他睡得很沉没反应,说明是“睡眠锭”,大脑正在学习呢。

PS:在睡眠的前1/3时间段,皆为慢波睡眠,这个阶段也被认为是深度睡眠,此期间脑电图的起伏呈现为熟睡时的典型脑电波。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113106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健康心理小说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

作者:果壳
小说现有字数:9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12月21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113106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