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黑龙江省奶业发展报告

 

2015年,由于进口全脂大包装奶粉仍保持较低的价位,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继使用全脂奶粉做原料生产乳制品,减少了原料奶收购量,并采取降价、限收、拒收,提高生鲜乳质量标准等方式控制生鲜乳的收购量,原料奶价格同比下跌了12%。...





国家奶业产业体系

2015年,由于进口全脂大包装奶粉仍保持较低的价位优势,黑龙江省部分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相继使用进口大包装全脂奶粉做原料生产乳制品,减少了本区域原料奶的收购量,有些企业采取了降价、限收、拒收,提高生鲜乳质量标准等方式控制生鲜乳的收购量,原料奶价格同比下跌了12%。一些生产水平较低的奶牛场、奶牛小区处于亏损和保本经营状态,散户无利益可图逐渐退出养殖业,但其所属奶牛并未全部杀掉,大部分流转到小型奶牛场(养殖小区),全省规模化所占比率不断加强。截止到2015年年末,根据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奶牛存栏193.41万头,全年生鲜乳产量570.48万吨。与2014年(奶牛存栏达197.16万头,生鲜乳产量556.58万吨)相比,分别是奶牛头数下降1.9%,奶产量增长2.5%,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迈进。

一、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1、奶价持续下行,散户加速退出

2015年,黑龙江省奶业协会跟踪12个奶业主产市县的奶价,规模化奶牛场12月份的平均奶价为3.67元/公斤(公斤奶生产成本为3.5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奶牛小区奶价为3.20元/公斤(公斤奶生产成本为3.1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2%,散户奶价已降至2.60元以下,低于公斤奶生产成本,由于政府鼓励和倡导奶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让散户退出,同时乳企在收奶价格方面对散户也是采取最低价策略,致使散户已无生存发展的空间,大批散户集中快速退出,奶牛养殖由传统的零散经营向规模化快速发展。

2、饲料和石油等价格下降,奶牛饲养成本降低

奶牛饲料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下行,2014年12月,黑龙江省玉米平均价格为2200元/吨,到2015年12月,已降低至2000元/吨,部分地区降至1900元/吨以下;豆粕价格2014年12月为3300元/吨,2015年12月下降至2800元,这两项需大量消耗的精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行,公斤奶饲料成本也随之下降。同时,石油等能源价格持续低位徘徊,运输和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低成本使规模场更重视奶牛的营养,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营养的投入,提高了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指标。

3、奶牛场被动调整,优化牛群结构 

由于近一段时间来奶价较低,且乳企对部分规模化奶牛场进行限收,有计划的奶牛场借机开展疫病的检测、隔离、控制和净化工作,同时大力度淘汰老弱残牛,进一步优化和净化了牛群,根据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的调查,目前黑龙江省牛场奶牛平均淘汰率已经达到20-30%,奶牛场不得不通过割肉的方式优化牛群结构,渡过当前的奶业难关,为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4、多种规模化形式并存,农民增收能力逐渐被弱化

目前黑龙江省多种规模化形式并存,如飞鹤、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和贝因美等规模乳企均选择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立多个数千头、上万头和数万头的规模化奶牛场,而大型奶牛养殖集团黑河中兴牧业也由奶牛养殖向乳品企业过渡,全产业链模式初见雏形。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既实现了管理策略的一体化,同时保证了乳制品质量安全;如黑龙江省政府补贴建立的100个存栏达1200头成母牛的现代示范奶牛场,70%实现引牛入栏,将逐渐进入产奶期,无论是奶量还是奶质都将成为乳企的首选;如个体投资人建立的生产性能较好的中等规模的奶牛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奶牛养殖水平较高,在地方具有示范意义,与乳企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乳企不可舍弃的一部分;而由奶农合作建立的奶业合作社和奶牛小区,因投入较小,管理混乱、养殖技术水平差等,单产和乳指标都不理想,被乳企拒收频率较高,目前处于微利、保本或亏损状态,是规模化养殖中最弱的一种模式,加之散户的退出,奶业在实现农民增收的作用方面逐渐被弱化。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目前黑龙江省现有生鲜乳收购站1219家,生乳运输车628台,全部进行许可证的重新发放和审核。2015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共组织开展了6120批次生鲜乳质量安全及理化指标专项监测任务,其中生鲜乳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2800批次;《生乳》国标指标监测200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质量安全监测2180批次;生鲜乳中菌落总数和部分理化指标监测160批次。配合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宁夏)等检测机构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飞行抽检780批次,其中,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380批次;婴幼儿配方粉奶源基地质量安全飞行抽检400批次。

监测结果表明,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革皮水解物、碱类物质、硫氰酸钠、铅、铬、汞等项指标合格率均为100%,β-内酰胺酶合格率为100%,黑龙江省生鲜乳质量安全总体状况良好。

三、乳制品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

1、规模化乳企达产率不高,小型乳企无法承受奶业危机

黑龙江省2015年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有52家,占全国1/10。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04万吨,产能居全国第一,但目前达产率不足40%,较小的乳品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被迫退出(如安达市,5家乳品企业中有2家倒闭,仅剩余3家;如富裕县,原有3家乳企,目前1家倒闭,还有1家已濒临破产)。

2、乳制品原料过剩,市场消费增长缓慢

2014年乳企进口奶粉量过大,市场消费又增长缓慢,即使到2015年还有大量的积压急需消耗。而没有全脂奶粉库存的乳企,面对国外奶粉的低价也趋之若鹜(进口粉每吨销售在20000元上下,国产粉的生产成本就在35000元以上),使用国外进口奶粉的乳企生产成本低更具有价格优势,产品利润也更高,更多企业选择部分使用进口粉。而各规模乳企奶源基地在黑龙江省培植多年,供奶基本趋于稳定,如放弃现有奶源基地再培植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只能通过奶质筛选,去劣存优,即使这样仍然面临着原料过剩。从销售终端来看,乳制品市场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体奶的进口量不断增长,挤压了国内乳制品的销售空间,2015年多数规模乳企虽处于营利状态,但是总体增长率较低。

3、国家新政出台在即,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处于调整期

2015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开征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其第九十二条显示,“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原则上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正属于此范畴,乳企积极进行产品名类的调整,对产能较大的乳企来说,会给产量和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仍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期。

四、对当前奶业形势的建议

1、配备饲料土地及草原以降低奶牛饲料成本

我国与新西兰和美国等乳制品出口国相比,由于饲料成本较高决定了生鲜乳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造成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饲料组成中精饲料主要来源是玉米和大豆,我国进口数量较大,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只有通过青粗饲料的生产来控制饲料成本,才能使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奶牛养殖的粗饲料标准是每头牛每年需要2吨牧草、5吨全株玉米青贮,建议为规模化奶牛场配置一定的土地种植青贮,按每头牛 2亩青贮地留置,同时改进现有草原承包管理办法,让养牛场或养牛户承包草原,实现种养结合,只有降低饲料成本才能与奶业发达国家有竞争的法码。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奶牛场运营成本

继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奶牛饲养的根本保证。奶牛场的生产运营涉及作物种植、饲料采购存贮、营养调配、选育配种、防疫治病、福利保健、机械使用维护、牛舍设计建设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等,同时需要融资支持和保险服务,需要随时查询技术更新信息、奶牛市场信息、公益服务信息等,大量的工作需要较多资金、时间和人员的投入,造成了奶牛场的运营成本增加,而各奶牛场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基本相同,却由牛场各自为政,没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议政府、奶业协会和各类为奶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为牛场提供社会化服务,以降低牛场的运营成本,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3、加强进口乳制品的监督检测,加大国产乳制品的监督和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强进口乳制品的检验检疫和进出口监督,问题产品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二是加大对复原乳和液态奶标识制度的督导和检查,避免奶粉还原冒充原料奶生产鱼目混珠现象;三是重点强化对巴氏杀菌奶等低温奶制品的推介宣传,从营养角度引导民众掌握饮奶知识,并以政府规定的方式划定绝对禁止奶粉还原的几类乳制品,同时加强对乳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关注 冠鹏饲料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