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节临近,你知道牡丹花的由来吗

 

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还有十天,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就要开幕啦,你知道洛阳牡丹的由来吗?今天就跟着小游来涨知识吧!
北宋诗人张耒《漫成》诗云:

“江南梅花凌雪霜,桃李开尽春无光。

谁知洛阳三月暮,千金一朵买姚黄”

道出了牡丹花王姚黄的珍贵。

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


相传,武则天有一次想游览上苑,便专门宣诏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当时正值寒冬,面对武则天甚为霸道的宣诏,“百花仙子”领命赶紧准备。第二天,武则天游览花园时,看到园内众花竞开,却独有一片花圃中不见花开。细问后得知是牡丹违命,武则天一怒之下便命人点火焚烧花木,并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谁知,这些已烧成焦木的花枝到了洛阳竟开出艳丽的花朵,众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



事实上,武则天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而且是她在洛阳大力倡导种植牡丹的哦。


牡丹是我国园艺比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唐朝中期牡丹被尊为“国色”“天香”“百花之王”,宋代将牡丹作为国家象征,清朝牡丹被推为国花。



在洛阳城西,1400年前曾经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西苑。据说,这里是牡丹在洛阳第一次被人工栽培的地方。
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洛阳辟地周200里为西苑,而牡丹也就是在那时起第一次被人工栽培。西苑里边,当时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牡丹作为主打的一个品种,从全国各地征集过来,开辟了中国人工栽培牡丹的新纪元。
唐朝时期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在登基之后,不但把长安城的牡丹移植到洛阳,还把甘肃、山西的牡丹也栽到了洛阳城中,每年花开之时,文武百官便会在女皇的带领下游园赏花,而这花儿的繁盛也由此开始。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赏花之后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是洛阳牡丹始“甲天下”的时代,当时最出新的事莫过于举办万花会。大文豪欧阳修极爱牡丹,他研究品赏牡丹十数年后,在其诗作《洛阳牡丹图》中道出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感慨,又在著作《洛阳牡丹记》中得出了“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结论。
北宋时,洛阳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景祐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祐年间 (1086—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洛阳是野生牡丹发源地之一
古代洛阳南部的伏牛山、西部的崤山、北面的邙山,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牡丹。现在嵩县、栾川、新安还有野生牡丹分布。据统计,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8个野生种中,洛阳附近分布有3个种: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

来看看下面几种未经人为雕琢的野生牡丹吧!

(紫斑牡丹)
(杨山牡丹)
(卵叶牡丹)
(矮牡丹)
洛阳牡丹的花色甚丰:有红、黄、紫、蓝、白、粉、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按花型分:牡丹分为三类十型。即单瓣类、重瓣类、台阁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金环型、皇冠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千层型、楼子台阁型。

牡丹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形。以姓氏得名者如姚黄、魏紫、欧家碧;以产地得名者如洛阳春、潜溪绯、寿安红;以颜色取名者如鹤翎红、胭脂红。

一些牡丹花,则冠以俊美的品名,如二乔、醉杨妃、玉天仙等。还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称呼,如璎珞宝珠、飞燕红妆等。
最后,牡丹为何单单在洛阳长得好?


2005年初,洛阳地矿局和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洛阳伊洛河流域采集了大批土壤、水样品,结果发现牡丹种植园区的土壤中,钙、镁、铁、锰、铜、锌、硼、钼、钒、钴、镍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专家们说,如此丰富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伊洛河流域广泛分布的古老火山岩。经过河水的搬运,在伊洛河下游沉积下来。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洛阳就成了适宜牡丹生长的“风水宝地”。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关注 了然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