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停唠叨,还妄想孩子会听话?

 

十个妈妈九个唠叨……...

“别天天净顾着玩,赶紧写作业!”

“看书别离那么近,对眼睛不好!”

“别吃那么多零食,对身体不好!”

“多吃点青菜,多喝点水!”

“过马路小心点,别东张西望,慌慌张张的!”
做了爸妈的人,这些话一定不陌生吧?尤其是妈妈们。每一个女人做了妈妈之后都自带天使属性,可以全方位满足孩子各种需求,孩子们从小也跟妈妈们最亲密。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终有一天你再提醒他“过马路要看车”时,他不会回复你甜甜的笑容,而是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明明天气预报今天有雨,妈妈喊他带上伞时,他已经骑车一溜烟不见了。晚上让他早点休息,结果招来他一句:“妈,你别唠叨了行吗?” ……
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自认为已经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最不愿意家长还当自己是个小孩子,事事提醒,处处干涉,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心理断乳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 “大人” 了,不需要爸爸妈妈管教过多,因此会出现和爸爸妈妈顶嘴,或者不愿意和爸爸妈妈沟通的现象。

许多家长都说,我还没有准备好孩子长大呢,就发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我的翅膀底下跑出去了。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变得不乖,不听话,于是一句不听就再说一句,再没用就说十句,结果家长越来越唠叨,孩子越来越反感,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的僵化。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对于孩子不愿意听爸爸妈妈的唠叨非常生气,而孩子对于父母的初衷并不是不理解的,但是理解并不等于认同,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吧!

“我明白妈妈唠叨是为了我好,可我真的很烦!他们总是提醒我,就像我什么也不行似的,他们对我什么都不放心,这样我还怎么成长?有时候真想离家出走,让他们找不到我,我想一个人到外面闯闯,证明给他们看,我完全可以独立生活!”

“爸爸妈妈的唠叨真是让人烦死了,他们越这样越会打击我们的自信,还会让我们产生逆反心理。说到底,家长根本就不理解我们,他们的唠叨简直就是对我们的束缚,是折磨!”

“我最烦我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她唠叨的全是小事:过马路要看车,吃饭别看电视,走路别摇头晃脑。其实这些事我都知道,她不唠叨我自己也会做到,可是她天天这么唠叨,我就偏和她对着干!我真想对妈妈说,我能做好的事您就别唠叨了!”
从这些孩子的口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很感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怀,但是他们也渴望自立自强,不受到父母的约束。对于爸爸妈妈的唠叨,孩子们最反感的是下面四种:


第一种:不断重复小事。
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些很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早就掌握了,再唠叨只会导致逆反。家长应该只管大事,小事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


第二种:翻旧账。
孩子稍有一点做得不好,家长就会把以前的错误翻出来唠叨个没完,恨不能从出生开始的事都重复一遍,这样的训斥最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种:直接否定。
孩子的想法与大人不同,有时差异性会很大,这时候家长会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直接否定孩子的判断,这对孩子的自尊伤害非常大,也会让孩子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第四种:定罪名。
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跟自己想法、做法不一致,就会说:“翅膀硬了啊,管不了你了?” “父母的话你都不听了,你是要造反吗?”这种随便给孩子定罪名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与叛逆心,这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原因之一。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跟家长交流时只是就事论事,而家长却喜欢上纲上线。“十个妈妈九个唠叨,一个不唠叨的是因为爸爸唠叨。”

父母不厌其烦的叮嘱,从不松懈的指导,都是他们爱的表现。但是关爱并不一定等于唠叨,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出于关心的善意提醒,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注意适度表达。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尊重他的成长,希望他能够独立自主,爸爸妈妈不会强迫他们做什么,只会一直默默关心他。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反感,而会从心底感激爸爸妈妈的理解。

其实,孩子能够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是父母的骄傲,家长完全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孩子的逆反,这只是成长,不是反叛。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成长,从事事依赖到独立成熟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但丁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妈妈的呼唤,家长们切不要用唠叨把这种声音的美感破坏掉!





萌学堂

微信:meng-xuetang
更多精彩,尽在萌学堂
长按关注我们


    关注 萌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