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人生赢家,就不要做电脑桌面被挤爆的人

 

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让我们学习断舍离,把工具真的变为工具。...



一直在说断舍离。提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可能早已浮现出一些概念甚或画面。

比如丢掉的那几大包已不穿的衣服,以及心里涌起的快意恩仇。

还比如过期的化妆品、明明不喜欢却强迫自己留着的礼物、不知道哪里来的充电器和数据线、旧居的钥匙,前男友的情书。

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几乎占据我们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的领域,是最需要我们去断舍离的,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那就是我们的虚拟世界。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电脑、手机、pad等等数码产品承载着的那些资讯、数据、文件、软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容量越来越大,复制粘贴保存的成本却越来越小。

这让我们仿佛产生一个错觉:反正装不满,留着也没关系。

然而,容量也许是无限的,但人的时间精力却是有限的。

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搞不好就会迷失自己,成为数码工具的奴隶。

让我们学习断舍离,把工具真的变为工具。
01
电脑桌面要和办公桌面一样干净


曾经在《连办公桌都整理不好,活该比别人多加班!》当中,和大家介绍了办公桌面的整理术。干净而没有冗物的桌面,能够令人神清气爽,办公效率大增。

同理,被密密麻麻的图标排满、甚至堆叠的电脑桌面,会教人一开机就陷入纷扰紧张的状态。而想要点开某个图标,则还要先考验一轮眼力,效率就这样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把桌面的图标删减至最少,只保留使用频次最高的几个图标足矣。
不过我知道,很多人都有把桌面当成“暂存区”的习惯。

邮件、QQ、微信上收到的文件、自己下载的文件,一时想不到保存在哪里,就为图方便省事,一股脑下到桌面;

目前的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的文件,也会保存在桌面,方便打开。

这种习惯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一定要有定期清理桌面的步骤。
每当桌面满到影响我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在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叫做“待整理”。

然后把所有桌面上的文件,不由分说地拖到这个文件夹里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此项工作即使中断,也不会因为桌面依然纷乱而失去再度整理的勇气,至少我第一步的目的达到了,那就是,让桌面干净。
接下来,就进入到“待整理”文件夹,进行下一步的整理。

我会再设立“保存”和“暂存”两个文件夹。有保存价值、要另外归档的文件,就拖入“保存”文件夹;暂时工作上还需要,但过了这段时间未必需要的文件,就拖入“暂存”文件夹;而目前已经无用、无需保留的文件,就直接就地删除。

“暂存”文件夹,我就暂时让它留在桌面;而“保存”文件夹,我会进一步作归档整理。
Ps: 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其他任何磁盘或文件夹的整理。
02
不能因为容量大就拼命“保存”


就像现实世界中不是每份实体文件都需要保存,即便我们电脑的内存已经大到可以不用担心存满的问题,也应该谨慎选择需要保存的文件,而把没必要保留的文件、数据痛快删掉。

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大家还记得电驴吗?这是我们当年下载视频资源的一个主要渠道。记得五六年前,电驴因为版权原因取消了下载功能,时任报社记者的我就去采访了他们的一位负责人。

那个负责人说了一个观点,我当时觉得特别震撼,他说,随着网速越来越快,上网成本越来越低,未来人们将不需要下载视频,所有的视频都在云端,想看就直接在线看。

万万没想到,仅仅几年的时间,当时颠覆固有习惯、有点不敢相信的这个预言,居然就变成了现实。
记得在杭州的永福寺,看到一句偈语:“世间万物,唯我所用,非我所有。”

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云”技术的最好概括。

不用像资源稀缺年代囤油囤米一样,把所有的资源都存在自己的电脑上,只要不是稀缺资源,那就任它在云端,想用的时候再下载就好了。
而对于保存在电脑中的资源,也要实行有效管理。

首先建议文件夹不要超过三层。一旦超过这个深度,就会有文件会被尘封遗忘。

其次文件的分类不要过细,一旦过细,就会造成文件夹过多,查找起来也会增加难度。

文件名和文件夹名也要统一、明了,即便在多年后回看,也能一目了然这些文件是什么。建议采取年份日期+内容的取名格式。

总之一切都要以方便管理、查找为依归。
03
手机APP,只保留最常用的
电脑还不算什么,最困扰现代人的,还是手机。

每天除了睡觉时间,几乎全被手机绑定,离开一刻就心里发毛。

但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却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是要干什么,甚至有时候,提“机”忘事,本来想着拿手机做一件事,打开手机却不由自主地做起另外一件事,把原本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
是时候给手机减负了,可以从删除APP开始。

暂时性为了工作参考下载的APP、以为有用下载了之后却并不常用的APP、只是因为付了费才勉强保留的APP、功能重复的APP……都可以删掉。

如果对有些APP一时不知是删是留,可以把它们移至二级菜单,一来可以保持桌面清爽,二来这也是对你自己的一个检测:如果这个APP有用,那么即便在二级菜单你也会打开来用;而既然你看不见它就不用它,那说明它真没那么重要,那就果断删了吧。
同理,也不用保留那些一时兴起关注、后来却根本不会打开看的订阅号了。

资讯太多,对我们就是负担,还不如只关注几个真正感兴趣的号,好好品读。

根本不参与、对其中别人的谈话也一掠而过的群,那就退出好了,退出也不会少块肉,却能让我们更加集中心力。

杜绝无效社交,也包括虚拟社交哦。
04
谨慎使用“收藏”功能


你还记得,那些年我们“马”过的“克”吗?

多少不走心的“Mark”、“收藏”,随着手起键落,就这样轻轻地被我们遗忘。

也许我们认为,把资讯纳入收藏夹,就仿佛被锁进了保险箱,高枕无忧,反正可以随时打开查看,但正因如此,正因有这个“无限”的期限,你可能永远不会打开查看。

无怪乎有人说,收藏就等于埋葬。
当发现自己的这个劣根性之后,我就非常谨慎地使用收藏功能。

首先每条被收藏的资讯,我都是认真看过的。坚决杜绝“收藏了以后再看”的想法,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话就永远不会看了。

其次被收藏的资讯,都是真正对我有用的。例如一些旅游资讯、当季书单、商品购买资讯等,正因“有用”,所以到用时我自然会再看。

再次我会定期把收藏夹中值得永久保留的资讯整理到纸质笔记本上。
05
关掉消息提示
那些个逼死处女座的“小红点”,既然明知它们会让我们心烦意乱,那么为什么还要保留呢?

如果是真的有用的更新,即便没有提示,我们也会主动去关注、查看;

而那些根本不想看的东西,即便红点来得再殷勤、数字更迭地再快,你也根本不会点开的,对吗?
最后想说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数码讯息的汪洋大海中,要懂得自救和逃生。

不要任由自己深陷其中,否则你就会被裹挟、淹没。

要懂得让自己适时抽离那个虚拟世界,去拥抱我们真正脚踏实地的现实世界,去留意花的香、咖啡的苦、猫咪脖颈上细绒毛的触感,还有快下雨时天边那一抹淡青色的阴沉。

你的人生会因此更美好、更幸福。
文 | 午休在别处

图 | 网络

编辑 | 酉猫丙


    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