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谣言”?

 

孩子是如何学会探查蛇、蜘蛛和其他危险事物的?...

Vanessa LoBue,罗格斯大学心理学助教

果酱相信,谁都不愿意在自家孩子安全问题上听天由命。但是,喜欢冒险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未知能够让孩子获益良多。无时无刻的保护正确吗?该如何平衡孩子的探索和安全?一些来自实验室的证据告诉我们,安全教育里,我们更应该重视什么……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经常被用于形容经验少的人做事的时候没有顾虑。



从字面上分析,大概是说,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引申下去的话,可以得出刚出生的孩子不懂得恐惧。可是,单就这个说法而言,却与科学研究的结论相悖……研究发现,对于户外世界安全与否的洞察力,在孩子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孩子并非“不怕虎”,他们具有快速察觉危险的能力。
孩子的生活总是有惊无险


夏日将近,孩子们将有更多机会探索户外世界。户外世界的有趣和刺激是夏日的一部分,但它也充满危险,比如飞快行驶的汽车、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甚至是偶然出现的蛇……

可事实上,尽管有那么多的危险,一天的活动下来,除去偶有小擦伤,大多数孩子都毫发未损。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恐惧的能力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
察觉危险的能力,

有一部分是天生的!


探测危险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有利的能力。人类倾向于快速探查到某些种类的自然威胁,这些威胁包括像蛇或蜘蛛一样的生物,或者那些会威胁到人类祖先繁衍的动物,这是演化的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把危险性的动物照片(如蛇和蜘蛛)与不危险的事物(如花朵、蘑菇)摆在一起,成年人总是能更快辨认出危险动物。

在实验室里,我们对那些没有接触过蛇和蜘蛛的小孩和婴儿进行观察,来看他们如何对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虫做出反应。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让成年人和三岁孩子看一系列图片,九张图片被排列在3乘3的九宫格里,显示在触摸屏上。九幅图中有一副是目标图片,其余用来分散注意力。

孩子们更快地发现危险,如蜘蛛(安东尼·伊斯顿,CC BY)
与花朵、蘑菇、青蛙、毛毛虫、甚至蟑螂相比,当目标图片是蛇和蜘蛛,孩子和成年人都能更迅速的找到目标。

我们对实验进行了简化,并从婴儿身上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我们给9-12个月大的婴儿同时看两幅图,一幅是花,一幅是蛇。我们发现,他们会更快的把头转向蛇。

这个发现后来还被拓展到动物身上:一个日本的实验室发现,猴子察觉蛇快于察觉花朵。

一部分探测危险的能力

是后天学会的

我们知道了,人类有种快速探测危险的能力,或者说演化倾向。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我们还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懂得远离危险,成年人对于一系列的非自然威胁反应很快,比如枪、针和刀。而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中却发现,孩子们对小刀的反应并没有特别快,但是,他们对针头的反应却非常快。

这大概是因为,这些人为威胁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并不存在,因此演化论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也能如此快速探查到这些危险。对这些物质恐惧的能力来源于后天的学习。
 注射经验使儿童害怕针头。 (PROAlex Proimos,CC BY-NC)


孩子们有很多接种疫苗的经验,但他们在家不允许碰刀,也没有被刀割伤过。因此,孩子们可能通过这种受伤的负面体验学会了非常快地察觉针,而不是刀。

人类可以非常容易的学会察觉不同的危险,只要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这些确实是危险的。
保护好孩子,
不是时刻守在他们身边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机制来习得恐惧。探测自然威胁的能力缘于演化,探测非自然威胁的来自负面体验。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它警告我们环境中有值得留意的事物,同时,也赋予我们探索新事物的自由。

而这些科学的结论,也给我们的安全教育提供了指南: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教会孩子刀子是危险的,而不是确保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刀子。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相信自己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感到不安或者不对劲,就算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要马上跑开;应该教会孩子们找到“安全地带”。寻找那些他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寻求帮助的人和物,爸妈、老师、警察岗亭、消防站或者医疗站,让孩子明白如果发生意外,附近哪里可以求助。

孩子的成长,需要偶尔处于危险状态。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过分保护和溺爱,可能会剥夺了塑造他们男子气概的体验。

编译:NPC


    关注 果壳童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