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卫东:育儿,招是学不完的,知道这“三感”很重要

 

智慧而负责的父母,在有了孩子的第一天就知道:总有一天,孩子的翅膀硬了,他是要飞走的。...

 
 
周日  育儿
现在为人父母者,普遍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很小时,操心营养和睡眠;

大一点了,买各种益智玩具,然后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上学了,要选名校名师,要上补习班、奥数班……

做父母的,自己也会购买一堆育儿书籍或追捧一些育儿专家的讲座,加入各种育儿群。

方法当然要学,但如果不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学的招不会灵活化用,那就可能越学越累,越学困惑越多。

如果再考虑到一些不良商家往往利用年轻父母的焦虑心态,鼓吹各种不靠谱的教育方式和对孩子无益的用品,很多时候真的是越学越不懂,越学越苦恼。

育儿的招(术)很多,育儿之道则简单得多,我将之概括为“三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在学各种招术时,为人父母者都要想一想,自己所做的,孩子正在经历的,是不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般来说,学龄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家里实在经济条件有限,孩子吃得差点、房间小一点,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不会对孩子成长有多大负面影响。事实上现在许多人只是从价格上去比较衡量,许多东西未必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

但安全感就不一样了。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或者安全感很差,长大后在工作和生活上会出现许多障碍。比如没有自信,也不能信任别人。

孩子的安全感一般是怎么丧失的?

中国成年人有两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一是拿孩子取乐

许多人,包括为人父母者,总觉得孩子还小,骗一次逗两下没有关系,有的人甚至变态到不把孩子弄哭不罢休。那劲头,和酒桌上非要把人喝倒很相似。个人以为,成年人这种极端无聊的举止,应该是压抑太久无处释放,于是只好拿孩子取乐。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则是:成年人是靠不住的。

二是吓唬孩子。

许多父母一方面说着很爱孩子,一方面又严重缺乏耐心,往往把孩子扔到电视机前,自己打牌玩手机,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也有的父母是因为白天工作太累,回家实在没有精力对付孩子。于是,当孩子纠缠父母要抱要听故事要陪着玩时,有的爸爸妈妈就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什么“天黑了外面有老虎的”“再哭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哦”“不听话让警察把你抓起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明白,但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很可怕的。

如果一个孩子一方面感觉到成年人是靠不住的,一方面又觉得生活中有许多可怕的事情,可想而知,他的安全感会差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把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人打招呼不敢抛头露面说成是性格内向,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孩子早早失去了安全感。他们来到世间,稍稍懂事,就遇到一群严重不靠谱的成年人,简直就是林妹妹初进大观园,哪敢放肆啊。

话反过来说,也有的父母不想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就像老话说的“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样保护过度下成长的孩子,安全感或许是有,但与人相处上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现在有个特别名称“熊孩子”。据说,对付“熊孩子”最狠的一招是不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相反要对此大加赞赏,这样子他们就“活不过十八岁”。
 
再说成就感

孩子慢慢开始懂事,开始理解这个世界,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什么、尝试什么了,这时,爸爸妈妈特别要重视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其不时地体会到成就感。

成就感强的孩子,会显得特别自信,勇于尝试,因为他相信自己能行。

在孩子求学阶段,成就感尤其重要。所谓“破罐子破摔”,就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体会不到成就感,最后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体会不到成就感,孩子就会采用破坏方式刷自己的存在感。

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如果孩子总是成功,会不会骄傲啊?为了不让孩子骄傲,他们就会精心设局,故意让孩子失败,说是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有的孩子很骄傲,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总是成功,其实是父母将成就感狭隘地理解为只要比别的孩子强。两者的不同在于:

成就感是对事不对人,是孩子做成了某件事、解决了某个问题、克服某种困难后产生的一种愉快心理体验,而不是把别人比下去之后的那种自得与骄傲。

比人强是对事更对人,许多孩子只是因为父母有钱有权,家里房子比别人大,车子比别人好,于是就一副小人得志样。这完全是成年世界的不良风气误导了孩子,不是成就感让孩子变得骄傲。
 
一个从小有充分的安全感,又在不断地成功体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哪怕长得不是那么好看,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会让人一见欢喜。

那么,说说幸福感

我的不少朋友,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甚至大学毕业了,我对他们说,你们算是解放了,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了。他们说,哪里哟,愁的事情多着呢,孩子工作不如意要想办法帮他换一个,工作了总要给他买个车吧,年纪大起来了要操心对象的事,谈朋友了总得买套新房子吧,结婚后要帮他带孩子吧……

我是极力反对“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这句话的。这种看起来很温馨的话,其背后是为人父母者理性的缺失。孩子成年之后,父母应该努力退居其后,目送孩子离去。幸福感应该是孩子自己创造的,父母给的太多,孩子只会不珍惜。如果父母深度介入已经成年的孩子的生活,甚至会破坏了孩子的幸福感。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因为现实似乎那么残酷,没有父母的帮助,年轻人似乎寸步难行。某种程度上来看,是这样的。但是,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与父母从小到大为其操心太多管得太多有关?

智慧而负责的父母,在有了孩子的第一天就知道:总有一天,孩子的翅膀硬了,他是要飞走的。他们会开心地陪伴孩子,尽全力培养孩子,为孩子的离去早早作准备。

这样的父母,何其少也。

更多的父母,从操心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开始,操心米糊和玩具、操心绘本和玩伴、操心学校、老师和同学,操心早恋、特长班,操心大学、工作、恋爱……一直操心到孩子的孩子。

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三样东西。

但是,据说,他们是一群很有爱的人。


    关注 教育自由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