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了国内一家领先的共享经济公司-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

 

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新媒体专电 分享认知盈余,不止为别人指导人生,也是一桩互联网生意。
姬十三最早发现这点,是在三年前。作为知识分享社区“果壳网”的CEO,他到清华大学的宿舍里和大学生住了两天,在深夜的卧谈会上,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困惑。
人生到底该怎么走?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只能提供普适性的指导,而对于个性化的诉求,却很难给出完全契合的答案。
于是,去年3月,姬十三的创业项目“在行”(háng)上线。这是果壳网旗下的O2O经验交流平台,希望用经验换取报酬的人可以申请注册为“行家”,而需要个性化解答的用户,则付费获得当面传授经验的机会。
这是中国“分享经济”浪潮下的产物。

出售经验的市场有多大?

2015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接近7亿,手机用户数量超过13亿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60亿元,其创业项目也从出租物品或劳动力,扩展到了基于资产、技能、时间分享的协同生活方式。
上线一年零一个月,“在行”交出了还算乐观的成绩单:用户超百万,聚集8000多名拥有至少五年相关领域经验的行家,模仿这一创业模式的app接近80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行”最早的目标用户是互联网创业者,“如何创业”“如何拿融资”“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转型”这类创投经验十分抢手。女创投人诸葛思远是成单率最高的行家,达成约见者超过800人。
“新的商业模式吸引的一定是愿意尝鲜、不断求索的人。这群人在哪里?每天都在发明新模式的互联网圈里最多。”姬十三说。
一位“红米学员”的坚持让姬十三印象深刻,在使用“在行”客户端联系对方时,这位创业者的低配红米手机不停崩溃,但刷机之后他仍会重新下载客户端,继续与他沟通。“我觉得这真的是刚需,别说付几百块钱了,几千块钱估计他也愿意。”
职场发展的经验也颇为抢手。行家薛毅然具有7年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8年组织发展与HR咨询经验,如今已经约见超过130人,这些人年龄从“70后”跨越到“90后”,遇到的问题却相差不大,多与职场转型有关。
“约我的小伙伴都属于有成长的内驱力的那种人,但是暂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或是怎样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她说。
大学毕业后,薛毅然放弃了家乡稳定的教师工作,选择到北京读研,之后进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6年前,为了照顾女儿,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独立咨询顾问,俗称“自由职业者”。她的经历鼓舞了不少人,“重要的是要有不断前行的勇气。”

为何心甘情愿为经验买单?

薛毅然不仅成了勤奋的“百单行家”,还约见了近20位其他行家。
在这个小小的app,她能“买”到各种难得的经验。比如她想送女儿去上国际学校,在平时,她只能去每个国际学校的招生办进行咨询,想了解全貌很难,但在“在行”里,她约见了京城一家老牌国际学校的校长,两个多小时的面谈后,她对各方面信息了如指掌,花费不到一千元。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人奉行“熟人社会”,但有时如果想获得自己人际圈外的经验,传统的托朋友找关系介绍的隐形成本并不低。因此,姬十三形容,这种花钱买经验的方式是“用简单粗暴的高效方式解决了这个痛点”。
个人的兴趣也可以在“在行”上获得延伸。30岁的戴思盟是北京的一名白领,在每日朝九晚五的机械化工作之外,他一直有个创作英语小说和剧本的“隐秘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的梦想。于是,抱着“想结识有同样想法的朋友”的念头,他约见了王知易。
被认证为“资深英语教学者、通晓数十门外语”的王知易已经约见过接近300个学员,但在咖啡馆见到戴思盟时,仍看起来十分腼腆,倒热水时还烫到了自己的手。他毕业于美国最古老的文理学院之一的英语文学系,目前在北京的英语培训机构任职,业余时间进行英语创作和语言学研究。
“见行家之前,有朋友说‘你怎么还信这个?’我说并不奢求获得什么,只是想有一些确认感。”戴思盟形容,自己当时内心里“骄傲地怀疑”对方能教他什么,但却发现,“从经典文学作品到通俗文学作品,王知易几乎无所不通,英文以外还阅读法语、西班牙语原著,懂得十几种语言”。
这次见面被戴思盟视为一个契机,给了他坚持梦想的动力。“他帮我捡回了丢掉的方法,打开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见到了一个不在乎收入职位,执着于初心的年轻人”。

多元化会成为职业选择新趋势?

并没有任何一位行家专职在“在行”上为人解决问题,他们都是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售卖盈余的知识和时间。
姬十三认为行家都是“分享型人格”,但“学习”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每次辅导,我都能接触到一个真实的管理案例,也能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态势有所了解,成为我行业调研的有效途径。”薛毅然说。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崔书馨来说,生活处处都能获取经验。这个85后的女孩已经为将近30人传授了广告公司经验,此外,她还取得了许多别的“人生成就”:出版过两本小说,发行过单曲,为时尚杂志拍摄过照片……
去年底,崔书馨辞去了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职位,加入了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原因却是“过得太爽了”。当时,她被派到客户公司做顾问,“每天事情很少,逛街逛得想吐。”
这种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状态,却被这个年轻女孩一口否决了。“我想要更丰富的人生,不太想被固定住。”
在“在行”,不论是70后的“前辈”姬十三、薛毅然,或者85后、90后的行家和大部分用户,都对这种价值观深表认同。
年初,在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所、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灵活就业的追求”被称作分享经济的六大驱动力之一。其余五大驱动力是用户需求的提升、提高收入的意愿、信息技术的推动、消费理念的转变、资本市场的热捧。
“多重职业一定会流行起来。”姬十三预测道,“那么在主要职业之外,怎么用新的身份去交易知识,怎么打造个人品牌,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管理需求。”(记者苑苏文 杨定都)

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账号

①点击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进入“查找公众号”,输 “ 新华社”或“xinhuashefabu1",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关注 互联网头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