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梨花落,春入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01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5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唯一家族中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继承父亲衣钵传播梅派艺术不遗余力,使梅派艺术在国内与海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2015年,梅葆玖先生获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
梅葆玖先生的逝世不仅是京剧界的损失,更是艺术界、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史姐姐前阵子在北京录节目,心中一直挂念医院中的梅葆玖老师,她说时间再紧张也要去看望葆玖老师,录制节目完毕,史姐姐赶在去机场前,去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看望梅葆玖老师,不料竟成最后一面。
史姐姐这两天在南京排练昆曲春江,晚上回到上海,她嗓音有些沙哑,提及梅葆玖老师的去世,悲伤难过,在回答完一些记者的电话采访后,我也接着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和葆玖老师的交往,葆玖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以及葆玖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印象等。朴素的言语,寄托史姐姐对葆玖老师的无限哀思和敬爱,葆玖老师,您一路走好!




《大唐贵妃》散场后,史依弘与梅葆玖



《大唐贵妃》剧照



2016年全国两会上,梅葆玖、朱世慧与史依弘席间讨论
就在一个月前,梅葆玖先生还在“2016年全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精彩发言。然而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一个月后的今天梅先生就驾鹤西去,与世长辞......


梅葆玖先生谈 “2016年全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

尊敬的巴图院长、各位专家: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参加“2016年全国‘京昆’剧目传承展演”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次“京昆”剧目展演做些事情。

我曾祖父梅巧玲在杨三喜的福盛堂开蒙学的就是昆旦,父亲梅兰芳更是善演昆曲剧目。陈德霖、乔慧兰、陈嘉梁、李寿山等都曾教过他昆曲戏。我十岁学戏,父亲给我请的老师都是有昆腔底子的。比如我的开蒙老师王幼卿(王凤卿先生的儿子),他虽然不怎么唱昆曲戏,但身段、眼神均有一套系统的功法,这套功法是当年大老板程长庚从南方请来的昆曲老师传下来的。我的武功老师陶玉芝,是杨小楼先生班里的名武旦,善演昆腔戏。后来,父亲所幸请来朱传茗老师专门教授我昆曲戏。每次拍曲只要父亲得闲,必亲自到场监督,“你将来若想唱好京剧,必须先学好昆曲”,这是父亲时常教育我的话!

我父亲一生演过的昆曲剧目有三十几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游园惊梦》、《刺虎》、《思凡》、《金山寺》、《风筝误》等等。在漫长的学演过程中,父亲对旧有的昆曲也做过些改革(其实改革从陈德霖先生那代已经开始了)。他在演唱的字音上,完全没有京剧演员唱昆曲“敞口儿”的毛病,字韵上巧妙结合了中原音韵与顾曲麈谈。对于昆曲的改革父亲是很慎重的,因为昆曲积淀很深,不能武断地凭借个人好恶进行改革。吴梅先生、曹心泉先生都充分肯定过我父亲的改革。可以说,父亲在昆曲戏的改革上是下过大功夫的。不止我父亲一人,生行的谭鑫培先生、杨小楼先生、王凤卿先生等也对昆曲戏的改革做出过巨大贡献。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京班中的“京昆”。

我衷心希望当今年轻的演员们潜心学习昆曲的吐字行腔和表演身段。“京昆”艺术凝聚了前辈们的心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能让它中断,也不能让它在年轻一代身上逐渐消失,否则将是非常可惜的。此次展演剧目中就有我父亲舞台版的《游园惊梦》,以及有别于南昆与北昆的《刺虎》与《思凡》,都是非常值得研究与保留的“京昆”精品剧目。

对于本次“京昆”展演,文化部、市文化局都给与了很大支持。主办方中国戏曲学院巴图院长和陈超先生请我做顾问,我欣然接受,这是我对“京昆”艺术的一份情愫。祝愿我们的“京昆”艺术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梅葆玖

2016年3月20日


在此,小编相信通过我们全体戏曲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京昆艺术一定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将再续辉煌!



《金山寺》梅兰芳饰演白素贞、梅葆玖饰演青蛇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演杜丽娘、梅葆玖饰演春香


    关注 依弘聊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