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武当山遇真宫

 

击上面的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武当山旅游官方门户网旗下服务平台地理人文环境遇真宫,是明永乐皇帝为纪念武当道教...

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武当山旅游官方门户网旗下服务平台


地理人文环境
遇真宫,是明永乐皇帝为纪念武当道教著名道士张三丰敕建建的一座道宫。遇真宫坐北朝南,海拔164.70米。东距“治世玄岳”石牌坊1千米,西距玄天玉虚宫2.50千米,在明代仙关外500米。背靠凤凰山,前对九龙山,左有望仙台,右有黑虎洞,山环水绕若城,故名黄土城。

遇真宫所在地的遇真宫村南50米,即遇真宫周围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云:“遇真宫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0米左右,采集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均素面,器物有豆、罐等,属龙山文化。”

历史变迁
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著名武当道人张三丰结庵于黄土城,名曰“会仙馆”。据传说,张三丰常对人说:“此地异日必大兴。”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拂袖而去,不知所往。翌年,太祖朱元璋诏张三丰进京,不获。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钦定规制,敕建真仙殿宇、山门、廊庑、东西方丈、斋堂、厨室、道房、仓库、浴室等97间,赐额“遇真”。钦选道士30名,提点2名,赐正六品,给印一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扩建到396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总督云贵蔡毓荣、总督江南王新令等筹资捐修该宫。

1935年7月,特大山洪毁其大部建筑。1967一1987年,均县第二中学驻此,对该宫进行了保护性维修。2003年1月19日,失火烧毁大殿三间和东厢房五间,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现存古建筑46间,建筑面积1781平方米,宫墙857米,古井4口,遗址占地面积55089平方米。

总体布局
遇真宫地势平坦,建筑以南北轴线展开布局,主体建筑三路并列,轴线东为东宫,西为西宫,正面宫墙长237米。


遇真宫山门前是74米长的宽广入宫大道。道东有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叫前宫。为两层砖木建筑,专为接待各方挂单道士和客人而设。


山门内外古建筑遗址,均被淤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可见少数石栏望柱,却不见崇台。入山门,为宽阔的广场,中轴线上方整石铺成宽广的御路已埋地下。广场东西有石门对称,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是东西两宫的大门。两宫原有200余间殿宇,在1935年7月,均被山洪冲毁,至今崇台遗址仍埋在1米多深的地下。东华门内幸存一栋原建庙房,三间两层,红墙,小青瓦顶。


龙虎殿是宫内中轴线的第二重殿,距山门62米,耸立在高大的崇台之上。上龙虎殿,是一圈石作崇台围成的方形大院,方整石墁地,东西宽28.50米,南北长29.90米。大殿居崇台的北方,是该宫的最后一重建筑。院东为真仙殿,西为西配殿。余为厢房、廊宪相接围成一座巨大的四合院宫廷式建筑,真乃大手笔,在武当山现存建筑中独具特色。




山门
亦称宫门,位于中轴线前,坐北朝南。永乐十五年(1417年)敕建。面阔三间17.67米,进深6.50米,通高9.67米。门建在方整石作崇台之上,崇台已被淤土掩埋。歇山式黑筒瓦顶,砖石双重拱结构,下碱为石雕须弥座。两山接八字琼花照壁,下为石砖双重雕琼花须弥座。山门每间开一拱券门。门前置一对明代铸造的铁狮,高八尺,左边为雄狮昂首望右边的母狮,右边母狮前足爱抚一窝活泼可爱的小狮娃。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为全国罕见的艺术珍品。1958年“大Y进”时,铁狮被砸毁炼了钢铁。







宫门
现存两座,亦曰东华门、西华门,是东、西二宫的大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敕建。两门规制相同,各面阔7.82米,进深4.02米,通高7.34米,下部方整石崇台已被淤土掩埋。歇山式黑筒瓦顶,青砖制作冰盘檐,砖石双重拱结构,下碱为青石雕须弥座。方整石墁地,莲弧拱券门洞,内置门槽,石作上下门坎,上置两扇厚重实心木门。









(图中为龙虎殿、西配殿和西宫遗址)

龙虎殿
亦称拜殿,是宫内中轴线上第二重建筑。坐北朝南。明代敕建,清代维修。通面阔三间16米,明间面阔6.15米,进深二间5.90米,通高8.21米。歇山式黑筒瓦顶,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梁、枋饰彩画,明间前开莲弧拱券门。前后崇台、蹬道设石栏望柱,方砖墁地,两山接厢房廊道。

(远处为山门,近些右侧即龙虎殿,左边是真仙殿,最近的残墙为焚毁的大殿)
真仙殿
亦曰东配殿,位于正殿前东侧。通面阔三间14.80米,明间面阔5.20米,进深三间7.30米,通高8.80米。悬山黑筒瓦屋顶,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崇台、蹬道均设石栏望柱。两山接厢房廊道。
殿内供奉明代铜铸鎏金张三丰坐像,高1.47米,重约1430千克,像身着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面貌丰润,风姿飘逸。两尊侍从铜像,亦为鎏金,各高1.30米。殿内还有一通铜碑,碑文内容为明天顺三年(1459年),英宗敕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圣旨,碑座为铸铁须弥座,通高2.84米,重约1150千克。
1938年,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炮十六团将该宫数百尊铜像运到陕西汉中城固县兵工厂造炮弹。在草店民众强烈要求下,保留了这一组铜像和铜碑。



御制铜铸鎏金张三丰坐像

遇真宫

现存宫墙较为完整,(现已全部拆除……)长697米,高3.85米,厚1.15米。由前至后有琉璃八字墙、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斋堂、真仙殿等。院落宽敞,幽雅静穆。正殿为歇山顶式,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面阔20.30米,进深11.15米。梁、坊、斗拱中许多构件,尚存元代营造法式,单檐飞展,彩栋朱墙,巍立于崇台之上,十分庄严肃穆。可惜的是当地文化部门将此殿租给陈逵武馆使用时,由于管理不善,于2003年元月19日焚毁,震惊全国。


遇真宫全景旧照

(来源武当山古建筑群)


弘扬道家文化 传播武当资讯
弘道传媒·武当山论坛
『联 系 电 话』
· 0719-5668886
· 13636253625


    关注 武当山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