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意外相逢,尝尝香港的味道

 

谨以此文记录我们这六天五夜不平凡的香港行。...



回到桂林已有数日,走在师大的小路上,不停会有身边的同学问:“香港好不好玩?”香港好不好玩?我也想认真的问问自己。哎呀,这可是个难题啊!这六天五夜的香港生活,何止用好玩两个字来形容。

一、民主自由
关于民主自由,那肯定要和大家说说立法会啦!立法会综合大楼里有一个大的会议厅和几个会议室,主要是用作立法会议。此外还有图书馆、餐厅、记者招待会室、观景廊、教育廊等。会议厅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会议厅里安装有电子投票系统,每位议员的座位上都设有数据显示系统供其使用,在整个立法大楼可以看见很多玻璃,这些的玻璃是可以清楚看见会议厅里面,公开透明的立法制度,只要你想旁听都可以到指定的位置安静的坐下来旁听,这样的立法制度无不让人感觉民主自由。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专门盲文指引和手语直播的会议内容,多么人性化的设计!

(会议厅一景)

大楼的设计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观景廊一目了然的维多利亚海港和九龙半岛、室内一大片墙壁上不同人物的剪影、走廊中根据天气变化还会和我们打招呼的互动数码投影、会议室的水墨画以及利用了采光藻井引入自然光的会议厅顶......许多的艺术作品以及现代化的环保理念,新颖独特的吸引着我这个小小的眼球。



(人物剪影)
普及
香港是如何制定法律的?


想必会有和我一样好奇的人,在这里也说说吧。每年的立法计划通常在当年的特首施政报告中会列出来,一旦行政会议决定就某项政策进行立法(前提是有立法的必要,也就是说之前没有香港的法例),就会开始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政府或者一个特定的司局长可以直接向立法会提交法案,然后经历一读,二读(可以中止二读开始辩论甚至付委,也就是把法案交给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议,委员会可以传唤专家、公务员等作证提意见)之后三读,投票表决。但是有关重要的政策的立法一般来说都不会直接交给立法会启动立法程序,而是有政府提出一个详细的提案,然后自行或者委托其他的民意调查机构(如HKU POP)进行公众咨询,公询结束之后把结果汇总成一份报告,大家支不支持,有什么别的建议,这份报告一般封面是白色的,所以叫白皮书。拿回白皮书,政府可以继续审视原先的提案,作出或者不做任何必要的改动,然后交给立法会开始立法程序。



(供大家学习的传单)
二、良好秩序


香港人民的良好秩序都得益与大众的自觉
。在铜锣湾的街上,排着长长的一队路人,开始我还奇怪,这帮人排在这里是要干什么?慢慢往前走,哦,原来是在等公交车,心中感慨万千。对于像我这样在桂林拼命想要挤上公交车的人,看到这样的画面都想哭。公车来了,一个个的上去,坐不下了就继续排队等下一辆车,似乎每个人都在赶车,似乎每个人又不急,因为没有人会疯了似的想要挤上车。是的,只有香港人民才会自觉的遵守着良好的秩序,要是你在海洋公园遇上了和自己一样远道而来的“游客”,那令你张大嘴巴的就不是良好的秩序了。任凭我和胡悦怎么劝阻人家不要用闪光灯拍照(海洋馆明文规定不要用闪关灯拍照),任凭我们怎么告诉他们乘坐海洋列车的时候不要超过黄线,会很危险,那些“无知的”游客会把我们当做是多管闲事的疯子。不过,我们也很庆幸自己是这样的疯子,庆幸自己选择了对的事情,正确的言行。





(排队等车)
三、国际化的大学
六天五夜,我们走过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的大学是与国际化接轨的大学,培养“全人教育”(包括体能发展、专业发展、心理发展、社郡发展、灵性发展、理性发展六个方面)是香港众多高等院校的理念,就如同国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一样。其中一点,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特质及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是不可缺的。

在香港科技大学学习时,教授介绍道,港科大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是引领香港向知识型社会的目标迈进,这让我感叹一所负责任的高校对于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的,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有更多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来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配合这个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港科大在学院和学科、专业设置上一直都遵循着这个方向,香港科技大学条例规定该校宗旨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学与研究,增进学习与知识,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及商业方面的学习与知识,及研究生程度的学习与知识;二是协助香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敢·创·未来”短短四个字精确的概括了港科大的教学模式。创校20载,港科大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这种致力培育国际领袖,推动创新思维和开拓知识领域的力臻卓越信念,是多少老师和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



(科大创新实践展示区)

香港的每一所大学的环境都非常好,好到我找不到词语来形容。香港的大学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校园参观,甚至是地铁站就设在校园里边方便师生交通。走过几所大学,发现大学的教学楼基本上是以捐赠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诸如大家所熟悉的邵逸夫,曾宪梓等等。这些一栋栋形状各异的教学楼看的我眼花缭乱,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大学校园,哪里不是大学校园。走在教学楼里边,有正在用全英文上课的小班课堂,有手里捧着书快步向前不知他要去哪的,有站在走廊靠在窗口闲聊的。静静从这些人身边走过,幻想自己就是这个大学的学生,无比羡慕。对了,香港的课堂都是25到30人的小班教学,也会有几百个人的大班教学。这种小班式的教学无疑是我最向往的。这些小班教学中,每个教师都配有电脑,而且还可以随时上网,课桌是圆形或者半圆椭圆的,几乎没有国内阶梯式的摆放。椅子可以360转动,学生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见老师。在师大,我曾体验过71个人挤在只有21台电钢琴的琴房上课,也曾体验过站在舞蹈房却看不见老师的头。这样人挤人的课堂,恐怕香港同学做梦都不会遇见。



(职师小分队在港大)



(理工一角)

大学的餐厅是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由于行程安排,只在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用过午餐。综合一下,无论走进哪所大学的餐厅,都感觉非常有食欲。先说环境吧,柔和的灯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干净的桌椅、地面很是舒适。港科大的餐厅有像吧台一样长长一排的桌子(靠近走道),也有常规的和普通大学一样的桌椅,更有软皮沙发样的圆桌、半圆桌,坐在这里,就像是坐在家里。在这里买饭不像是在国内的食堂拿着一张饭卡到各个窗口下刷卡。有一个统一的售票处,也就是收银台,收银台的左右墙上有整个食堂的菜单,随时通知早餐、午餐、晚餐,价格也是一目了然。忘记告诉大家,香港的餐厅一般卖的是套餐,大学也是如此。除了主食,还会配有奶茶、可乐咖啡之类的饮料。港科大食堂的饭菜大约是20块钱左右,我吃的是肥牛饭,胡悦吃的是猪扒饭,白米饭软软的,菜的味道很好,我们两个还开玩笑说要是有点辣椒就更好了,怎么说也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嘛。兴许也会有像我一样喜欢关注比较小的事物,比如说收餐盘的小推车,会有食堂阿姨绕着整个食堂推回收餐盘车,也有搁放靠墙的回收车,这个车就像是动车上买饮料的小推车,只不过是多了几层,摒弃了以往的大桶,给人感觉好多了。



(科大的食堂)

大学的图书馆,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地方。每个大学的图书馆各有不同,但香港高校的图书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设计人性化。除了大书桌,还有圆的、椭圆的沙发,看书看累了可以休息休息,也可以半躺。图书馆里的电脑,不单纯是检索书目的功能,是专门的供师生查阅学习的,学生申请教室也是在图书馆里的电脑自主申请。当然,图书馆也有通宵自习的功能。



(人家的图书馆)

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也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在师大校学生会待了两年,对学生会的工作性质很是熟悉,到了其他的学校,就特别想要看看人家大学的学生会。我和韦璇师姐都不约而同的寻找学生会的标志、学生会的活动。和师大一样,香港高校的学生会的活动经费大部分是靠收取会费得来的,具体每个人收多少钱我就不清楚了。
1
在科大,公告栏上会张贴每一份公投的详细议案,公告栏上的“学界团结,迎战狼英,民主修例,势在必行”这16个字是对学生会作风的最好解释吧!



(公投议案)
2
在港大,印有香港大学学生会的玻璃门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海报,往玻璃门里望去能看见桌椅、一些活动的物资。这让我想了很久,好像师大没有专门的学生会公告栏,我竟然想不起育才的学生会办公室在哪里?哦,在文二楼北楼的是楼上。如果是一位普通学生,你会专门跑到十楼去看看学生会的公告吗?我想这是很少见的。任何活动透明公开,任何议案广而告之,学生会活动是这样潜移默化走进同学生活中



(港大学生会宣传)
3
在浸大,学生的校园活动时学生完全自己自发的举办(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专门了解了他们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109个组织举办了4771个课外活动,完成了9872个毕业生的特制培养。可以说,他们的活动完全不受老师限制,也没有老师太多的指导和干涉。要是换作在师大,恐怕难以实行,毕竟体制不一样啊!
四、惠民图书馆
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有80多家,我们到了规模最大的一家——中央图书馆。图书馆是免费为公众开放的,可以不需要图书证自由的进入大部分区域,但如果借书的话就要办理图书证了。中央图书馆楼高10多层,可谓老少咸集,各得其所。里面有儿童图书馆、玩具图书馆、儿童多媒体资料室、成人借阅图书馆、过刊阅览室、最新刊物阅览室、地图图书馆、电脑资讯中心、青少年图书馆、视听资料图书馆、语言学习室、参考图书馆、香港文学资料室、艺术资源中心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在图书馆各层内都设置有大量的舒适座椅供读者阅读使用,即使在借阅图书馆,你也可以从书架上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取出后坐于一旁阅读,离开时只需将书籍放置于附近的回收书架上即可,会有专人将这些书籍放回原处。图书馆中有很多书籍及刊物,国内不容易看到,特别是有大量的外文图书,充分体现了香港的国际化特色。

在这里,深切地感受了香港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喜欢的资料可以到自助复印机处复印;想要考试复习资料可以免费查阅往年的真题(不像在国内,有些花钱还买不到);想要练习英语可以到单独的视听资料室,会有标准的教学和模拟练习......



(因为图书馆里边不允许拍照啊)
五、快节奏的城市
从小到大生活在桂林,也到过其他的城市旅游,只有在香港才能体会着如此之快的节奏。香港人民快节奏、高效率、讲秩序。走在香港街头,只见行人步履匆匆,尤逢上下班时间,更有人一路小跑,要是看到白天有闲情坐在街边或慢慢溜达的,除了游客基本上是老人。在香港的第一天,太过于兴奋一直都是奔跑的状态。到了第二天,我的口头禅变成了“我的腿好酸!”,原谅我第三天开始我无时无地想睡觉,一天到晚的行程满满的,甚至没有力气吃饭。还好还好,没有生病,一两天的缓冲终于习惯了这飞快快节奏。



(一直行走的大部队)



(图片来自美院大师)
六、舒适干净
去到每一个地方,我都喜欢看人家的厕所环境。不管是大学、街道、山顶、公园等等,香港的任何一个厕所都非常非常的干净。如此良好的如厕环境不仅为香港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也成为我所认为香港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甚至是价值取向的参考。不仅是厕所,香港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干净的味道。在学校收拾东西的时候带来一双白色的鞋子,还有些担心脏了不方便,到了香港之后,才知道我这个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在桂林穿白色鞋子,不到半天就脏了,但在香港的这几天我真的没有擦鞋,很干净!



(码头)



(图片来自美院大师)
七、友谊的巨轮
能来到香港交流,是我大学生涯中的荣幸。因为缘分,结识了同样叫做嘉慧高中生(同名不同姓)、非常喜欢小猴子的琪琪、像姐姐一样阿珠、很贴心的子俊......好多好多香港的小伙伴,他们热情地接到远道而来的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嘘寒问暖。正如总结会上师大的一位同学说的,会长和香港同学的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友善,我看不止是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再说说我们这个120人的大家庭,在这六天,也见证了各自逗比的一面。韦璇师姐带领宿舍小分队天天最后一个跑到食堂,“冷漠脸”胡悦也和我一样丢三落四,莉莉和凡珊师姐走在一起很搭啊,还有超级喜欢听萌萌的普通话。还记得我们友谊的巨轮吗?那天早上我们真的5点就起床了,一个个眯着眼走到了营舍附近的沙滩,我们想要到小船上拍照,脱了鞋的我和韦璇师姐就一个个把你们背上小船。天有不测风云,刚把大家背上小船,潮水就扑面而来,吓得我们赶紧又背了回来。一路上,有唐堂师兄专业摄影师跟着我们几个疯子不停的拍照,在这里好想说一声,师兄你真的辛苦了!



(友谊的巨轮)


(我们和香港小伙伴)
八、香港精神
书记在分享会上提到香港精神,特意网上百度了:香港精神是一种刻苦耐劳、勤奋拚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香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发挥聪明才智,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业绩。今天的香港,面临新的创业挑战,正需要这种香港精神。我想把香港精神分享给大家,希望身边的正在学习或者是已经工作的小伙伴,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惧怕激烈竞争,怀抱“香港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享受繁华)



(图片来自美院大师)
九、缘分是一个圆
缘分是一个圆,即使你们背向而行,也一定会越来越近,终究有一天会相遇。”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某本书上无意间翻到了这句话,看了很喜欢,也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这里说的缘分不止是缘分吧,也可以是机遇和挑战,甚至是其他。相信任何的东西都是“圆的”,任何的事物都是可以“相遇的”,细细品味,你会和我有同样的收获吗?



(图片来自美院大师)
十、YMCA
回来的路上,王先生问我们还记得我们的营舍叫什么吗?——“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简称YMCA,它还有一个意思“You must come again” 。地铁再快的速度却赶不上我们要回来的速度,穿越人山人海和无穷无尽的铁轨,唯有微笑再见。



就当做是一篇长长的日记吧,写了很多很多的废话,不知有没有从头看到最后的人。

走过香港的这么多个地方,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只是这个星球里一粒小小的沙子,微不足道。

香港很优秀,一起去香港交流的同学们很优秀,我要奋起直追才能赶上你们的脚步,现在,朝着远方的目标继续奋进吧!



一个不好不坏的故事说给懂的人听,
一杯不浓不淡的酒和对的人举杯共饮


ID:我们有酒有故事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我们有酒有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