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元人王沂及其《伊滨集》小考

 

本文分析了元中后期汉人文臣王沂的诗文集《伊滨集》羼入他人诗作之由,并透过《伊滨集》考察了王沂生平事迹的若干问题。...

元人王沂及其《伊滨集》小考 
张晓慧


摘要:本文分析了元中后期汉人文臣王沂的诗文集《伊滨集》羼入他人诗作之由,并透过《伊滨集》考察了王沂生平事迹的若干问题。

王沂,字师鲁,真定人,延祐二年进士,至正初官至礼部尚书。其文集久已佚失,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沂诗文集《伊滨集》二十四卷,是记述王沂生平事迹的主要资料。

但是《大典》中也抄入了同名的元末明初泰和王沂(字子与,有诗集《王征士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四库辑本《伊滨集》未辨明二者,羼入了部分泰和王沂诗,最早清人劳格已指出“凡所云丧乱之诗俱征士作也”[1]。

今人楼占梅[2]、王頲[3]、韩格平[4]都分别将四库辑本《伊滨集》与《王征士诗》的篇目一一比对,可以基本厘清《伊滨集》中羼入的泰和王沂诗,但关于《伊滨集》尚存疑问:混淆二王沂诗作,是否始于四库馆臣?还是如王頲所说:早在《伊滨集》结集之时就混淆了二者,“粗糙得令人咋舌”[5]?
刘基《王师鲁尚书文集序》提供了最早的有关王沂诗文结集的信息:“《尚书王公师鲁文集》二十有八卷,公卒之四年,浙西廉访司佥事王君宗礼、经历王公威可访而辑之,版行于世。”[6]可知结集之初,王沂的诗文集是以《尚书王公师鲁文集》为名,不过明清二代并不见此书著录,可见流传不广。直到《永乐大典》,始见“伊滨集”一名,通过对《大典》现存署名“王沂”诗文的仔细考察,可以发现混淆二王沂诗,实始于《大典》。

《大典》抄入的王沂诗文分为两个系统:一题曰“王沂(或元王沂,或王尚书)《伊滨集》”,一题曰“王沂诗”。以《大典》卷一万一千九百四“湖广”条为例[7],此条下依朝代次序先抄入“王沂《伊滨集·送武秀才还湖广》”一首,后文国朝诸诗之中抄入“元王沂诗《晨兴闻赐妃入广次心吾》”一首,可见《大典》中如不注明“伊滨集”,单称“王沂诗”,实是抄自泰和王沂诗集。

不过,《大典》中的现存题为“王沂诗”有诗七首,其中有一首不见于《王征士诗》[8],而见于四库辑本《伊滨集》和《诗渊》[9],可见《大典》在抄入《王征士诗》时也确实混入了一些王沂(字师鲁)诗。同样地,题为“伊滨集”有诗二十二首,其中六首也见于《王征士诗》[10]。

可以推测《大典》抄入《伊滨集》与《王征士诗》二书之时,由于作者同名,就时常出现将此王沂诗作系于彼王沂名下的错误。

虽然《伊滨集》存在羼入同名作者诗作的情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伊滨集》概观王沂主要生平事迹,其中几点有值得讨论之处。

王沂曾任宣文阁鉴书博士,时间当在宣文阁设立后不久。据《元史》,奎章阁罢于后至元六年十一月,宣文阁设于至正元年[11]。但周伯琦《近光集》有后至元六年诗题曰“十一月廿八日承诏篆题宣文阁牓作”[12],《元史·巎巎传》云:“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13]因此后至元六年十一月罢奎章阁后随即设宣文阁[14]。

《近光集》有诗题曰“至正改元岁辛巳正月廿八日由翰林修撰特拜宣文阁授经郎兼经筵作”[15],《伊滨集》卷一八《授经署板屋记》云:“至正元年,皇帝肇开宣文阁,以稽古右文。乃设授经郎二员,以教世戚勋臣之子孙。”可见改名后不久即设阁内之官。

不过,王沂早在奎章阁改名之前就供职于此。《伊滨集》卷二二《书砚北生传后》:“至顺间,余尝序砚北生集古印考。……后十年,余待诏宣文阁。……既而余承乏翰林。……又三年,诏修辽金宋史。”据《伊滨集·祀中镇记》[16],王沂在后至元六年二月已任翰林待制,因此后至元六年二月之前王沂就已经以翰林院文臣的身份兼任奎章阁之职,应该是王沂在追溯往事的时候舍奎章阁这一旧称,直接采用了宣文阁的新名[17]。

至于王沂的卒年,应是至正八年。上引刘基《王师鲁尚书文集序》言“公卒之四年……浙江行省参政赵郡苏公命刘基为之序”,据《苏天爵年谱》,苏天爵于至正八年至九年、至正十二年两任浙江行省参知政事[18],上溯四年,则王沂应卒于至正四、五年或至正八年。而《伊滨集》中可查的王沂作品的下限是至正六年所作《授经署板屋记》(《伊滨集》卷十八),所以王沂应卒于至正八年[19]。

另外,《伊滨集》的佚诗文,除前人已辑之外[20],笔者另辑得确属王沂(字师鲁)的诗文如下:
[1]劳格:《读书杂识》,续修四库全书第1163册,卷十二。

[2]楼占梅:《伊滨集中的王征士诗》,《史学汇刊》第12期。

[3]王頲:《误辑青原——元中、后期二王沂及所著诗文的鉴别》,《古代文化史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韩格平:《王沂校读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编:《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5]王頲:《古代文化史论集》,第299页。

[6]刘基:《诚意伯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六。

[7]《永乐大典》,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032页。

[8]《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题龙氏乐善堂》(第3025页上)。

[9]《诗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5册,第3318页。对比《诗渊》中的王沂诗和《王征士诗》,二者并无重合之处,可见《诗渊》所引全为王沂(字师鲁)诗。

[10]《永乐大典》卷九〇〇《与刘志善谈诗》(第347页下),卷二千五百三十五《内白斋》(第1165页下),卷二千八百十三《槎翁墨梅为刘生以传题》(第1508页下),卷三千五《野田花戏答友人》(第1718页下),卷三千五百八十一《宿鲤鱼村》(第2101页下),卷八千六百二十八《赠吕复仲善远行》(第3981页上)。

[11]《元史》卷九二《百官志》:“至元六年十一月,罢奎章阁学士院。至正元年九月,立宣文阁。”(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329页)《元史》卷四〇《顺帝纪》至正元年六月“戊辰,改旧奎章阁为宣文阁。”(第861页)

[12]周伯琦:《近光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

[13]《元史》卷一四三《巎巎传》,第3413页。

[14]见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第41-42页)。书中对宣文阁鉴书博士王沂的介绍有误,认为至元六年王沂升宣文阁鉴书博士、预修《君臣政要》,但危素《君臣政要序》明言修《君臣政要》是在至正元年九月。书中关于王沂致仕之后江南盗起之说,本于《四库总目提要》,实际上源于泰和王沂诗作,其误前文已详。(第186-188页)

[15]周伯琦:《近光集》,卷一。

[16]《伊滨集》卷一九《祀中镇记》:“至元六年庚辰二月甲申朔二十三日丙午,应奉翰林文字臣某、翰林待制臣沂宾承之。”

[17]王力春《元代王沂首任宣文阁鉴书博士考》(《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00页)一文据《书砚北生传后》一文以为“王沂于至元元年即已待诏宣文阁”,误。

[18]见孟繁清:《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5—370、381页。

[19]余来明据苏天爵、刘基二人行迹推测王沂卒年为至正五年或六年,论据不足,见余来明:《元文人王沂卒年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第116页;又见氏著《元代科举与文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644-645页。

[20]见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34页。韩格平:《王沂校读札记》,第300-302页。王頲:《古代文化史论集》第307-308页。《全元文》辑《辟雍赋》一篇,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六十册,第38页。《全元诗》辑王沂佚诗近百首,见杨镰主编:《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册,第135-158页。


    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