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张图告诉你 1958-1960年的昆明是什么样

 

回头看昆明 都是美丽。...



1958年昆明,联盟蔬菜生产合作社获得
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奖状
1960年昆明·盘龙区在文明新街举办诗街
“大笔一挥千万首”。

“大跃进”期间的诗街无疑是当时昆明民间盛大的文化节日。它带有一定的娱乐成分,只是在当时,谁都不愿意也不敢承认这是娱乐。
1958年昆明·街道大炼钢铁的施工现场
1958年昆明·大批中小学生参加校园大炼钢铁运动
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着资本、土地、劳动力这三大要素的合理配置,尽管如此,在计划经济主导下,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仍然建立起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


油画《昆钢之战》1959年《云南画报》第五期


1959年昆明公交汽车


1958年昆明·人民公社时期推出新发明的工具




1958年昆明·人民公社时期的誓师大会


1960年昆明·胜利堂“火车房”建筑


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入滇池的帆船
20世纪60年代初昆明·西山龙门


1960年昆明·盘龙区拓东粮店工作人员为居民送货上门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背景下的自然经济或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是依附。普通的人身依附。农民依附土地和牲畜,工人依附厂房和机器,缺少独立人格。

二是封闭。三是追求终点平等。计划经济中的追求终点平等产生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和大锅饭,把终点平等作为价值取向和社会目标,必然助长“搭便车”的机会和行为,以之相伴的是发展机会的丧失。

四是中庸和安贫乐道。
1960年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的昆明机床厂铸工车间小件工段,这里的每一个工人都对革新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


1959年报道:昆明钢铁厂,一个新的先进经验又将推广成功,一个新的胜利又将出现。

这幅具有木刻效果的摄影作品反映出60年来国家和地方的钢铁梦想,醒目而意味深长。(2009年的昆钢已被武钢重组,集团目标是年产量5000万吨钢)


1960年昆明·云南省文教战线红旗标兵之一的张兰英


1961年报道:“当好先行官”,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昆明铁路局北站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文章来源:福照楼



爱云南是自媒体联盟WeMedia联盟成员


    关注 爱云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