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绅士】许还山 不做金钱的奴隶

 

上榜理由:他有一句名言:不做金钱的奴隶。他把独立人格和民族尊严视为生命一样神圣。他厌恶矫情,推崇本真,淡泊名...



上榜理由:他有一句名言:不做金钱的奴隶。他把独立人格和民族尊严视为生命一样神圣。他厌恶矫情,推崇本真,淡泊名利,追求高尚。他用他的学养、人品和高贵追求本色而真实地演绎了司马迁、屈原、秦献公等一系列经典形象。

42岁才开始演戏,60岁学用电脑,68岁拿到驾照。但是,他却被誉为电影界的良知和风骨。
许还山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但是却人到中年才涉足电影。
1957年,20岁的许还山被错误地打成了右派,先留校劳动,并发配下放到新疆改造,而且打入生活底层一去就是二十余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做过瓦匠,当过木工,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落难边陲血泪凝聚的人生体验,加之他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天然的硬汉形象与气质以及娴熟的表演技巧,让许还山一举成名。
银幕上,他既能演大刀阔斧的豪侠之士,又能演情感细腻、忧郁寡断的落难书生。汪文宣、司马迁、张衡、屈原、秦献公等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几乎每片每角都堪称经典。
在许还山的心里,“戏比天大”。在拍摄《苏武牧羊》时,他被诊断出结肠息肉,作为男一号的他为了不拖累剧组的进度。拍片到春节,赶着过年的间隙去医院检查,当天就住院了,手术后不到二十天便又赶到剧组。那时,在北海拍摄,零下二十多度,条件艰苦。等天慢慢暖和起来时,他的母亲去世了。当时远在乌尔禾,剧组赶时间拍片,如果等到雪化了就得明年再来,所以许还山没有回到母亲身边,他带着女儿远远地跪下给母亲磕头:“不孝子,在这么远的地方,没办法给您去送行,没见到最后一面。”
他说,“忠孝很难两全,这也是我干的职业。”
1992年,他主演了《筏子客》中的大把式一角,金鸡奖评委们一致同意评他为最佳男配角。评选结束后,评委们自大连返京后各回各的岗位,这时,远在西安拍片的许还山从一位朋友处得知本应保密的评奖内幕,他中了大奖,但他觉得此奖不该领,金鸡奖早订下规则,由别人代为配音的角色不能入选。许还山当即写了一封长信给评委会主任石方禹同志和全体第12届金鸡奖的评委,“我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更是影协中的一个会员和理事,竭尽全力来维护当今国内已卓有声望的金鸡奖评委会是义不容辞的天职”。
其正直的为人与良好艺德,被业内外人士所推崇。林兆华形容其表演状态是“即在戏中,又不在戏中”。于是之说,一个人的命运坎坷,总是跟他的追求有关。许还山的传奇经历诠释了其中的真正涵义:演戏需要文学修养,那是演员对人、对生活、对历史的理解。
作为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老艺术家,他认为,电影人应该关心现实世界。他说:“电影不应光是花里胡哨好看的东西,还应该是有营养、有内涵的,我个人就很喜欢现实主义电影。电影人必须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现实。”
许还山的表演艺术,无需雕琢,无需浓彩淡抹的技巧,纯粹属于生活积累型的,底蕴之丰富凝重,感人无数。他独立的艺术人格,让他始终远离市场的喧嚣。他有了声名,却还是只去街边小铺子剃头,把富贵名利看成淡云轻风。他身上确有王立发、程疯子这些北京平民朴实无华的品质,同时又透出一种他独有的不显山不露水的高贵和尊严。
他用他几十年的戏骨风范诠释了中华民族高贵的精神底色。如今,这棵“影坛长青树”依然默默耕耘,不断地塑造着一个又一个影视新形象。除了电影,他还爱好书法、绘画和摄影,他的书法作品被业内交口称赞。



(本文来源:《时代人物》杂志2013年11月刊)


    关注 时代人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