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台湾高校的戏剧体验

 

戏剧人类思想与创造力的一种展现。当戏剧从舞台走进学校,能和年轻的心灵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主持说


戏剧,作为一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人类思想与创造力的一种展现,是宏伟艺术殿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学院的师生,玩戏剧是有深厚的传统的。本文作者曾赴宝岛台湾交换,学习台湾戏剧教育的先进经验,希望能够对文学院戏剧发展有所裨益。







台湾高校的戏剧体验


2012年9月笔者来到台湾,作为交换生在台湾政治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其间修读了台湾教育戏剧专家郑黛琼教授的《儿童戏剧》及台湾戏曲学院副院长蔡欣欣老师的《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等课程,并作为唯一交换生成员参与政治大学昆曲社。在台湾进行戏剧学习的经历在促使我更加直观感受两岸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戏剧走进校园之意义的思考。

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参与者在教师有计划与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之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创造性戏剧的教学自1930年代起逐步纳入了英、美、加、澳等国家的教育之中。其后,以台湾为代表的亚洲地区,陆续在学校进行戏剧教育的实践。早在1997年颁布的《艺术教育法》,便将表演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门类写入;进入2000年,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及音乐一同作为中小学生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必修课程,被纳入台湾九年一贯制课程体制之中,表演艺术课程开始在全台湾的中小学普及起来。

在高中教育阶段,表演艺术作为高中必修课艺术生活的选修内容之一,学生要在基础课程、环境艺术、应用艺术、音像艺术、表演艺术和应用音乐六门学科中选择一门以完成两个学分的艺术生活课。在今天台湾大部分地区的普通高校,教育戏剧课程亦是十分普遍。可以说,台湾地区的中小学及高校的教育戏剧实践一直走在亚洲的前列。
笔者在台湾政治大学选修的《儿童戏剧》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艺术类公选课,学生在课堂中有机会尝试剧本创作、舞台及道具制作、导演以及表演。课程侧重于实践与操作,在基本的戏剧理论讲授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肢体训练、表达与讲述训练以及想象力训练带领学生探索自身的无限可能性。而后半学期的课程则全部交给学生分组工作:构思故事、编写剧本、制作舞台及戏偶、排练,并将最终排演完成的儿童剧作品带入中小学教室进行表演。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自我肢体以及想象力不断进行探索、同伴之间作为一个剧组不断磨讨论磨合最终成为一个好的团队,同时体验了戏剧接受者、创作者、表演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与调适。我和同组的台湾同学每周在课时之外进行组会,讨论和排练,最终在台北市文山区的万兴小学表演。

“那可能是演员和观众在漫长人生中只可能有一次的心灵交流,受众的反响第一时间零距离地传达给我们。走过一个学期的创作和准备,表演日也正像我们和这些孩子命运在此交汇的一个点:他们的出现见证了我们的一次尝试,我们也初次感到一个课程作业会因为给孩子们的世界留下一些什么而具有了新的意义。”我们在课程总结报告上如是说。

在台湾,高校戏剧课程与中小学人文艺术类美育课程的互动与结合非常普遍。许多教育戏剧工作坊不仅走入中小学的教室,社区、画廊、咖啡厅、甚至是老人院都是教育戏剧进行和发展的平台。通识课程教学形式和场所的多样性也在此得以体现。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史》一课则将教室搬到了台北的各大剧场(台北信义区新舞台以及“两厅院”等),让同学们在欣赏传统剧目(例如京剧《鱼玄机》、《白蛇传》、昆曲《南柯梦》以及福建梨园戏等)的过程中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课堂之中也可谓大腕云集,江苏省昆剧院的著名演员施夏明、单雯,台湾云门舞集的主创人员都先后作为课程嘉宾来到教室与同学作近距离交流,从艺术观点和心路历程的分享,到戏曲手、眼、身、法、步的亲身教学。

多元的教学场域、丰富的戏剧资源以及与戏曲行业者的互动,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古典的年代,得以真正领略戏曲的面貌。

与此同时,台湾高校的戏剧课堂与线下的学生社团也紧密联系,互为助益。许多修读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学生同时作为校昆曲社、京剧社以及歌仔戏社的成员。政治大学昆曲社由台湾水磨曲集陈彬女士指导,每年五月在校内进行一次公演,每个星期曲社成员齐聚一堂,手执工尺,排曲畅谈,唇齿留香。社团在鼓励学生将艺术喜好得以发挥,戏剧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同时,也为两岸学生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戏剧如人生,世界即舞台。戏剧之美遍布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和它有关。它是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让他们对舞台上的角色投入感情;它作为重要的媒介,在海峡两岸乃至世界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高校的通识戏剧课程以其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多元的教学场域给人以启发,戏剧与教育交相辉映也产生出超越于戏剧本身的光芒。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扩展阅读


1.张晓华:《台湾戏剧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当代教育家》,2015年12月。

2.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作者:于洋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戏剧)



栏目主持:任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


    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