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or深度】关于语文阅读公式教学的思考

 

在这个填鸭式教学的社会教育现状下,孩子们的语文素质和文学能力能够得到怎样的学习和发展呢?不仅是杭城,中国现阶...

来自孩子们的单方面吐槽

“老师,这篇文章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读啊!”

“老师老师,你看,我写的这篇读书笔记写的怎么样?我已经把文章的大概内容都写上去了,你还需要别的吗”

“我也很绝望啊,老师教的都是公式,可我还是不会阅读怎么破?”

乍一看,不知道是在教学数学的公式还是在写作文,然而这样的对话却是常常发生在学生和我的单方面吐槽中的,细细想来,从孩子们的吐槽or抱怨中,反映出来的其实是现阶段的一个阅读上的矛盾——文章阅读的套路公式重要,还是文章理解深度重要呢?


在这个填鸭式教学的社会教育现状下,孩子们的语文素质和文学能力应该怎样学习和发展呢?


来自家长的现象——孩子是怎样阅读的
关于语文

语文真是一门难懂的学问

关于阅读做题

答案孩子喜欢直接抄上去,我看她都不思考;

估计原作者来回答也答不到满分;

说实在的,语文阅读我可以比孩子答得更差;

……

关于阅读

我们书喜欢看,也看的多,但都没有深层次的看,只看故事情节

十年前的家长认为,语文其他学科一样,赶紧速成一下,把学校里面的考试搞定就可以了,通常都不会去关注学校填鸭式学习之外的范畴。

然而十年后,从填鸭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开始意识到——

语文不仅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

语文不仅是一个中考或者高考中简单衡量一下自己以后上什么大学的科目;

语文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价值观、如何意识到自己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运用性和思考性学科。

在这样的一个思维变化下,语文的课堂和学习方式,也在或是大刀阔斧(例如教材改版)或者润物细无声(例如教学方式和小升初变化)的发生着变化。

尽管是这样,语文的学习仍然有一些我们需要在矛盾中不断解决的学科思考。


一个有态度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我们都需要用到文字,需要用到语文的逻辑思考方式。

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在阅读一些公众号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想法和心态和阅读的么?

猎奇?学习?还是打发时间?

有的家长说,学习他们的处事,学习他们的美句——这是一种目的,学习素材和思维方式。

好的,那现在再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读书呢?

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增加文学素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功利性目的——参加考试的时候,思维能够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连贯出来嘛。

可是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在哪里呢?从我们在群里分享阅读就可以看到,初中的题型变化其实是不大的。六大题型轮着考,每次考试必点的赏析作用题或者人物分析都是孩子头大的。

所以我们会说,阅读的学习,通常都是有规律和方法的,只要抓住文章题型解题的思路,我们就能够抓住语文的命脉。

然而,孩子们是不是之需要了解一些答题的格式和方法就可以了呢?

现阶段,大多数民办中学从初一阶段就开始让孩子们熟读熟记答题格式以及套路,并要求孩子们现在就进行运用,相比之下,很多公办的学校大概要到初三的下学期或者干脆不回教授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自行去理解或者自己去体会,去总结归纳。

那么就会有这么一群孩子,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并且,还不是少数。

学生A:这次考试的题型我都知道,可是我看不懂文章啊……分数还是好低

学生B:这次考试的文章好难,虽然我学了题型,可是,我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写?

这是为什么?

我们有没有关注过这种套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就简单的赏析题而言,之前小编也整理过一份答题套路——赏析题型的答题方法——很简单,就是手法+作用+语境义+情感义,很简单的一个公式,比数学或者科学还要少的文字,但是转化到题目里面呢?

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哪些手法?

我们需要背诵的,每种手法如何分清楚而不至于混淆。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这句话到底通过这些扑朔迷离的手法,想要讲清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及这件事情背后,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都是我们只有碰到了文章阅读理解才会去想的问题。可是,如果把这些练习的时候才关注到的,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去总结呢?

这其实就是一个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过程了。


深度理解or套路公式?
我想起《奇葩说》中一位非常著名的辩手——陈铭,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国辩全程最佳,被称为“全世界最会说话的年轻人”最擅长的就是: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好吧,这说起来还是挺搞笑的一件事情,不过细细想来,总能够从他的鸡汤中喝出美味来。

这些问题,我们都会在人生的阅历中,得到慢慢的体会和解答。

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的阅历在哪里呢?

而我们现在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又何尝不是一碗碗温暖熟悉的鸡汤呢?美好的情感,经过时间和经历的修饰,会沉淀出更多的感悟和体会,这些难道是熟悉一些公式就够了的吗?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优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博览群书,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算是到了初中,杭州最优秀的民办初中的学生,成绩位居前列的孩子们,哪一个不是在语文上有着优秀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呢?

写在最后

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是对于“人”这个概念的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不仅需要我们熟悉的礼节、流程,不仅需要孩子们熟记熟背的公式,同时也需要我们能够有时间,沉淀下来,细心的阅读,专心的体会。

而不是,文章念三遍,题型刷千回,最终落到作文上,两眼一蒙圈。

更多资讯、资料及讲座信息获取,请扫“杭杭”二维码,备注年级


    关注 杭州中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