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片土地,更要爱自己

 

怎么关爱自己?...



No.21

If you want a doctor,I'll examine every inch of you.下午看到陈忠实先生因为口腔癌去世的新闻,首先想到的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想到当年一口气读完「白鹿原」后的震撼感,想到把「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同于陈忠实先生的那段日子。不过随后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这个:



还有这个和这个:







我不是专业口腔科医生,这里就不科普口腔癌的来龙去脉了。想说简单两句话。1. 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 6 倍。2. 口腔癌所有患者中的 75%,要么吸烟,要么酗酒。我不是要痛心疾首的劝人戒烟。恶性肿瘤的发生本来也不是完全清晰有据的过程,无法保证不吸烟就会把陈先生留的更久,每个人也有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灿如夏花也是美。但如果你更想追求的是峰峦叠翠,那看到陈先生手中的烟时,必然也会心生感触。然而阻挡我们追求的就单单是烟这么简单吗?我们还没有认清楚宇宙的真相,对影响我们健康的最大敌人--恶性肿瘤的认识,同样尚有很多盲点。我们不能完全得知他从何而来,也就谈不上完全预防他的到来。明知艰难,也从没放弃。防恶性肿瘤于未然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个工作,大约可以分为四个方向。预防这个预防是狭义的,就是通过斩断恶性肿瘤的直接原因,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目前我们能做到的预防实际上只有宫颈癌一种。没有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本就不会有宫颈癌发生。HPV 疫苗接种就能从根本上预防宫颈癌。避免感染或者尽早的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也能减少胃癌的发生。厘清这里的厘清可以理解为分清楚不同人群患癌的风险高低不同。几年前安吉丽娜·朱莉先后行预防性乳腺和卵巢切除手术震惊了世人,其实这就是依赖基因检测,发现了 BRCA1 基因突变。这类人群患有相关癌症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人,所以要激进的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惜的是,虽然恶性肿瘤的发生都有先天的因素,但找到单一的基因异常,从而识别这类人群并不容易。目前较为成熟的癌症基因检测,也仅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寥寥数种。即便是这些相关的基因检测,在人群中普查也好想是大海捞针,成本远大于收益。只有有侧重的找出疑似风险人群再来检测更有价值。去害癌症的发生,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都不可缺少。后天的环境多种多样,找到那些真正有害的因素也需要艰苦的工作,而不是随意流传的谣言,诸如 Wi-Fi 致癌、微波炉致癌、转基因致癌、牛奶致癌之类。找到真正的危险因素都需要规范的试验和数据分析,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那种肿瘤的发生,都要有依据。比如肺癌,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雾霾导致肺癌,其实天然石材中的氡比起雾霾来,导致肺癌的危害性大得多。这需要专业意见的指导。了解了危险因素,也需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去害手段。再拿吸烟做个例子,大规模宣传烟的危害是一种办法,如果同时可以提供操作性强的戒烟手段,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画图通过基因检测搞清楚癌症发生几率也好,去除掉了危险因素也好,尚不能从根本上就把癌症给避免了。我们终究需要一个检查的方案来提前发现肿瘤。提早发现,大大增加了治愈的可能,这也算是广义上的预防肿瘤危害。厘清与去害的步骤,就是为最终画出一个检查方案来准备的。癌症发生几率高,危险因素多,那就增加检查的密度,反之,就可以减低检查的密度。因人而异的筛查路线图,正是最终预防筛查肿瘤的重点,发挥的作用远胜于千篇一律的体检。

医生们做惯了跟肿瘤真刀真枪相搏的战士,润物细无声的「治未病」工作,可能会觉得非常繁杂琐碎,然而只有这种繁琐的「防癌计划」才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佳的对抗癌症的方式。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对自己关爱多一分,才能更深沉、更从容的表达对生活、对土地的热爱。从现在起,「防癌计划」你值得拥有。是的,看到新闻后仓促写就,其实是软文。^_^ 真对「防癌计划」感兴趣的,欢迎在评论区或者公众号内留言,也许能看到些不一样的。题图为渭河,再次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纪念。


    关注 医生魏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