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谈读书:随意与留意

 

读书三要则:主见,就是有选择地读书;主线,就是系统地读书;主人,就是让知识为我所用。...

谈天说地,谈古说今,谈情说爱

点击上方“非常想说”,订阅本公号,获取更多文章
非常语录

  • 读书,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一项本领!
  • 读书,就是与圣贤们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说今、谈情说爱。
  • 山水是一样的,有人累、有人摔跤、有人快乐、有人成就!关键在“我”。
  • 上网,也叫读书。
  • 试想:如果李白还在翻甲骨文,还在用刀刻字,是什么情景?能够斗酒诗百篇吗?能够下笔如有神吗?
  • 好、不好、坏,不是载体,而是内容。
  • 做人脑,不做电脑。
  • 用串珠法,是将碎片化信息与时间变得价值连城。
  • 做知识的主人:可以把书当朋友、当兄弟、当前辈、当情人、当老师,就是不能当主人。
  • 读书三要则:主见、主线、主人。主见,就是有选择地读书;主线,就是系统地读书;主人,就是让知识为我所用。
网络时代谈读书:随意与留意

(本文根据周非老师读书节给大学生的讲座整理)


人们也早就不“读”书了

很多人在担忧,现在年轻人只顾着上网,不爱读书。

他们说的读书,指的是阅读纸质书。

其实,就“读书”两个字而言,准确地说,人们早就不读书了。

读书,本来是两个字:读、书。我说的是“读”,而不是“书”。

读,本义是指照着字念出来。

        要知道古人看书,都是读出声来的。摇头晃脑,念念有词。

大家记得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先生读书的那一段吗?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位三味书屋的老先生读的是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

古文讲音韵,抑扬顿挫,念起来,非常有味,又便于记忆,而且读多了,意思常常就能体会出来,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不出声,也是在心里“读”,所以,还有个词,叫:

默念。

默默地读书。

白话文流行后,文章韵味音律都少了、没了,加上书也多了,人们便逐渐地以看书代替读书了。

如今,“阅读”这个词,虽然还有一个“读”字,其实,已经完全不是“读”的本义了。阅读,就是“看”。

人们也早就不读“书”了

汉代以前所说的“书”,也不是后来的“书”。

书,在汉代以前,2000年前,书,并非指书籍,而是特指一个种类的书。什么种类?就是上古时代留存下来、经过周公、孔子整理出来的历史资料,汉代以后,称之为《尚书》,《尚书》在汉代以前,只有一个字:书。

汉代以前,中国的词,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字,比如,妻子,那不是老婆的意思,而是两个词:妻是妻,子是子,妻子,就是老婆孩子。

所以,《尚书》,就是《书》,此外,还有诗经,那也只是一个字《诗》,大家知道,还有《礼》《易》。一个国家的历史书,则不叫《书》,叫《春秋》,这就有两个字的了。但两个字,很少。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命运。命运,在古代,也是两个词,命是命,运是运。先天为命,后天为运。比如,你出生的身世、基因,那是先天的,所以,叫天命;你出生后,遇到的环境、时势,那是运,又叫时运。

书,原来指尚书。读书,就是读四书五经中的《尚书》,汉代以前,都是这么理解的。

比如,孟子有一句名言,叫:

尽信书,不如无书。

现在好多人理解,这就是不能完全相信书上所说的。

但孟子的本义,不是这个意思。孟子讲的是《尚书》上记载的历史史实,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讲的是武王伐纣,他说,书上记载工,武王攻打商纣王时,死了很多人,“流血漂杵”,他认为,这不可能,因为以正义讨伐罪恶,是可以兵不血刃的!所以,《书》不能完全相信。

但是,汉代以后,人们便把一切纸质书,统称为书,文人都叫作读书人。

原因是当时普及教育,朝廷从读书人中选取公务员,民间读书的人多了。大家也分不清什么读书礼易,就统称为书。

所以说,汉代以后,多数情况下,人们说到读书,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读《尚书》,而就是读一切书籍。

书的演变史

      原来的《书》,也不是更原来的“书”。

这句话,有点拗口。

我的意思是:书,最早也不是指《尚书》。

在周朝以前,3000多年前,书,就是一切典籍,被连缀起来的书册。

大家知道,最早,书是写在甲骨上的,然后,又写在竹帛上。

竹片是要用绳子连起来的。横连叫经,横穿叫纬,统称经纬。经纬,那就有好多文字了,所以,经纬,也指有才学。

竹子穿起来,一捆一捆的,叫册;绸帛捲起来,一卷一卷的,叫卷。内容太长的文章,就有了好多册、好多卷。所以,中国人今天著书立说,还要分册、分卷。

周公时代,把上古的所以书整理出来,统称书。这就是后人讲的《尚书》。

所以,《尚书》也不完全记载历史事件的,还有各种文献材料,天文数学的,如《周髀算经》,上面有勾股定律,是商朝天文大臣商高跟周公说的,所以,又叫商高定律,还有星象历法;历史就不要说了,天子的言行;地理,如《禹贡》,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诗歌也有,如《五子歌》,等等。

所以,更原来的“书”,反而更接近我们现在的意义,就是一切前人知识的文字图象表达。

大家知道,最早的文字,其实是图。

所以,图书并称。图书,不是指只有图的书,而是指一切有图有文字的书。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书”的演变史:

10000年前后,“书”其实就是绳子:那时候还没有文字,结绳纪事。

        8000年前后,大地、墙壁、山坡都是书:“圣人造书契”(就是伏羲画八卦),把绳子织成“八卦图”,这是伏羲发明的。后来可能画在大地上、墙上山坡上。

        5000年前后,书是陶器、青铜器:仓颉造字,刻在器物上。

        4000年前后,书是甲骨:商朝。

        3000年前后,书是竹帛:竹子便宜些,用得多,笔其实是一把小刀,孔子是用刀刻字的。

        2000年前后,书才是纸: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晋朝才开始流行(“洛阳纸贵”的成语就发生在晋朝文人左思身上)

        那么,现在呢?书终于又一次华丽转身,变成了电子书。

电子书也是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电子书,也可以称之为书。

这是时代变迁。

在商朝,书是写在甲骨上的;

春秋时,写在竹帛上;

汉代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多写在纸上。

那么,我们今天,又遇到新科技进步,写在了屏幕里。

这就是电子书。

竹帛,少了甲骨的神圣,但有了书卷味;

纸质,少了书卷味,但多了墨香味;

电子书呢,没了墨香,但有了新东西,有触摸味,点击韵味。

读书,变成了刷屏,另一种味道。

所以,不必墨守成规。

如果,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啊,如果孔子同志,还在甲骨上写《春秋》,那哪来“笔削春秋”这样的成语?如果李白同学,仍然用刀子在竹片上刻字,哪来的“下笔如有神”的豪情?所以,时代变了,科技总是和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文化。

当然,孔子也会偶尔弄几片甲骨,还会看大量的甲骨文;李白也会在竹帛上写诗,看更多的竹帛文章,但相比之下,那还是少数;更多情况下,是用他那个时代流行的方式写书、看书。

我们也是,笔,不是丢不掉的;纸质书也是少不了要看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在电脑上打字,在屏幕上阅读。

关键是,你要读书。

什么方式读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读书!

它碎片,你不要碎片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提倡读纸质书,不提倡读电子书、甚至反对以刷屏为读书呢?

其实,问题的实质,在于碎片化。

碎片化,是网络时代的特征,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我以为,它碎片,你可以不碎片啊。

举个例子,我们吃菜的时候,满桌子菜放那儿,我们得有选择,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什么都尝尝,但绝对不能什么都大吃,你没时间、也没肚量吃那么多啊。

办法就是,你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吃,素的、荤的、喜欢的、需要营养的。

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好,博客、微信也好,都是一样的东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你不会甄别、不能选择,都会耽误时光、败坏胃口、甚至伤害身心的。

有人说,开卷有益,其实不然啊,那些诲淫、诲盗的书怎么讲?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不尽然吧,有的书籍,就是宣扬落后,让人堕落的。

不要说,有人看了某部网络小说,犯罪了,就说网络小说不好,纸质书也一样啊。

所以,内容是关键,载体不是问题!

但是,在这里,我得提个建议,一定要系统地读一些书。

网络阅读最不好的地方是碎片化;但是,恰恰是网络阅读,最方便的是通过链接,系统化获得一些知识。

比如,我前面说到的,鲁迅那篇文章里引用的那些片段,过去,我一直没找到出处,但是,有了网络,就找出来了。

真的很感谢网络上那些知识界的雷锋同志,什么知识都能查到。有百度,有知乎,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就真的是辜负了网络时代!

学会系统读书后,再零乱的东西,你都可以把它串起来,这才是本事。

        那谁,说了这么一句名言,天下弱水三千,我只取饮一瓢。《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关键你得知道什么时候去取、取哪一瓢。

我曾经写过一篇《将碎片化信息变得价值连城》,其中提到三妙法:淘金法、串珠法、镜心法。

非常链接:将碎片化信息变得价值连城

读书三要则

读书,其实和交朋友、做事一样,要秉持三要则,简称:

主见、主线、主人。

        主见

就是选择权在自己。

看什么书,吸收什么知识,自己要有主见。比如交朋友,你可以不跟流氓称兄道弟啊;你认识他,但不要深交啊;你不幸有一个流氓朋友,但也没关系,你要不和他一同做流氓事啊。

读书也是这样。你要有自己的选择。

        主线

主线,就是串珠法,按一个系统去读书,把碎片化的知识、信息串起来;把零散的时间用起来。

元朝的陶宗仪,在耕地的间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在树叶上,放在陶罐里,后来整理出一本《南村缀耕录》的名著。

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我们现在好象也完全是这样吧,马上改车上了。

要系统地读透一本书、一类书,系统化最重要。当年孔子就是这样读《易》的,一有空就翻,那时是竹简书,结果,绳子被他翻断了三次。有个成语叫“韦编三绝”,讲的就是这个事。这是怎样功夫啊!

所以,我们今天刷屏看文章,有的是一刷而过,有的须要反复研读,这要根据主线来。

有的作者,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有用意的。可惜,刷屏的人,一下子刷过去了。前面说过,网络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刷刷刷,结果,沙刷过去了,金子也刷过去了,阅读就没多大收获了。

主人

读书如同请客,手上的书,是我们的客人,记住,主人是“我”!

请来的客人,无论是敬如师长、亲如兄弟、爱如情人,主人都是“我”,切不可反客为主。

读书也是这样!

最可悲的就是成为书籍的奴隶、知识的奴隶,那样的话,读书破万卷,也只是一个书虫,甚至会把脑子读坏掉!

        总之:主见就是有选择地读书,主线就是系统地读书,主人就是让知识为我所用。

        这一切,须要的是“留意”,就是做一个有心人。反之,随意阅读、随意刷屏,只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所以,唐代大文豪韩愈说了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周非老师四卷本“中国思想”系列图书:《富强:管子的治国之道》、《民主:墨子的平民之道》、《文明:孔子的君子之道》、《和谐:老庄的自然之道》,详解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的管、墨、孔、老、庄五大家的思想精华,并对如何复兴这些伟大思想,提出了独到见解。

   原价:25元/本;

        粉丝优惠价:25元/本(包邮)。


        公告声明: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独家原创稿件,欢迎网友粉丝、媒体平台转发转载,版权合作,以及购买周非老师签名书籍的,请联系邮箱:16229165@qq.com或微信:huer443787.
欢迎通过本官方微信交流评论与感想。


    关注 非常想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