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群岛 —  南洋诸岛的殖民地图

 

昨天说到,由于南洋诸岛并不适合华夏文明传统的生存方式,因此在整个古典时期,华夏族并没有对这些岛屿进行实质性的...



昨天说到,由于南洋诸岛并不适合华夏文明传统的生存方式,因此在整个古典时期,华夏族并没有对这些岛屿进行实质性的渗透。中国开始真正将之纳入视野的时候,始至郑和七下西洋时。尽管随后中国又回复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民间的海上交流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明朝之所以能在立国之初,“突然”将视野扩大至南海及印度洋,这与元朝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对于蒙古人在欧亚大陆的这次始无前例的扩张行为,不同的民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千差万别的评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扩张行为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东西方的商路都变得更加的畅通。当然,做为习惯于保守农耕文化的华夏族来说,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接受这种开放性。同样的事情在500多年以后又发生了一次,这一次打开中国国门的是来自欧亚大陆另一侧的欧洲人。面对这样一个与东亚文明迥异的文明入侵,其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以至于中国人至今还在消化这一结果。

不过郑和的这次远洋探索行动,虽然让中国的海商开扩了视野,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色目人(主要为阿拉伯人、波斯人,自唐宋以来,一直以他们为主)对于东西方航线的垄断。但中国人的农耕情结使得这些华夏族的海洋探索者们,并没有选择在南洋的那些海岛上定居。有的只是将华夏的血脉留在当地,以至于南洋中的一些族群至今仍传说着他们是中国水手的后代。

如果东方文明仍然沿着旧有的轨迹运行,也许我们今天的关注点仍然会集中在可以耕种的土地上。不过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印度——中国这两个在欧洲人眼里,遍地是黄金的东方文明所在地,更是他们远洋的源动力。美洲只不过是意外的收获罢了。

相对来说,欧洲人在文明程度(这里主要仔国家概念)较低的地区,如美洲——非洲,更能够随心所欲的划分势力范围。因此你会看到非洲和美洲那些横平坚直按照经纬度划分的国界。在亚洲由于文明的形态较为成熟,人口也更为密集,因此欧洲人在划分势力范围时,很大程度还是依照了亚洲旧有的格局。

不过在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南洋诸岛上,欧洲人再一次显示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天赋”。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新几内亚就被一条直线划成了两半,这使得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在行政上为分割成两个洲(亚洲和大洋洲)。

在加里曼丹岛上,他们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这一次还是多少尊重了岛中央那条山脉的自然特征(被分别划给了马来西亚和印尼)。在海洋上,海一个岛事实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这种人为的划法无疑会为今后的国家关系留下隐患。

西方的这次全球性的扩张行为,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光是在地缘结构上对南洋诸岛造成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中国人首次开始大规模向热带地区移民。

要了解这一切,我们必须先了解南洋诸岛的地缘结构。或者说如果按照他的自然划分,应该形成几个政治单元。



如果按照每一个岛屿都是一个独立单元的看法,理论上南洋诸岛上可能会有20000多个国家了(印尼13000多,菲律宾7000多)。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些岛屿上的族群主要集中居住在那几个大岛上。由西至东分别是: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棉兰老岛、吕宋岛。还有一些中型岛屿上也适合人类生存,在这里就暂时选择性失明了。

事实上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四个南部的大岛可以单独的构成一个地理单元。地理学家门将之称为“大巽他群岛”。既然在前面加了一个大字,那肯定就有“小巽他群岛”了。的确,“小巽他群岛”就在它大哥的东南角。这一群岛的体量较小,不过却有两个“著名”的地区,一个就是“巴厘岛”,另一个就是“东帝汶”。稍后会有专门的章节分析他们的重要性。

在“大巽他群岛”东北部就是主要由“棉兰老岛”和“吕宋岛”及其附属岛屿组成了“菲律宾群岛”了。

如果按照自然的划分,“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似乎可以分别组成两个国家。如果从族属的角度来划分,他们甚至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不过现实总是与理论有差距的。菲律宾群岛的确独立成为了一个国家,而大巽他群岛在整合了小巽他群岛后,却又不得不将加里曼丹岛的西北侧分离出去。这部分分离出去的土地大部分和马来半岛上马来人合并成立了另一个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

其他的岛屿部分整合成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穆斯林国家(2.5亿),还归并了一半的新几内亚岛。尽管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并不能引起马来人的兴趣。

以马来人的文明程度当然无法完成这种整合,这些都是欧洲人划分殖民地的结果。如果按照这些岛民的本性来说,很可能会形成几十个酋长国。那两个夹在马来西亚边缘的“新加坡”和“文莱”多少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欧洲的殖民者对南洋诸岛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得不花点时间去到他们的老家。看看他们如此划分世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当然要想系统的解读殖民世界的形成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我们只需了解他们发家的顺序和瓜分南洋诸岛的地缘因素就可以了。

上图:欧洲地形图



要研究欧洲各国的殖民实力与顺序,我们更多的要把视线集中在欧洲靠近大西洋的海岸线上。我们由南至北依次可以看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德国——挪威。当然还有整个国境线都是海岸线的英国。事实上除了地处北欧的挪威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没有外出殖民外,其他的几个国家都是殖民的主力军。(北欧人的兴趣原先主要集中在欧洲那些温暖的滨海地区,过冷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人口增长和向远方扩张的愿望)

中学历史告诉我们,最早进行扩张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他们服务的“杰出代表”是哥伦布和麦哲伦。前者穿越了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尽管他以为那是印度;后者将前者的事业更进了一步,绕过了南美洲进入了太平洋,进而到达南中国海,并最终完成第一次环球探索活动。不过麦哲伦本人即使在当时也无法接受这一荣誉,因为他已经在菲律宾死于与马来人的战斗当中了。在此之前欧洲人已经绕过非洲到达了马来群岛的西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因此麦哲伦在碰到菲律宾的马来人时,已经意识到他即将完成环球旅行了。从这一点来说,也不算死不瞑目了。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这两次发现对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是它们对于南洋诸岛的影响,这在看过这些殖民者的老家后,我们会马上分析到。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够率先将视线从地中海投向更远的蓝海,和它们的地理位置是没不开的。这并不是说它们的海岸线够长,而是他们离阿拉伯人比较近。

我们知道阿拉伯人在占领了整个地中海的南缘外(北非),他们仍试图向欧洲大陆腹地渗透。在地中海的西侧,圣战的使命最终交给了他们的教友——突厥人。土耳其人在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后,与基督徒们展开了数百年的对抗。而西面的使命就由阿拉伯人自己来完成了(包括被他们同化的北非当地民族,如柏柏尔人)。在这里,穆斯林很容易的跨过了地中海西头的那条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此长期处在穆斯林的控制之中。

虽然基督徒们最终将穆斯林赶回了北非,但阿拉伯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长期掌控在穆斯林手中。在被穆斯林统治的日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基督徒们很自然的在海洋视野上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也正是寻找另一条东西方航线的原动力,促成了两颗牙成为了瓜分世界的先行者。由于两个国家都是天主教国家,教皇甚至为他们在南美洲划了条线,将地球划分成两半,以方便这两个国家瓜分世界。

西班牙和葡萄牙企图两分世界的想法注定是不现实的,欧洲其他沿海国家不可能坐视利益被伊比利亚半岛独占。不过接下来做大的并不是大家期待的大英帝国,而是法国北部那个以风车和大坝著称的低地小国——荷兰。关于荷兰人为什么能够先于英国成为第一海上强国,有多方面的原因。地缘上的原因也许是他们本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不过由于地缘上的距离,西班牙人并无可能长期保有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在独立之后,这个由商人组成的国家迅速的做出了最佳的商业选择。荷兰人一改其他国家搞武装商船的做法,而是将商船尽量做到最大(建造成本省一半),然后再建造强大的航队保护他们的海上利益。这种专业的做法也为他们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换句话说荷兰人将物流成本降到了最低,因此很大程度垄断了海上的贸易线。

荷兰人的这种“商业资本主义”的做法,虽然能够为他们取得暂时的利益。但这种建立的流通环节的实力,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从荷兰人的殖民地选择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商业性,他们所选择的殖民地都是靠近航线的港口。这些地区并不能够为荷兰提供战争的潜力。

荷兰的国土面积也注定了他无法抵御周边国家的进攻。惹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很简单,周边的大国无法容忍这些商人占据东西方贸易的大部分利益。最终荷兰在英法两国从陆地和海上两面进攻之下交出了海上的霸权。

大英帝国在击败荷兰之后,接过了海洋盟主的权杖。当然,一直在欧洲大陆与英国博弈的法、德两国,也不会坐视英国一家独大。他们也加紧了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其中海岸线更长的法国明显占据了地缘优势,哪里有英国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对于那个窝在地中海中的意大利来说,将触角伸得太远是不大现实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重现古罗马的辉煌,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至于世界其他地区,还是要由大西洋沿岸国家唱主角。

之所以要花点时间了解这些欧洲人的殖民背景,是因为在南洋诸岛的争夺当中,这些殖民者差不多都要露脸。我们先上张〈南洋诸岛殖民地图〉,看下他们都是怎样划分势力范围的。由于这些殖民者之间也存在着博弈,因此这些殖民地其实也在不断的变换着主人。这张图所显示的时间是1939年,也就是最后的格局。



让我们先从菲律宾开始。

这张图上显示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其实最初菲律宾群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目前岛上的居民绝大多数信奉的是天主教,而不是其他马来人所信奉的伊斯兰教教就是西班牙人统治的结果。我一直认为,天主教在基督世界中是最为保守,也最为强势的。就其封建性来说,并不亚于伊斯兰教,这使得他会结合行政手段来传教(教皇的职位设定就足以表现出它的本质了)。而那些改良过的基督教派相对来说要开放的多(这也就是英美两国的新教徒没有在印度和菲律宾传教成功的原因所在)。

西班牙人之所以能最早占据菲律宾,是因为麦哲伦的贡献。因为在他横穿太平洋发现菲律宾之前,欧洲人在穿过马六甲之后,可以沿西线进入南海航线,因此还没来得及发现菲律宾。根据“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西班牙人很自然的取得了菲律宾群岛的宗主权。



在除却菲律宾群岛以外的马来群岛上,荷兰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之前说过,他们所关注的正是那些处在航线上的港口。这些大多数建在岛屿上的港口,可以为荷兰人的物流事业提供补给。为了最终进入中国,他们甚至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台湾岛。当然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认为中国人只会耕地的想法是错误的。

西班牙之所以最终衰弱(也包括葡萄牙),究其根本是由于他们率先发现了新大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大陆在为伊比利亚半岛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同时削弱了他们对于地球上其他地区的野心。毕竟从那些“原始”的印第安人手上获取财富,实在是太过于容易了。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让他们的影响力局限于拉丁美洲,还最终丧失了他们在菲律宾的宗主权,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北美的新兴力量——美国。美国对于菲律宾群岛的影响力一起延续至今。

荷兰人是另一个极端,这些商人出身的政治家们并没有象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牙”那样专注于掠夺。他们所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商业航线之上。尽管在我们看来,这种获取财富的手段也许更有“正义性”。但这种纯商业的作法却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的。最起码海洋属性更加强的英国人并不甘于海上的航线被荷兰人所掌控。

不过长期参与欧洲大陆政治斗争的英国人,政治眼光显然要比荷兰人高上几个层次。后者仅仅是在殖民浪潮掀起之后才匆忙建国,尽管这些商人出身的政治家能够在商业上取得先机,但缺乏政治远见注定让他们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国家。

英国人的政治眼光在于,他并不象西班牙人那样满足于掠夺原住民;也不象荷兰人那样只关注商业利益。长期局限于岛屿上的经历,使得英国人渴望拥有一个地域足够广大的大陆地区,做为其战略基地。鉴于当时欧亚大陆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地区当然是需要在欧亚大陆上。当然由于这块土地还必须满足英国人的海洋需求,所以还必须处在大陆的边缘(北美和澳洲由于当时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最佳的选择当然是我们在〈新世界岛论〉中所标示的三个“欧亚大陆边缘地区”了,即欧洲、印度、中国。进入欧洲当然是英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了,不过在殖民潮来临之前,英国人已经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将战略目标定位在维持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上(毕竟欧洲大陆的情况太复杂了)。

中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吃掉的。英国人虽然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其他帝国利益均沾的方案。

最终,长期处于分裂当中,又足够富庶的印度成为了最佳的选择。由于印度足以胜任“日不落帝国”的战略后方,因此才会有“印度是英国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之说。(如果没有印度提供地缘上的支持,英国也不可能取得对中国的胜利)

因此英国人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印度的经营上,这也让荷兰人得以从容的占据马亚群岛(菲律宾群岛除外)。不过英国人并没有可能让荷兰人得意太久,对于海洋利益高于一切的英国人来说,是不可能长期受制于人的。最终英国人的政治远见直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战争的潜力来说,那些只关注于航线上商业利益的荷兰人来说,显然无法与关注发展自身实力的英国人相比。最终英国人得以占据了马来半岛,并从荷兰人手中取得了“加里曼丹”岛西北侧的宗主权。这让英国人事实上控制了马六甲——南中国海的航线。

对于英国人来说并没有必要对荷兰人赶尽杀决,能够获得航线的控制权就足够了。当然,由于英国人还占据了澳大利亚。因此在不可避免的在“荷属东印度”(荷兰所占据的“南洋诸岛”的总称)的南侧也发生地缘上的冲突。对于两个欧洲国家来说,英国人也许觉得并不需要地缘上的平衡线。最终英、荷两国在“新几内亚岛”上划了一条直线,就把事情解决了。这一划界的政治后果延续至今,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将这条分界线列为禁区,东西两个区域变得老死不相往来。

目前的南洋诸岛的政治格局基本就是继承了西方殖民的后果。英国所占据的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即英属东印度),二战胜利后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而美国管辖下的菲律宾群岛独立成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成为了“印度尼西亚”

如果说菲律宾群岛在地理上的相对独立,以及居住其上的马来人最终脱离了伊斯兰教而改信了天主教(不是绝对,而是大部分),因此做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分割,则纯粹是由于英、荷两国的政治瓜分的结果了。

对于这一结果,实力更强的印尼是很不满意的。以至于当初马来西亚决定单独建国时,同样刚摆脱了殖民统制的印尼的政治家们非常不高兴,双方因此也积累下了矛盾。最近有一则新闻是说仅仅是由于一段民族舞蹈的归属问题,就激起了印尼的反马情绪。事情显然不是象表面那么简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穆斯林的世界就是铁板一块。

关于南洋诸岛,大的政治格局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其中当然也存在几个特别的例子,包括新加坡、文莱、东帝汶。这些要留等明天再说了。


    关注 地缘看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