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疗手册》:第五章 病毒性疾病(四)

 

------第五章 病毒性疾病(四)------



第二十三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1CM)是由1CM病毒所致的急性脑膜炎(占所有无菌性脑膜炎和轻型脑炎的1~10%)。主要临床表现为流行性感冒样症状(流感样)或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症状。

诊断

1.流行病学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一般呈散发,以秋冬季为主。由携带1CM病毒的家鼠、田鼠,或野生啮齿动物为传染源。病鼠的尿、粪、唾液、鼻分泌物等污染的尘埃和食物,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年长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多在15~40岁之间。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流感型5~10天,脑膜炎型15~23天。

(2)临床类型

1)流感样型:起病多急骤,发热达39 C以上,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怕光、腹泻、皮疹及淋巴结肿痛。病程2~3周。

2)脑膜炎型:可直接以脑膜炎症状出现,或继于流感样症状缓解期后。表现为头痛、呕吐、畏光及脑膜刺激征等,除幼儿外,惊厥少见。神志一般无改变,此期历时1~2周。

3)脑膜脑炎型:少见。表现为剧烈头痛、谵妄、惊厥、昏迷、瘫痪、精神失常等。

3.辅助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少数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脑膜炎型的自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2)脑脊液:外观透明或微混,细胞数(50~3500)*106/粒。其中90%以上为淋巴细胞。压力正常或稍增高,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稍减低,蛋白质增多。

(3)血清免疫学:补体结合试验及中和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于病后2~4周出现,5~6周效价达高峰,持续4~6个月;中和抗体约于感染后6~8周开始出现,效价渐升高,并维持高水平达4~5年之久,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免疫荧光试验,于起病第一周即呈阳性,方法简便快速,适宜早期诊断。

(4)病毒分离: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接种于小白鼠或腹腔中,亦可接种鸡胚或作组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5)肝功能试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谷丙转肽酶均升高。肝功能异常。

4.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流行性感冒、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因末梢血象出现少量异常细胞,还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脑膜炎患者相鉴别。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及维生素,保持机体水与电解质平衡。头痛剧烈时应给予镇痛剂,颅内压增高者可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预防

病人无需隔离。主要预防措施是消灭老鼠,避免进食可能被鼠类污染的饮食,实验工作者应加强个人防护。

第二十四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跑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常具艰难,预后良好。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传染源为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主要经口腔分泌物和飞沫传播。各季节均有发病,以秋末至春初为多,青少年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诊断

1.流行病学依据发病季节、年龄及接触史。潜伏期5~15日;平均10日。

2.临床表现

(1)发热:中度发热、热型不定。伴畏寒.肌肉酸痛,多汗等,热程数日至数周,长者可达2~4日。~般发热5~10日,骤退或渐退。可有相对缓脉。

(2)咽峡炎:咽痛,咽部充血、或附有假膜或有溃疡及出血点。

(3)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典型表现,约60%~78%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尤其颈侧后中部)肿大为最常见。无明显压痛。消退徐缓,可持续数周及数月。

(4)肝脾肿大:少数病例可出现黄疽,肝功异常。

(5)皮疹:躯干部多见。呈单纯型或多形型,以麻疹样疹最为多见。也可呈猩红热样和荨麻疹样。

(6)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周围神经炎等。脑脊液中蛋白和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加;血象中各种单核细胞增多达60%以上为本病特征之一,其中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常超过10%以上。

(2)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第2~3周阳性率可达80%~90%。

4.鉴别诊断:本病尤需与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病鉴别。也需与风疹、药物皮疹、伤寒,淋巴结结核,猩红热等鉴别。

治疗

采用对症治疗,本病大多自愈。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注意口腔卫生。淋巴结肿痛者予冷敷。肝功异常者予保肝治疗,咽部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重者可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及缩短病程。

预防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患者。

第二十五节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瘫痪而危及生命。其传染源是病犬及其它肉食类动物。人通过病兽啮咬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咬伤部位愈接近头部,潜伏期愈短,发病率愈高。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潜伏期短者10天,大多数4~8周,长者1年甚至数年以上。

诊断

1.流行病学有病犬及染病动物咬伤史,或有被病兽唾液沾染破损皮肤与粘膜史。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80%病例咬伤部位感觉异常(间歇性刺痛或灼痛、发痒、知觉过敏或麻木),皮肤对温度的改变及吹风过敏,怕光,肌张力增高,流涎,此期持续1~4天。

(2)兴奋期:恐水(饮水时口咽及喉部肌肉痉挛收缩,后期见到水或听到水声都可诱发咽喉肌肉收缩以致吞咽困难),呼吸肌及全身肌肉亦可发生痉挛,角弓反张,极度恐怖,狂躁激动,幻听幻视,间歇期间则神志清楚,发声嘶哑,唾液分泌增多,此期持续1~3天。

(3)麻痹期:肌肉瘫痪,反射消失,呼吸循环衰竭,本期持续6-18小时,总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3.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量稍增多,细胞数一般不过0.02*106/1,主要为淋巴细胞。

(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抗原:可靠性95%以上。取病人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做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狂犬病抗原,有助诊断。

(3)血清学检查:中和抗体效价超过1:5000可确诊。

(4)脑组织切片中检出内基氏小体(病毒包涵体)可确诊。

4.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破伤风、狂犬病疫苗注射后脑炎、癔病、脑膜炎、脑炎等鉴别。

治疗

1.单室隔离,专人护理,防止各种刺激。做好患者排泻物的消毒处理。

2.对症处理

(1)烦躁不安或痉挛发作时给予苯妥英钠,氯丙嗪,巴比妥及东莨菪碱等。

(2)早期气管切开防止呼吸肌痉挛窒息,亦可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等。

(3)给予适量的液体,纠正脱水,注意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C等。

(4)中药采用加味人参败毒散。

(5)立即肌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20~30m1(40国际单位/kg次),每日或隔日一次。鞘内注射氢化考的松50~70mg,每天一次。同时肌注狂犬病疫苗。

预防

1.伤口处理

(1)伤口局部用20X软肥皂液或0.1%新洁尔灭液中洗15~30分钟,冲洗必须彻底,要达到伤口深处,于清洗后涂碘酒2~3次。

(2)伤口周围可使用高效价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浸润封闭及注入伤口底部。

(3)伤口不缝合不包扎。

2.注射狂犬病疫苗

(1)被确定为病犬、狼、狐、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者均应注射疫苗。

(2)头颈部被咬伤,应尽快注射疫苗。无论咬人动物是否发病。

(3)应用方法:一般咬伤患者于0、3、7、14、30天各肌注疫苗2m1,严重咬伤者(头、面、颈、手指、多部位三处以上咬伤)或深度咬伤者除及时注射疫苗外,尽可能在注射疫苗当天或前一天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一般预防性注射于0、7、14天各注射疫苗2m1,以后每年加强1次。

第二十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传染源为以黑线姬鼠为主的啮齿类动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本病主要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以发热、出血、肾损三大主症为其临床特点。

诊断

1.流行病学全年散发,有两个发病季节高峰,5~6月份小高峰,I1月至次年1月份大高峰。于发病前一周到两月内,有与鼠类接触史,曾食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或曾到过疫区,可做诊断参考。

2.临床表现

(1)典型病例有五期临床经过

I)发热期:3~I3天,平均7天:①起病急骤,畏寒,发热。②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有的伴腹痛,全身痛。③面、颈、前胸及球结膜发红(俗称三红)。④眼睑、面部及球结膜水肿。⑤皮肤及/或粘膜出血点,尤以软腭、腋下及前胸为多,常呈簇状或线状分布。⑥胃肠道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⑦尿蛋白阳性,于第2~3病日即可出现。⑧血小板多呈进行性大幅度降低,于第2病日即开始减少,第6病日左右降到最低修⑨血中常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

2)低血压休克期:数小时到数天,一般持续1~3天。多于发热末期或热退正常后出现。热退病进是本病特点。轻者血压略有波动,持续时间短;重者血压骤然下降,甚至测不出。休克时患者烦躁不安,多汗,口渴,尿量减少。脉搏细弱,可出现奔马律或心力衰竭。血白细胞增加,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尿变化显著。

3)少尿期:2~5天,长者10余天。此期是EHF发展的极限期。常在休克过程中出现少尿、无尿。半数以上病例不经低血压期直接进入少尿期。此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肺水肿及高血容量综合征等。

4)多尿期:短者1天,多者数周,一般1周左右。尿量渐增或骤增,一般3000m1/日,最多可达10000m1/日以上,尿比重降低。严重多尿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衡及贫血等症。

5)恢复期:尿量在2500m1/日以内,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少数病例仍感头晕、腰痛、血压偏高等。

(2)临床分型

3.辅助检查

(1)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随着病程进展继以升高,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下降。

(2)尿中出现蛋白,且逐渐增多,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

(3)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4)凝血酶原时问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凝血时间延长,三P试验阳性。

(5)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一般在第2病日即可检出为阳性,可做为早期确诊指标。

4.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上感、流脑、败血症、急性“西炎、伤寒、斑疹伤寒、肺炎等鉴别。

休克应与感染性休克鉴别,如休克型肺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及暴发型流脑等。

腹泻应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鉴别。

腹痛应与阑尾炎、肠梗阻及宫外孕等急腹症鉴别。

肾脏损害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鉴别。

出血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病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

(1)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2)做好预防治疗。

(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4)抓好危重病人及各种并发症的治疗。

2.发热期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呕吐不进食的病人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电解质液,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对症治疗:发热可给予物理降温。高热,体温超过39℃。中毒症状重者,早期应用激素,每日静滴氢化的松200~30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可连用3~4天。激素不作为常规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发汗退热剂以防诱发低血压,避免使用肾损药物如庆大霉素等。烦躁不安,失眠者可选用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慎用冬眠灵。剧吐者可选用灭吐灵、维生素‰等。

(3)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液体入餐旅、大便、呕吐物)+1000~1500m1,口服为主。液体以平衡盐液为主。

(4)早期应用甘露醇:发热后期,尿量减少至1000m1/日以下,或尿蛋白持续++以上时,可早期应用20%甘露醇100~125m1静推。8~12小时重复~次,连用2次。

(5)早期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500毫升,一日三次口服,连用3~6天;阿斯匹林0.39。每日三次口服.用1天;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三次口服,或溺丹参注射液20~30.1加液体中静点,连用2~4天。

(6)早期抗病毒治疗:1.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每日剂量10~15mg/kg,加入10%葡萄糖250m1内静滴,疗程5~7天。2.干扰素每日6万单位肌注,清开灵20毫升加10%葡萄糖9.50m1内静滴,连用3天。3.强力宁:每天60~100mI加10%葡萄糖250m1静滴,连用3天。4.国内有些单位应用病后6个月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在1:5120倍以上)10毫升肌注1次。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1毫克肌注1次。

(7)活跃徽循环及抗过敏疗法:发热早期应用654~2每日60mg,分欢静滴或肌注,赛庚啶4毫克,每日3次口服,连用3天。

(8)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祖国医学属温病范畴。发热期宜用辛凉解表法,用银翘白虎汤合并凉血化瘀药治疗。

3.低血压期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强调“一早、二快、三适量”。早期发现低血压倾向即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针对微循环障碍、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给以相应的治疗。

(1)快速补液:在无心力衰竭情况下,成人要求在30~60分钟内输入5001000m1液体,力争在1~2小时内血压回升,2~4小时内血压稳定在13.3kPa(100mmHg)左右,脉压差在3.5~4kPa(26~30mmHg)。液体在头1~2小时内可以每分钟10~15毫升速度输入,使用二管或三管同时输注,必要时先静脉推注,血压回升后再继续滴注,每小时不少于300m1,血压稳定后可减慢滴速。

(2)补液程序:平衡盐液一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谓之“先晶后胶,晶三胶一,胶不过千”。如果外渗严重或休克持续时间长,可缩小品胶比例为2:1或1:1亦可加用血浆及白蛋白等体液。

(3)扩容总最:根据①外渗程度:血红蛋白增加19,约失衄浆300.1,需补充胶体液250~300m1,或平衡盐液1000m1。②低血压程度:低血压倾向约需补液t000~2000m1;低血压约需补液2000~3000m1;休克约需补液3000~4000m1,在一体内补入。

(4)休克纠正的标志:①收缩压达12~3.3kPa(90~100mmHg)。②脉压差大于3.5~4kPa(26~30mmHg)。⑧心率在100次/分以下。心音有力。④四肢温暖病人安静。平均尿量在每小时25m1以上。⑤红细胞、血红及红细胞压积接近正常。

(5)通过扩容,血压回升不满意时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一般5%碳酸氢钠100~200m1静推。以后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计算用量,24小时内不超过600m1。

2)选用血管活性药物:阿拉明,多巴胺10b20mg/100~200m1液体静滴。

3)心功能不全或心率超过140次/分,使用毒毛旋花甙K或西地兰。

4)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静推或静滴,可重复使用。

(6)血压稳定12~24小时后,可早期应用20%甘露醇250m1静点,或速尿40毫克静推1~2次,边补边促,预防肾衰。

(7)中药生脉饮四逆汤对顽固性休克有效。

4.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概括为“稳、促、导、透、放、换”。

(1)稳定机体内环境

1)严格限制入水量:每日入量=出量(尿量+吐泻量)500~600.1,以高渗葡萄糖为主。

2)供给足够的热量:每日补糖量不低于2009,热量不低于800千卡。

3)给能量合剂: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维生素C等。

4)注意酸碱平衡:酸中毒时适量应用碱性药物。

(2)采用综合性利尿措施,促进利尿。

1)速尿:成人一般用量40~60.9/次静注,每日2~4次。用药后,尿量小于每小时30m1,每次剂量可增加到100mg,每日2~4次。出现利尿效果后,再维持或减量,继用2~3天,尿量保持2000m1左右可停用。若用24小时左右仍无利尿效果,可停药24小时,再继续应用,有时可起到较好利尿效果。

2)利尿酸钠:成人每次25~50mg,加入25%葡萄糖水20~40m1静注,可与速尿交替应用。

3)利尿合剂:氨茶碱0.259、维生素C1~2g、普鲁卡因19、10~25%葡萄糖液100~250m1,静滴。在休克阶段或休克好转后用,肾衰时应用效果不佳。

(3)日前多主张应用高效利尿剂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促进利尿,比单用速尿效果好。速尿与多巴胺联用,或速尿与苄胺唑啉(酚妥拉明)联用等。

(4)导泻

1)口服20%甘露醇125~250m1,1日2次,可与硫酸镁10~209并用。

2)番泻叶15~209泡开水饮用,每1~2小时1次,连服3次,泻出后,按病情酌情用。

3)大黄30~609,芒硝159冲服,一日一剂。

(5)透析疗法与透析指征

1)少尿5天,无尿2天以上。

2)高血容量综合征合并心衰、肺心肿、脑水肿者。

3)尿毒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4)高血钾。

5)尿毒症合并出血倾向者;用药物治疗及导泻无效,有其中之一者应早期透析。

(6)放血疗法(指征)。

1)高血容量综合征,经利尿导泻无效者。

2)有肺水肿先兆或出现肺水肿者。

3)出现脑水肿、高血压脑病者。

方法:1次放血150~300m1,急性肺水肿放血稍快,预防性放血稍慢。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及意识改变。

禁忌症:①极度衰竭者。②血压低有休克表现者。③大出血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增进营养,防止并发症。

(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饮食开放。对营养不良和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可少量多次输血、血浆、人体白蛋白等。

(2)补液:以口服为主,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达出入量基本平衡。补液量为尿量的2/3即可。

(3)补充电解质:每日补钾39,尿量超过3000m1,每超过1000m1增加补钾19,补氯化钠2~49。

(4)应用抗利尿药物:多尿期超过2周以上,日尿量超过5000m1可试用下列药物:双氢克尿噻50g。E13次口服;安妥明0.5~1.0,一日3次口服;消炎痛25~50mg,一日3次口服;醋酸去氧皮质酮10mg,肌注,一日2次;脑垂体后叶素10单位,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日1次。

(5)中药:固肾汤。

6.恢复期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糖、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2)中药治疗:此期为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亏损。如气阴两伤。余热未尽,则以清热和胃,益气养阴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脾胃虚弱,宜健脾益气,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如气血两虚者.则以补气养血.方用十全大卒。肾阴亏损者,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7.常见合并症的治疗

(1)高血容量综合征

处理:①严格控制进液量,必要时停止输液。②利尿导泻。③血液透析。①无条件透析可放血150"--300.1/次。

(2)心衰、肺水肿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液,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吸氧。

③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者,可用苯巴比妥、吗啡或杜冷丁。

④强心利尿。选用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兰及氨茶碱等。

⑤苄胺唑啉: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1缓慢静滴。

⑥给予降压、导泻或放血疗法。⑦选用地塞米松。

(3)高血钾

处理:①25%葡萄糖液200m1十胰岛素10单位静滴。

②10%葡萄糖酸钙20m1+50%葡萄糖20m1缓慢静注。

③5%碳酸氢钠80~100m1缓慢静滴。经上述处理无效,可选用透析疗法。

(4)并发大出血

处理:

①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口服去甲基肾上腺冰盐水。去甲基肾上腺素8mg+冷盐水100~150m1,每次20~40毫升,一日3~4次。

②继发纤溶亢进:用抗纤溶制剂6一氨基己酸3.0~6.09加入50%葡萄糖液40m1缓慢静注,3~4次/日;或抗血溶芳酸100~2009加入50%葡萄糖液40m1缓慢静注。

③有DIC时可用肝素治疗。

④血中游离肝素增加时可注射鱼精蛋白。

⑤输新鲜血液,每次100~200m1,少量多次输入。

(5)合并营养失调综合征

处理:①加强饮食疗法,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强迫饮食或输入高张糖液,供给能量。

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着重补钠,纠正低血钠。

③极化疗法。

④给予促进胃酸分泌的药物。

⑤给予多种维生素。

⑥反复多次输入新鲜血液或血浆、白蛋白。

⑦针灸或理疗。

(6)继发感染:选用无肾损害抗生素。

预防

1.灭鼠除害定期大面积灭鼠,搞好室内外卫生。野外劳动、作业者应作好防鼠、灭鼠和个人防护。防蚊虫叮咬,皮肤破损及时包扎,预防感染。

2.饮食卫生严密存放好食品,防止被鼠污染。

第二十七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MV)所引起。本病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呈隐性感染;免疫功能缺损者的症状常较严重,甚至造成死亡。此种病变可见于全身各组织、脏器,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诊断

1.流行病学通过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尿液、唾液、精液、乳汁、粪便以及子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存在的CMV传播。因此,凡与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都可能引起感染。一般年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症状越重;年龄大,隐性感染率高;子宫内未成熟胎儿最易感染,并常可导致胎儿畸形。

2.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先天性感染:轻者出生后数月后发现;重者出生后即有黄疸、肝脾肿大、紫癜、血尿和脑炎症状。可有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脑内钙化、抽搐、智力和运动障碍、耳聋等后遗症。

(2)后天获得性感染:新生儿出生时吸入宫颈、阴道分泌物或产后哺乳而感染者,多无症状,但血清抗体可转阳性。

儿童感染后几乎多无症状,少有肝肿大伴功能损害,尿与唾液中排出病毒可达数月。成人多数为隐性感染,似呈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唯嗜异性凝集试验多为阴性。

(3)免疫缺陷者的CMV感染:大多有症状,可出现严重,肺炎、食管炎、结肠炎、肝炎、脑炎等。本病可造成免疫抑制,诱发其它(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感染。

3.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发现病毒或找到巨细胞包涵体。取病人新鲜尿液、空腹胃液、脑脊液等,以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后镜检,发现核内或胞质内含包涵体的巨细胞有诊断意义。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E1ISA、IFA等,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者有确诊价值。新生儿血清中检出CMV抗体,表明胎儿已获子宫内感染。采用单克隆抗体可快速、特异地检出病原。

4.鉴别诊断:后天获得性感染可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先天性感染者应与弓形体病、风疹、单纯疱疹、新生儿败血症等相鉴别。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85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传染病诊疗手册》

作者:黄树明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传染病诊疗手册”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85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