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孩子的问题行为?你肯定没有用好这俩法宝!

 

编者按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行为,很多场合下不当的行为给造成了很多麻烦,让很多家庭不堪其烦。其实,行为的...

编者按
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行为,很多场合下不当的行为给造成了很多麻烦,让很多家庭不堪其烦。其实,行为的干预更应该在生活中解决,而学会强化和弱化,就好比有了面对孩子不当行为的制胜武器,但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如何用好手里的这个武器。
什么是行为的强化与弱化
行为原理是自闭症治疗的基础,我们所熟知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就是主张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并产生相应的结果。结果可以强化行为,也可以弱化行为。强化与弱化要看目标行为在未来是否更常出现。如果目标行为的频率提高,那么结果就是强化。如果目标行为的频率降低,那么结果就是弱化。明白这一原理后,家长可以通过实际运用帮助孩子强化好的行为(比如和人打招呼)的频率,也可以降低孩子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的频率。

举个例子来讲,孩子想要吃冰淇淋,他可能会不停的说“冰淇淋冰淇淋冰淇淋”,家长不胜其烦的给了孩子冰淇淋。



在这个例子中,孩子的行为是重复说冰淇淋,产生的结果是得到冰淇淋,那么孩子以后想吃冰淇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重复说冰淇淋的方式来达到想要的结果,未来这个行为的频率会增加,所以这是行为强化。

而对于妈妈来讲,其行为是“给孩子冰淇淋”,那么结果是什么呢?是免于孩子一直嚷嚷要冰淇淋的噪音,在未来,妈妈的行为会更频繁(孩子一嚷嚷就给冰淇淋),所以这也是一个强化。

需要注意的是,强化不等于肯定或夸奖,弱化也不等于否定或批评。要看是强化还是弱化,还得看目标行为的频率变化。肯定或夸奖有可能弱化目标行为,否定或批评也有可能强化目标行为。

比如,语文课上小明自言自语,老师说“小明,别再吵了”。小明只是认为语文课不可以再吵,结果英语课,数学课,生物课上,小明都自言自语。

小明的行为是“自言自语”,结果是老师让其安静,是在否定他的行为,但结果是小明自言自语的行为增强了,这也是强化。

所以,要看结果是强化作用还是弱化作用,得看行为的频率是否增强。

再来看个例子:小红在画画后想洗手,妈妈说“说我要洗手”,小红大声尖叫,妈妈说“好吧好吧”并带其洗手,小红停止尖叫。



小红的行为是“用尖叫代替说话“,结果是“妈妈带她去洗手”,那么可以预见,她的行为会更频繁,以后想洗手就尖叫,这是一个强化。

妈妈的行为是“让小红讲出洗手这个词”,结果是小红尖叫,那么可以预见,以后妈妈再要求小红说话的频率会降低,这是一个弱化。同时,妈妈的行为是“带小红去洗手”,结果是小红不再发出噪音,那么可以预见,以后妈妈带小红去洗手的频率增强,这是一个强化。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恶性循环:家长要求说话———小孩尖叫或发脾气———家长停止要求并满足小孩的愿望,给予补偿(比如搂在怀里)———小孩停止尖叫。家长会更少要求孩子说话,孩子也会更多的用尖叫代替说话。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强化。

再来说说弱化,小明想吃葡萄,然后尖叫着和妈妈要葡萄。妈妈说:“小明,如果你可以安静等待30秒,那你可以吃一个葡萄”。小明安静的等了三十秒,得到一个葡萄。

行为“停止尖叫,安静等待”,结果“吃葡萄”,尖叫的行为被弱化,安静等待的行为被强化。
行为强化与弱化的原则
1. 不要和孩子强调不良行为,这会加深他们对不良行为的印象。说“请安静地等30秒”,而不是“停止尖叫30秒”。当我们弱化不良行为时,要同时强化一个良好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是相反的,无法同时做的。(比如不能既尖叫又安静)一旦孩子做到良好行为,就给出奖励强化。

2. 同一个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行为可能有同一个目的。于是,当我们做一个behavior intervention plan(行为干预计划)时,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比如,小孩子尖叫,摔东西都是为了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家长只是弱化了摔东西这一行为,而没有分析摔东西的动机,可能摔东西的行为弱化了,但又出现了以头撞墙的行为,所以要先做行为分析。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习技能,比如打招呼,以合适方式得到父母的注意,用语言表达要求,同时弱化尖叫,暴力,自残,吐口水,不停挥手等等不良行为。这时就要用到强化和弱化。
进行行为的强化弱化,需要做三件事
1. 想要强化/弱化孩子的行为是什么

要用描述性的文字,客观的定义一个行为。别说“养个乖孩子“,“嘴巴甜“,“听话”,“善良”,“开朗”,这不是描述性,也不客观,也不是行为。定义应该要让两个人看了以后都能得出一致结论。比如说:想让孩子想强化的行为是“当爸爸妈妈回家时,对他们说你好”。这就是一个描述性的,明白的行为的定义。

从简单的行为做起,比如,这阶段的行为是“见到父母说你好”,下阶段的行为是“见到外婆外公,爷爷奶奶,说你好”。然后循序渐进扩展到其他人。



2. 收集数据

现在孩子有这一行为的频率是多少(一天几次或一小时几次),进行记录,以便于之后的干预来分析行为是否被强化或弱化。

3. 制定行为干预计划

设定场景,在一个安静的,没有其他人的,没有多余刺激的环境下。可以是家里,或者教室。孩子可以坐在地毯上或者坐在椅子上。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但是不能在孩子哭闹时安抚。不可随意打断训练过程。同理,如果是父母训练,让一个人做训练师,另一个可以在远处看,但不可干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可因为心疼孩子而中断联系,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行为强化与弱化的注意事项
家长需要想好强化结果的奖励,这其中有物质的:比如钱,糖果,玩具。有社会性的:比如微笑,夸奖,拥抱,亲吻。

在做行为干预时,强化良好的行为。先从物质的结果开始,比如家长指着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孩子说红色。家长随即给予孩子一颗糖的奖励。

为了防止物质依赖和饱足,要适当迭代社会性强化物。随后逐渐把物质结果转为社会性结果,比如在孩子正确说出苹果的颜色时,给予微笑并说你真棒。自闭症的孩子通常喜欢物质奖励,对社会性奖励没有兴趣。但是以后在社会生活,物质奖励不常用,没有人会经常给糖。社会性的鼓励,微笑是更通用的,所以要逐渐给孩子社会性的强化结果。

一定要搞清可以强化孩子的结果是什么。对有的孩子来说,不喜欢语言鼓励和肢体接触。

强化不是贿赂小孩,要在行为干预之前就确定用什么结果来强化并征得孩子同意。

一个例子:桌上摆了一堆苹果,青菜。

家长:今天我们来认颜色。你想要为哪个玩具努力呢?小熊还是小狗?

小红:狗

家长:好啊。我也喜欢狗。那么,什么是红色?

小红:指向苹果

家长:真棒!来,小狗给你。



如果刚开始训练或孩子很小,从物质奖励做起,以后再转向社会性奖励。

家长:今天我们来认颜色。什么是红色?

小红:指向苹果

家长:真棒!(微笑)来,击掌!

与孩子一起击掌。

如果一开始没有确定用来强化的东西,而在训练中因为孩子不配合提出,那就是贿赂。

家长:今天我们来认颜色,什么是红色

小红:(无反应)

家长:如果你能认出来,就可以玩玩具哦

小红:(指向红色)

家长:真棒,玩玩具吧。

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情况,同理

家长:说“妈妈”

小红:啊啊啊啊啊(尖叫)

家长:不要叫,不要叫。这样,如果你说妈妈就可以玩玩具哦

小红:妈妈

家长:真棒,玩玩具吧

这里有两个很严重的错误

1. 没有一开始就确定奖励,贿赂了孩子。而且孩子的尖叫行为会被强化,以后很可能会先尖叫。

2. 发出两个指令:认颜色和不要叫。让孩子无所适从。指令一定要一次一个,不要中途又说(不要叫,腿放好),不要说出不良行为(不要叫,不要吵,不要跑了),也不要说非描述性的指令,例如听话,乖。

强化与弱化练习是非常系统的,被实验论证的,需要严格遵守规则的联系。通过练习,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习惯,帮助孩子进行更多的好行为和减少不好的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请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和星妈一起交流,也欢迎您转发此文章给您的朋友们。


    关注 自闭症互助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