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原谅他吗?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257
篇文章


之前我曾经援引过一个观点:被伤害的人拥有主动权。原因是,被伤害的人拥有决定是不是原谅的权利,而是不是原谅,决定着一段痛苦的或者纠缠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结束。

原谅发生以前,一段关系并不会结束。大多数伤害了别人的人会背着巨大的精神包袱,直到对方正式原谅了自己。

但也不容易。一个很流行的观点是:即使我不恨你了,我也不会原谅你。

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不希望通过“原谅”来承认曾经受到的伤害。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复杂的社交关系中,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抵御所有的背叛与伤害。

因此,能做的就是记住一些特别吃亏的部分,防止它们再次重演。并且,在多年后看到类似的例子时,我们把记忆中那个人拿出来吊打一番。



当然不要勉强自己原谅。人们总是渴望公平与正义得到伸张,希望自己能够做个坏人报复那个加害者,或是希望他遭受与我们一样的伤害。

不要因此感到羞愧,仿佛我们也做了坏事。先要承认,原谅既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容易的。

它不符合我们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定义:选择原谅意味着我们接受了对方的轻率、愚蠢、贪婪等等恶行。

面对伤害,我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选择远离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作为对自己的保护。选择原谅,意味着主动打破你与施加伤害的人之间的屏障。即使我们在心中渴望宽容与仁慈,也不代表我们乐于承受再次被伤害的风险。

我们之所以要考虑去“原谅”,是因为这对自己有好处。“不原谅”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我们用它保护自己,同时也隔绝了很多可能性。我们不给那个伤害过我们的人任何机会,带着这种防护心理,我们误伤了很多人,拒绝他们。

更重要的是,“不原谅”意味着你仍然处在“被害人”的身份上:承认我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承认我们的脆弱与不安。我们被迫记住所有发生过的坏事,回忆起每个令人难过的细节,并且背负着它们继续走下去。



我希望你了解,原谅其实是利己的、自我的行为。它更像是清理旧账,我们明明白白的了解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坏事,但仍然选择抽身而出,它让我们自己从过去的泥潭中解脱出来。



“我原谅你了”这句话的好处是,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遗忘。《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选择原谅是在启动遗忘机制,消除痛苦记忆。当受试者选择“原谅”后,回想事件细节会逐渐出现困难,而选择“不原谅”的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深刻。

它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遗憾,比如一辈子没有与父亲达成和解的儿子,不愿愧疚折磨他人却无法开口的人们,仍然对彼此心怀爱意却冲动分手的情侣。

原谅是真正了结痛苦的方法。我们不必再记住坏事,也不必再与伤害我们的人联系在一起,原谅意味着我们了解自己在这件事中的主动权,选择与更好的生活为伍。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我们真正接受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村上春树写过一段话:“但我那时还不懂,不懂自己可能迟早要伤害一个人,给她以无法愈合的重创。”

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我们天生的不完美,使每个人都扮演过加害人,也扮演过受害者。我们有时愚蠢、贪婪、自负,不知不觉就伤害了一些人,但有时却又被迫忍受他人的伤害。就像脾气暴躁的父亲曾经成长在一个缺乏包容的家庭中;爱炫耀的同事被许多难以取悦的人们伤害;胆小如鼠的朋友曾经在童年时经历了令他崩溃的噩梦……人人行善作恶,感受欲望与道德。

我们真正原谅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选择接受在好事的同时接受坏事,选择面对痛苦却不逃避。

如果我们拥有原谅别人的能力,我们就拥有了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更强壮的能力。

晚祷时刻:

原谅之后,你觉得怎么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关注 新世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