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 在做事中实践菩提心

 

做事和学习佛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学了很多法,但是没有在实践中运用,那经文都会成为一种假设。做事本事就是在实践菩提心、大悲心,也是最高的佛法。...





编者按:

上周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八讲第六节,在本节中法师谈到我们信佛,修行,用功这一切都是要认识我们的本心。忘失本心就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安住当下,消除种种妄念,时刻清楚我们当下需要做什么事情,是我们生命本质真正需要的东西。

今天继续与您分享百法开示第八讲第七节。在本节中,法师谈到做事和学习佛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学了很多法,但是没有在实践中运用,那经文都会成为一种假设。做事本事就是在实践菩提心、大悲心,也是最高的佛法。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八讲·第七节
 世亲菩萨《大乘百法明门论》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大正藏》第31册,第855页

讲|学诚法师

你说佛法讲得多好,多美妙,等等,那么你没有做到,它都是一种假设了。你只有真正去用它,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不等于说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假设也是有意义的,但只有我们真正去使用它,用到我们的当下,它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去用这些法,那所有的经文都是一种假设。甚至学得越久,你的假设越多,你的问号也就越多,肯定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一直来串习那些不正确的知见,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我们内心瘫痪。所谓瘫痪,就不能起正常反应,绝对不能起正常反应。犹如我们身体瘫痪不能走路,内心瘫痪,心不能正常运转。只有不断去熏习这些正确的,为什么叫如理思维呢?它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不如理、不如法,那我们的思维绝对出问题。现在大部分人为什么烦恼,不能安住呢?他就认为这个假象之身(是真实的),所以他就在这个假象上面去计较、去比较、去分辨,追求外在的成就。

有些人认为说:“我很忙,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不够,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十五个小时、十六个小时都要工作,我今天工作完了我才来修行、才来用功,最好我这个功课半个小时,或者是十五分钟就可以。”实际上都是很颠倒,把我们自己的修行用功、学佛法这个根本的事认为说,要把今天事做完了以后再来修行,就是把修行跟做事对立。反过来说,修行才是我们的正事,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上必须的一个要求,不是正事。本末倒置就这样,就是这样颠倒了。

很多在家的居士都认为说,我只要持之以恒,白天做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功课就可以了,我要有空才来到庙里,如果没有空就向佛菩萨请假。这个心态都不是真正有法的一种心态、一个表现。如果我们真正得到了法义,真正理解了无我的精神,不是让我们不去做事,反而要饶益有情,要做更多的事。就不会说:“要等我工作完了以后,我事情忙完了以后,我再来修行、再来用功。”这种状况有时候在我们寺庙里也会发生,就是把做事和修行对立起来了,说现在忙,忙不过来,修行放一边。非常容易会这样。又有些人会认为,“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做事是第二位的。”都是会有可能会发生的偏差。

做事本身就是在实践菩提心、大悲心,也是最高的佛法;念经、念咒、礼佛,本身也是修行的一种方法、法门,它远离外在的一些境界,让人能够更加清楚认清自己的本心和自己的心相,那才是对的。如果不是这么来思维,你看到别人那么忙,就会觉得别人做的一些事情都没有意义,都是世间法。反过来,别人成就了我们,让我们在这里用功的时候,我们又无法真正洞察到自己的心相,反而在起烦恼。我们在起什么烦恼呢?我们在起对别人观过的烦恼。但是我们还不会认为自己在观过,反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这样的话,一天到晚都不会感到很喜悦、很欢乐,只是不断串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串习对对方观过的一种心态。这些都是我们知见上的问题,都是没有通达无我的一种表现。

无我是能够用到一切处的,用到所有的地方。心法也好,心所法也好,色法也好,不相应行法也好,无为法也好,都是一样,最后都是汇归到无我,都是要汇归到我们的心,都是汇归到心跟相的问题——我们的本性和诸法的差别相之间的问题。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八讲第七节

讲于北京龙泉寺德尘居

2009年5月30日


    关注 龙泉寺龙泉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