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汉书》17 资助革命划算吗

 

李通是个老革命。当初,他主动邀请刘秀一起举事,并愿意把一号的位子让给他。这让刘秀很意外。...



李通是个老革命。当初,他主动邀请刘秀一起举事,并愿意把一号的位子让给他。

这让刘秀很意外。

在组织生活中,做开国皇帝的亲密战友,占有二号的位子,从来都是一份很危险的工作。但李通这人一向不信邪,他说,我想试试。

他和刘秀是南阳老乡,一居宛城,一居蔡阳。刘家是没落的贵族,李家是世代经商的巨富。

李通的父亲有钱有闲,就开始关心社会进步,对星相学和神秘现象,尤有学术兴趣。

王莽主持中央工作,大搞改革时,好谶言符命,李父便去京城,投了王莽,学有所用。

改革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但王莽说,这次改革是壮丽的事业,越是有阻力的时刻,就越是要有道路上和理论上的自信。盛世的样子,《周礼》不都描绘得很清晰了吗?

王莽以“法先王”的热情,和书生特有的理想主义,硬着头皮干。

结果,既害了干部的利益,又让群众觉得折腾、麻烦。

于是,百姓愁怨,官员不安,政治空气渐趋紧张,社会上开始有变局的谣言。

天下骚动之际,李通却兀自快活着。

他以豪富之家,任侠好事,“不乐为吏”,远离体制,在地方上混出了豪杰的名声。

所以,绿林军起,南阳震恐,李通却很兴奋。

李通说,终于革命了,朝廷的船要沉了。沉舟侧畔,必有新帆,这不就是机会吗?

李通的从弟李轶,亦素好事,就说,南阳地面上的刘姓宗室之后,唯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

李通笑着说,吾意也。

变局初起,李通站在自家庄园的碉楼上望了望,有心一赌,遂有捐身从龙、资助革命之义。

正好刘秀此时惹了官司,逃离蔡阳,躲在宛城。

李通便主动约见刘秀。

在本地,李通是个人物,刘秀当然不敢拒绝。

二人谈人生,“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突然,李通说,家父研究谶言,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刘秀笑了。

李通说,没兴趣?

刘秀沉默。

李通说,你怀疑我?

刘秀再笑,说,令尊现在京城,我们一举事,他性命怎么办?

李通激动地说,我自会安排,不必忧虑太多,到时候肯定有办法。来,先说说咱们举事的行动细节吧。

刘秀一看李通革命意志这么坚决,便不好再掩饰、推辞,“遂相约结,定谋议”。

革命者从来不在感情问题上优柔寡断。

但毕竟是亲爹,完全不管也不好。大事议定以后,刘秀没说话,李通派侄子悄悄去长安,告诉父亲,我要举事,快跑。

李父当然想跑。

朋友劝道,今天跑了,明天就通缉你,你长得这么高大醒目,能躲多久?不如趁现在他们还没反,你先自首,诣阕请罪,也许可以免祸。

李父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上书自首。但公文旅行还没走完,李通这边就走漏了风声。

政府方面立刻采取专政措施。

李通逃亡,族人被执。

地方上的干部报告中央,说李通谋反,主犯亡逸。王莽很愤怒,立囚李父。

这朋友很义气,上书为李父求情,说他闻子欲反,不敢逃亡,立刻向组织自首,这就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我愿和他一起,去劝降李通。如果李父真的有二心,我就让他向着京城的方向自刎谢罪。

这种话,王莽信了。

但这时,逃亡的李通已经组织起新的军队,与官军交战。消息传来,王莽大怒,立诛李父及其友人。

李氏一族在京城及南阳者,皆被杀。地方上做得尤其彻底,李家门宗六十四人,一律焚尸弃市。

李通只有革命到底这一条路了。

好在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作为这场革命的先行者,无论是在绿林军方面的朝廷中,还是在刘秀单干以后,李通混得都还不错。

刘秀地位越来越高,颇感形势逼人,再回想起举事当初的谨慎,不免有些难为情。于是,便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通。

意思是,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家丑”不可外扬。

在战争年代,刘秀还是比较信任李通的。

他每次出去打仗,都是命令李通居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公室,起学宫。但有时事急,也会让他统帅大军出征。

二人合作颇为默契。

但刘秀略定天下之后,李通却忽然变得低调起来,他上书说,我病了,想回老家歇歇。

对此,刘秀高度重视,立刻召开中央扩大会议,让公卿群臣都议一议这封信。

有刘秀坐镇,大会的风向一直很稳定。

官场经验异常丰富的大司徒侯霸发言说,李通在革命中表现出的素质,比之伊尹、吕尚、萧何、曹参,都毫不逊色。

安不忘危,说不定什么时候,组织上还会需要他的才华。这样的功臣,得留在中央啊。

“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

意思是,就近看住李通,以富贵消磨之,也让功臣们都安心。

大会很顺利地做出了决议,宣布李通是革命元勋,“助成大业”,是伟大领袖最亲密的战友。

决议特别指出,别的功臣,都是为起家而革命,而李通,却是为革命不惜破家灭宗。如此豪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样的革命者,组织上永远都需要。

应该说,这是一份让李通哭笑不得的政治荣誉。

李通做了宰相后,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刘秀总是好言抚慰,让他带薪休养,不许辞职。

史书上说,李通一直留在京城,过着恩宠无比的生活,他死的时候,皇帝和皇后都去吊唁、送葬,谥曰“恭侯”。

这是对二号人物最得体的组织结论了。

有好事者议论说,李通这个人实在是很喜欢搞革命,组织上是怕他抑制不住革命激情,为革命而革命,再搞出新的革命,才不放他回老家的吧?

刘秀只笑道,你们这些人啊,真是想多了,领袖就不能有一两个老哥们吗?难道非得干掉二号,才算是正确的组织生活吗?


    关注 深入敌后搞一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