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啥也学不会,交的都是智商税?

 

嗯...





这几年,知识付费大行其道,喜马拉雅、知乎、分答、逻辑思维、好好说话等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意见领袖现身说法,一片繁荣景象。实不相瞒,投融君因为写不出文章,也听过几次,结果怎么样?看看文章阅读量就知道了。

身边很多朋友也都为知识付费课程买过单,一年花上好几千的人都有。但是绝大多数最后的反馈是:并没有什么用。有一位朋友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一开始充满了激情和正能量,买上几十个课程,认真做笔记,还买了一堆推荐的书,后来觉得麻烦又干脆买了个kindle付费下载电子书。在别人约会、吃饭、玩游戏的时候认真学习,觉得自己赚到了。

可是到后来,他觉得不对劲了。每次听完课都觉得收获满满,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为了学习牺牲休息的时间,每天觉得很累想放弃,但没有完成课程又觉得很焦虑;更可怕的是,他觉得自己相比于那些下班后放纵自己的人,好像并没有领先他们多少。坚持了一段时间,当初的鸡血已经用完,那些买来的书、新买的kindle渐渐都积了灰。什么升职加薪、提高生活品质、充实自己活得从容自在,什么都没变,只变得更焦虑。
kindle最佳用途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究竟是哪里不对?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课程都在讲些什么。



观看这些课程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大多是“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字眼。看得你热血沸腾,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大V花大量时间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简直太有性价比了。但是打着鸡血听完之后呢?生活不会快速改变,知道了这些所谓秘籍之后,要真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背后要花大量时间去努力。Scott Young在他的《如何高效学习》里面也说了: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看到自己买下来的密密麻麻的课程,却一个都想不起来讲了什么,这让你更焦虑,因为所有的花费好像都是一场空。事实就是如此,再多再宝贵的知识,没有真正去思考去行动去实践,等于白听。

还有很多是课程本事的问题。有些课程看似化繁就简,让人一看就懂,其实是将问题简单化了,将内容精简化了,将过程缩减化了。很多讲座就是围绕经典书籍的部分内容来讲的,你听到的是各种碎片化的内容,杂乱零散,没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不要说去运用了。还有些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换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新概念,你觉得新奇要去听一听,其实都是以前的道理。

所以花这么多时间听大V们包装各种概念变着花样忽悠你,不如沉下心来多看看经典,能让你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了解得更透彻,还更省钱省时间。

投资经典书籍《穷查理宝典》
你读过很多励志文章,告诉你下班后的三小时决定了你和别人能拉开多大差距;工作竞争太激烈,升值加薪太慢,你总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让你觉得自己仍在不断进步;看到那么多人靠知识靠专业靠兴趣,实现财富自由,你羡慕又嫉妒,觉得自己每天做着讨厌又无趣的工作简直在浪费生命。

这样的焦虑感促使你不断地去花钱花时间听讲座、买书,订阅各种公众号专栏,看各种干货。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其实并不是真的在学习知识,只是在花钱买体验,让自己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提高的体验,从而缓解焦虑感?

我们面临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分钟产生的数据等同于人类起源到2003年这四百万年所积累的数据。世界变化太快,互联网风口一个又一个地换,人工智能兵临城下,陷入信息焦虑和成长焦虑之中的你,害怕错过重要资讯,怕成长不够快,担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你遇到了瓶颈并迷茫,但没有人带路;你很着急,需要又快又简单的方法。于是各种付费社群和知识分享平台利用了你的这种求快抄捷径的心理,收割着“韭菜”。
花钱买买买改变不了命运,即使买的是知识

不如聚焦在自己的主干上,清楚自己要什么,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系统学习,形成能力树;

在可触及的资源上,选择最好最优质的,多读经典,即使过程有些艰难。要知道,艰难学习的门槛就是你的技能的护城河,能带给你更多竞争优势;

深度学习,实践运用很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会知识的样子。



最后摘自网友一句话:求知,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既有遍布荆棘,也有鲜花绿草,唯独没有捷径。共勉。



  • 健身房一直在你背后下赌注,你不去,它就赚翻了
  • 新品“分期购”即将上线!投融家消费金融布局又落一子!
  • 如果有了廉价房,你还逃离北上广吗?
  • 前半生已经够累,后半生还要为孩子而活
  • 我的改变,只因为你!投融家品牌全面升级!




↓快来赚钱啦!


    关注 投融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