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鄞州的两大谣传 你还在迷信传播吗?别傻了!

 

“宁波发布”,来删文呀!...





鄞的名称来源于赤堇山?
前些天,“宁波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揭秘!宁波10个区县(市)地名由来,最地道的宁波人都不敢说全知道!》,关于“鄞州”地名的来源,它是这么写的:
这个说法,来源已久,传播甚广,大有固化之势,连“宁波发布”这种官方平台,也不小心落入了以讹传讹的窠臼。

人类总喜欢探究生养自己的家乡的过去,因为如此,从古至今,试图诠释“鄞”地得名由来的也为数不少。历史上关于“鄞”来源的说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赤堇山”说。东汉的《吴越春秋》:县有赤堇山,故加邑为鄞。

二是“堇草”说。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夏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

三是“王鄞”说。元代曾坚的《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秦始皇派王鄞来甬东驱鬼移山塞海,遂以王鄞之名命名县。

据查,“鄞”字最早出现的文献典籍是大约春秋时代所著的史书《国语·越语上》,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写到:“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今诸暨一带),北至于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今衢州一带)。

其实,“鄞”作为地名的本义为何,跟“句无、御儿、姑蔑”等地名一样不详,都只是古越语的音译而已。

  鄞地一带,当时被文明开化的中原视为遥不可及的东夷,“yin”只是一个古越人对自己居住地的语音认知。而当时有文化的中原人在与东夷人的交流中接触到了“yin”,就用已有的“鄞”字把它记录下来,所以这是个注音字。

  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原人用“银”字来记录“yin”,那么如今就是银州了。

清朝学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姚、暨、虞、剡,亦不过以方言名县,其义无得而详。”以“鄞”字命名鄞县何尝不是如此。

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鄞县志》在第一编“政区”第二节“县名”中提出了“鄞,越语地名,本义无考”的观点,就是说鄞只是一个地名符号,没有什么含义。

常见的《新华字典》里对鄞字的注释也只有“鄞州,在浙江省宁波。”没有更多字义解释。
正如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在《萧山方言趣谈》中说:“古代越人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部族,现在留下的古代越词越语,都是越音汉译。”“正是因为越语汉译,所以后来进入这个地区的汉人,往往望文生义,用汉义解释越语。例如以汉人传说中的尧释余姚、舜释上虞之类。”

后人限于学识和爱乡情结,以及民俗因素等,往往以汉义解释古越语的音译字,这种望文生义的结果,便会产生诸如“赤堇山”等后人强行赋予的含义,自圆其说,牵强附会,以讹传讹,流布极广,几成定论。

打个比方:中国人把英语sofa音译成沙发,你不能用汉语的字面意思再反过去解释沙发是什么意思。沙发就是sofa,不是“沙子里的头发”。同理,鄞州的鄞就是yin,不是“堇草加邑为鄞”。

综上所述,“鄞”作为地名的来源,是古越语的发音。“鄞的名称来源于赤堇山”的说法是假的。
鄞江曾是鄞县的县治?
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鄞江镇划入了海曙区,于是有不少人哀叹“鄞州的根断了”“新鄞州不配称为鄞”等。他们的理由就是“鄞江曾是鄞县的县治”。
2017年1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在《宁波考古60年》讲座时提到,在城市考古方面,发掘了句章古城、明州古城、慈城古城、奉化古城和鄞治古城。考古证实了句章古城没落后,宁波先民直接迁徙到了明州古城的位置,而不是像部分地方志中所说的,句章古城到明州古城中间还有个小溪(鄞江)古城过渡。

“小溪古城”说曾被视为主流学说

王结华说,目前学界关于历史上宁波港城变迁路线之研究,以唐代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在今宁波市区鼓楼一带修建明州子城为时间界限,可以分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关于长庆元年之后宁波城市与港口的发展,都没有什么争议;但关于长庆元年之前宁波城市与港口的发展问题,各家观点并不统一,具体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一、有学者认为,早期宁波城市的演变路线是:句章古城→小溪古城→明州古城。南宋以来部分宁波方志及今人研究亦多持此说,如明代张时彻等撰《嘉靖宁波府志》、中国书局1995年版《宁波市志》、1996年版《鄞县志》等。

二、也有学者认为,宁波早期的港城演变路线是这样的:句章古城(古港)→城、港分设于小溪与三江口→明州古城(古港)。此说以郑绍昌著《宁波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和傅璇琮主编《宁波通史》(宁波出版社,2009年)为代表。

三、还有学者认为,早期宁波的城市变迁是这样的:句章古城→明州古城。

现有考古证据不支撑“小溪古城”说

小溪,唐代称光溪镇,宋代称为小溪镇。小溪位于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一带,自古以来就是进出四明山区的重要门户。

据王结华介绍,2011年以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鄞江镇一带持续开展了三年多的调查、勘探、试掘和遥感考古工作,寻找小溪古城,特别是针对得名甚早、说法最多的“古城畈”地块实施了重点发掘工作。已知的考古结果显示,虽然在鄞江镇北、西、南三面山地皆发现了两晋时期的砖室墓葬,但墓葬规格普遍不高;在该地块,虽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码头、道路等遗迹和众多同时期的陶瓷类遗物,在晚期地层中也出土了少量的唐代越窑青瓷器物,但没有发现单纯的唐代以及时代更早的文化堆积层,更未找到任何明显的地面或地下城址迹象。此外,明末清初学者高宇泰所著《敬止录》中有关于明州治于鄞江镇“高尚宅”的记载,但考古人员在“高尚宅”进行的试掘也没有发现唐代或更早的文化堆积。

从目前的考古情况看,至少在地方志书指认的可能埋藏有古代城址的“古城畈”地块、“高尚宅”地块、“悬磁村”地块及凤凰山周边,并没有发现任何城址迹象,从而基本排除了历史上这里曾建有古城的可能。

它山堰建成前,小溪不适合人类聚居

也有学者从地理环境和水利条件角度进行分析,对小溪古城存在的可能性表示质疑。鄞江地处鄞西平原与四明山区交界地带,地势狭隘,汛期来临时,来自四明山的雨量高值区的东向水流多汇集于鄞江镇,其水患威胁可想而知。因此,在唐朝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它山堰水利工程建成投用之前,要说政治中心建于此地,显然于理不合。
王结华表示,现在一批学者认为,句章古城在东晋时期因战乱废弃后,宁波先民并没有迁址到小溪(鄞江)一带,而是直接迁到了明州古城的位置。所谓“小溪古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小溪古城”历史上不存在。“鄞江曾是鄞县的县治”的说法是假的。

多学点历史、学点文化,真好!

关于鄞州的两大谣传,你就别再迷信和传播啦!

【宁波琅琊榜】更多宁波谈
★啥?边远象山要撤县设区!高瞻远瞩还是好高骛远……

★宁波中心城区有多大?部门说法打架!看看你算不算城里人

★黄鹂新村怎么还不拆?何时拆?官方说法来了!

★后塘河以北地块房屋限期搬迁 宁波人离明湖时代又近了一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


来源:百度百科、宁波晚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观【宁波琅琊榜】所有文章


    关注 宁波琅琊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