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惹人厌的熊孩子,为什么越看越顺眼了……

 

这是真正让育儿更轻松、让我们自己更幸福的方法。...

有位朋友最近很低落,听说我是正面管教讲师,找我出出主意:

“大家都说我9岁的孩子有暴力倾向”,她边说边垂下了头,“她是个女孩,但在学校总是犯事儿、打架,好几次还把同学往死里打……

现在家长看我的眼神都是很可怕那种,老师也说我家孩子‘没救了’,可能有多动症,我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我想转学,但怕还是一样。”

确实是很特殊的一个情况,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焦虑与无助。因为交流时间特别短,去掉共情、安慰的部分,我提到了两点,在她眼睛里逐渐看到了光芒:

1)  是不是多动症,需要医学手段来鉴别,即便真的有多动症、暴力倾向,这样的孩子并不是“问题”孩子,而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们如果带了一个“标签”去看孩子,认为孩子“有病”,那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个“病人”。

而从有“特殊需求”的角度看,就完全不同:虽然她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做了不恰当的行为,但孩子真正想要的,仍然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尤其是当老师、同学如此排斥自己时,她对于被关怀、被爱的渴望,其实更强。



2)  这真的是个“只惹麻烦、无可救药”的孩子吗?我问她,“你的孩子有什么闪光点?”她说:“她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尤其是感兴趣的内容,能钻进去,很专心。”

多好啊!我告诉这位朋友,如果我是她,会接受孩子表达愤怒、与人沟通的方式,和一般人都不同,甚至一定会在某些环境中带来麻烦。

但我也会告诉孩子:尽管我也为此烦恼,可我相信,你的身上,有其他孩子没有的特质和闪光点,我想帮你找到适合的环境、教你具体的方法发挥优势,而不是批评你、放弃你。

朋友一连说了好多个“谢谢”,我知道,她眼睛中的光芒和那团湿湿的雾气,是因为终于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对孩子的否定中,找到了积极的视角,而人一旦有希望,就会突破“作茧自缚”的模式,有更多内在的、去改善的驱动力。


最近收到太多妈妈的求助:都对孩子给的各种挑战感到头痛、或者对自己现状各种不满。其实我偶尔也容易盯着自己“做不到”的那部分:

这大概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

当孩子考了98分,很多父母会说,“这2分怎么扣的?”而不是“98分!真不错!”

当孩子考了10几名,很多父母会说,“你看看你前面还有那么多比你考的好的,琢磨琢磨还差在哪”,而不是“这次你进步了”……

时间长了,我们在长大成人、甚至做父母后,也容易带着关注“缺点”、而非“优势”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孩子,这无形间,其实阻碍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积极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研究:“洛萨达比例”。它通过研究公司会议所有的对话的大数据发现,在一个公司里,当积极与消极的比例大于2.9:1时,公司就会蓬勃发展;低于这个比例时,公司的经济就会不好。

用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用同样的方法统计了夫妇在一个周末里的谈话,发现如果积极和消极的比例低于2.9:1,就意味着这些夫妻要离婚了,而为了获得紧密和充满爱的婚姻,需要5:1的比例——对配偶的每句批评,都要配有5句积极的话。

忽然想到,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长期盯着缺点、孩子“做不到”的部分,比如“做个作业也能这么马虎?!”、“竟然又尿到裤子里!不是早就该学会自己上厕所了吗?”孩子可能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吗?


想让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其实很简单:我们自己,要有一双慧眼,懂得关注到优势、积极的一面。

说说我训练自己优势视角的心得吧:

1[b]每天积极三件事

晚上睡觉前,花5分钟时间,想一想今天经历了哪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简单记录下来。

这三件事不需要惊天动地、感觉不错的就好。哪怕再糟糕的一天,也总是找得到,比如:

虽然今天工作处理不大顺,但是“我今天准时下班了”,因为“我之前进度掌控的不错,让我不用紧急加班、明天还有时间处理”;

“我今天翻了两页书,因为我有求知欲”;

“我新买的玩具给孩子玩她很喜欢,因为我很会挑。”



我自己记了一段时间、也打卡过感恩三件事、每日小确幸、每日精心时刻,发现自己不仅感知幸福的能力在提升,而且还会愿意去主动安排一些好事儿。时间长了,就更容易用积极的视角去看问题。
2[b]转化语言、转化思维,变消极为积极

少说否定的语言,多说正向的词。当觉察到脑海中的负向想法时,想办法训练自己用正向的表达,比如:

负面——“我今天上秤发现自己又胖了。”

正面——“嗯,好在我脸还挺瘦”、“我可以穿宽松点的衣服修饰下”、“我瘦身的进步空间很大啊!”

负面——“熊孩子脾气太爆了,总是不听话。”

正面——“这个孩子至少懂得抒发她的情绪。”、“她这么发脾气我都能不发火,我可真厉害。”

负面——“这么简单的英文歌,教了很多遍了还是不会!”

正面——“至少我学会唱了,我可真有耐心。”、“对比之下,他学中文的确实还挺快的,孩子这方面的语言能力很不错。”



3[b]多渠道识别自己的优势、尝试发现孩子的优势

基于50年、多达200万人的大数据研究,盖洛普公司有几套优势测评工具,分析了34个帮助人获得成功、拥有效能的主题:



还有一个测评叫VIA,“突出优势行为的价值”,识别优势能力和品质的,比如善良、洞察力、谦逊、自律、领导力……

它们的好处是,让我们能积极关注自己的优势,然后拓展到孩子身上。比如我做了测评,也去参加了天赋优势工作坊(可关注公众号:殷睐学堂),发现我的学习、思维、积极等主题很靠前,这些优势一直在帮助我做事,我也更容易带着优势视角去看待女儿:

比如前天我带小叶子爬山,发现她对动物很有兴趣,不仅能识别出来是什么动物,还能通过之前给她看过的绘本、讲过的内容,描述出简单的特征,例如蝴蝶会飞、很美;变色龙尾巴长长的、会变色……

——这不正是好奇心、友善、观察力、关联的能力和优势吗:)

真正让育儿更轻松、让我们自己更幸福的方法,不是不停的修正缺点和短板,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积极、优势的那部分:

让厉害的地方更厉害,才是成长的加速之道;让本该“被看见”的特质天赋被“看见”,我们和孩子,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作者介绍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我和老公一起“搞事情”!孩子笑了,父母却哭了……

孩子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千万别嫌麻烦错过了敏感期!

不要再把我们儿时深恶痛绝的,加诸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孩子摔倒受伤,这样“安抚”是错的!

“等孩子长大就好了?”明明是就晚了!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关注 慢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