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秋拍 黄金年代:吴大羽笔下的永恒“势象”

 

吴大羽构建了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以一个人的美术史,填补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









北京匡时2017秋拍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 3796

吴大羽 无题—106

约1980年 布面油画

51×36.5 cm

展览:吴大羽文献展—被遗忘、被发现的星,中国油画院陈列馆,北京,2015年

出版:《吴大羽》,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5年,p153

RMB 5,500,000-6,500,000

追溯西方抽象艺术的的起源,可以至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他是第一个将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带往抽象的画家,也是对吴大羽影响颇深的画家。今天我们把抽象艺术理解为颜色和形式的艺术时,才能更好的体会塞尚对于色彩的精辟理解。这影响了其后立体主义、至上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吴大羽创作了堪与西方同时代大师相媲美的抽象艺术作品,构建了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以一个人的美术史,填补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过去曾以为,195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现代艺术完全停止了发展,但通过吴大羽来回溯,说明现代艺术运动并没有停止,仅是成为潜流,而不是断流。这种学脉,又被赵无极、吴冠中以及朱德群等学生后辈所继承,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吴大羽现代抽象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家吴大羽
吴大羽是国立杭州艺专黄金时期的缔造者之一,他与林风眠、方干民等人一道,为中国现代艺坛培养了吴冠中、赵无极等优秀人才。他们参与了中西艺术碰撞、对话、融汇最重要的历史进程,开启了现代中国艺术的一个方向。

吴大羽与林风眠、林文铮


吴大羽理应得到历史的尊敬与铭记,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吴大羽在建国后的艺坛上几乎销声匿迹,那时他连作画的最基本条件也不能保证。晚年他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说:“我由于条件有限,缺乏作画的材料,只能画了刮,刮了再画,不断覆盖,所以没有完成的作品。”即便如此,吴大羽也没有对时代潮流作出妥协,放弃自己的艺术理想,而是依然固守自我的选择,并在晚年达到他创作的巅峰。

吴大羽《无题-106》局部
《无题--106》是吴大羽晚年创作的一系列抽象的无题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和他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其它作品一样,画幅上没有签名及日期。总体而言,它们是以花为主题,但其创作心态已经完全超越功利与得失,进入到诗心自然流淌的自由境地。整个画面以蓝、黄、绿调子为主,色彩的团块、线条的走向不可捉摸地繁复累加,笔触或短或长、或直或曲、或浓或涩,恣肆率性,奏出一曲纯形、色构成的欢愉。
1929年,《亚波罗》杂志第八期刊登的吴大羽作品《春》
吴大羽晚年创作的面貌其实早在他留学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那时欧洲的艺坛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现代绘画流派轮番登场,这些流派所倡导的理念,契合了吴大羽的个人气质与兴味,他将对现代主义的研究自觉地追溯至塞尚。回国任教以后,他仍然继续对西方艺术的探索,并担任起传播者的角色。他的学生朱德群回忆,吴看画时常说不要太注意透视,要多注意颜色光线黑白的对比。这正好符合他所强调的“对形体的恭顺,无益于掌握形体,美的出现在形象与心象之间”,“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也就是说,客观物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内心激起的波动以及对感觉的传达。
吴大羽与吴冠中及朱德群的通信
在这时,吴大羽已经将他在中国写意传统中所得到的启示融入自己的艺术哲学:“中西艺术本属一体,无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灵的彻悟。”他逐渐总结出一个最高的审美范畴“势象”,他在给吴冠中的信中自陈:“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隐晦的势象,这势象之美,冰清月洁,含着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势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正因为对“势象”的有意追求,使吴大羽的画得以独立于时代的风潮,显露出卓绝的个性。
匡时2017春拍 吴大羽《绿韵》,成交价RMB 9,200,000
吴大羽是中国现代少有的纯粹艺术家之一,在一个现实步步紧逼的历史氛围里,他逐渐退回到内心之中,享受着一种灵魂的丰饶和自足,按照艺术的法则运行着生命,遗忘、孤独和隔绝,反而成就了他对宇宙箫声的聆听。从某种意义上说,像极少数那一代知识分子一样,他的艺术观念已经转化为处世的哲学: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状态下,出入于东西方文化,并试图在自我的限度内调和它们,表面看来是温和的退让者,却有着殉道般的宗教情怀。因此,吴大羽的可敬决不仅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毋宁说更为主要的可能是因为他和他这样的艺术家存在,才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守住了底线,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如何评价吴大羽的意义都不为过。




    关注 北京匡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