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场让观众为你尖叫的PPT演讲?

 

嗨翻全场的PPT演讲是如何打造的?...



预计完整阅读本文需流量 310KB
请放心食用~
专业解读发布会PPT的涛哥又来了!

今天要讲的是上个月小米电视的一场发布会。

正好借此来分析,应该如何抓住用户痛点,

打造一场让观众为你尖叫的PPT演讲。


3月21日,小米电视召开了发布会,王川表现不过不失,也贡献了一些自杀式演讲的片段,但这并非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

事实上这场发布会的现场效果还不错,亮点在于后半段的人工智能环节。



这段人工智能识别的演出效果较佳,但这个功能真心称不上实用。

这是非常典型的定义用户痛点的案例,本质上是把包装成了爽点

毕竟看似不可思议的花俏功能,对于大多用户只是可有可无罢了。这种思维模式无处不在,也非常值得思考借鉴。能不能通过合理的演示编排,塑造演示魅力占领观众心智呢?
用户需求与痛点 / 痒点 / 爽点
先来认识这三个点是怎么回事。

在需求分析领域有一个著名分析工具—— KANO 需求模型,它将用户需求分为五类。
基础型期望型需求就是字面意思,不难理解;

魅力型需求是指超出预期的惊喜,我们感受到的「爽点」,大多出自这里;

无差异需求对于用户来说有没有都可以,而反向型需求是画蛇添足的需求,会招来用户不满。

如果用痛点 / 痒点 / 爽点与这个模型对应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需求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
在发布会上,诸多厂商一直在强调解决用户的痛点,随着产品的进化,用户对于痛点的感知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用户对于需求有主观的固有认知,也会发生改观,进而萌生新的需求。

来看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十几年前,没有随身携带的设备可以留存眼前的影像,这可能是很多用户的痛点;

手机普及后,拍照不清晰又成为了新的痛点;

如今,我们对于手机拍照功能的痛点也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浏览照片卡顿是痛点,有人认为没有美颜是痛点,有人认为暗环境成像不足是痛点……



在这些人看来,其他人眼中的痛点,其实只是痒点。如果追溯到十几年前,在基础功能没满足的前提下,这些分歧更是微不足道。

十几年前,拍照的细化功能还只是 无差异需求,现在变成了基础型期望型需求;而当初对于手机拍照功能的渴望,也从期望型魅力型需求变成了如今的基础型需求 。

如果产品迭代速度超过了用户对于需求的感知,就需要借助外力让「需求」加速进化。

为什么我们会被一些演讲打动?因为我们被演讲者改变了对于需求的认知,并产生了认同感!

本来我认为雾霾顶多让我咳嗽几下但不致命,结果看到了《穹顶之下》……
本来我认为笔记本电脑也就这样了,然后我看到乔布斯从纸袋里抽出了 Air……



本来我认为电动汽车都是玩具,然而却被特斯拉的加速度吓到……



演讲人要做的是——

  • 重新梳理 / 挖掘用户需求
  • 将低维需求定义为高维需求
  • 帮助观众提升认知效率
用户惊喜在于超预期体验
要善于制造「魅力型需求」
厂商为了让更多用户接受他们定义的痛点,为了让用户认为这就是他们迫切需要的,通常会策划一个个超预期的惊喜。

一开始我们说小米电视发布会将痒点包装成了爽点,其实是将观众的无差异和期望型需求,升维成了魅力型需求。
魅力型需求让观众惊喜,进而影响他的行为动机。

例如,原本用户的购买(支持行为)动机可能是——



被演讲者重新定义的魅力型需求打动之后,购买动机可能变成——



所以小米电视发布会的幻灯片反复在强调的是——





在科技进步、痛点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塑造魅力型需求是影响观众心智的关键所在!

而制造爽点,有时并不困难。

我在以往文章分享过这个案例——

现场观众一旦进入了特定情境之中,他们关心的并非功能实现的难易,而是有没有超越他们的预期,或是解除疑虑。
观众得知 iPhone 7 会附送转换接口,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情不自禁开始鼓掌。

小米电视发布会的方向是对的,但逻辑和演示手法与高手相比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今天主要分享了魅力型需求对于观众认知的影响,不妨思考一下——同样是把痒点包装成痛点,老罗的锤子发布会有什么不同?
顺便一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徐娇,求科普……





点击【阅读原文】,快来和 47000+ 学员一起 PPT,更多系统化知识等着你哦~


    关注 秋叶PP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