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太仓名园——弇山园景点详解

 





历史悠久的太仓弇山园,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王世贞的私家园林。下面来介绍一下南园内的主要景点。

大门


弇山园大门是一栋三开间歇山顶仿古建筑,古朴端庄。
点头石


走进弇山公园大门,迎面看到的太湖石假山叫做“点头石”。为什么叫“点头石”呢?这来自佛教故事“生公说法”

佛教故事“生公说法”

“生公”是晋朝和尚,俗名叫魏道声。他自小出家,苦读经书,研究佛学,精通佛典,才华出众,人们尊称他为“生公”。

生公在京城本来很受皇帝器重,但却遭到朝廷大臣的妒忌,他们诬告生公是邪教。皇帝信了谗言,就把生公赶出京城。

生公到处云游。传说他云游到苏州城,看到虎丘山风景不错,就留居下来传经布道。苏州人听说虎丘山来了高僧讲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在百姓中传开了。生公讲经受到空前的欢迎,但是苏州知府怕冒犯朝廷,便下令把听经者全部赶走。于是生公就把石头、池水、群花当听众,继续讲经。生公讲得精彩,据说听得顽石点头,池水充盈,花儿绽放。后人以“生公说法”来比喻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服口服。

因为王世贞笃信佛教,所以他为园景命名时,就借用了故事中“顽石点头”的寓意,把这太湖石假山取名“点头石”。
铁釜


点头石西侧的石亭下有一口铁釜。釜,就是我们现代的“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正是这个字。可是我们眼前的这口“锅”实在太大了。先人用它来煮什么呢?

此釜为元代苏州造船厂遗物。据《金石记》记载这“铁釜圆径六尺三寸五分,口围二十尺,腹围十七尺,边阔四寸九分,厚二寸四分,高四尺三寸五分”。折合成目前通用单位即:铁釜内径164厘米,深87厘米,厚5.5厘米,口边阔7厘米,重达数吨。相传元朝时用这铁釜煮海船上使用的篾缆。篾缆,就是船上用的缆绳。古人将篾缆盘置于釜中,用桐油浸泡它,这样可起到防蚀耐用的功效。

元代时的太仓,海运已经相当发达。当时京城所需的粮食等物资有一部分就是由太仓海运至京城的。那时所需的篾缆很多,所以这样的铁釜很有用武之地。
通海泉


和铁釜对称,在“点头石”东面的石亭下是一口古井。这口井,是明代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太仓人张宗源开凿的。算来这口井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口井旁边的标识牌写着“通海泉”。为何称其“泉”呢?这是因为这口井有个特别之处,遇到再大旱灾,它照样不干不涸。人们夸其通海,故谓之“通海泉”。因为这井口有4个井眼,我们当地俗称为“四眼井”。这口井的井水口味甘甜,至今仍有人喜欢来此汲水饮用。

元代铁釜和明朝通海泉,现在都已列入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
分胜亭


这分胜亭,古书中有记载。王世贞在他的《弇山园记》中写道:“由此东弇之胜始显”。意思是说,从这个亭子开始,弇山园中的胜景就将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分胜亭设计得恰到好处。你看,它西面的圆形镂空拱门,巧妙、朦胧地遮挡住我们的一部分视线,避免了我们一进园子,园中的景物就立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园林讲究朦胧美、意境美,为了制造出这样的意境,造园大师创造出很多造景手法,这种不让游人一进园门,就看到园中最好的景色,而是让游人一路走下去,美景逐渐展现出来,从而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魅力。这种造景手法叫做“抑景”,即“欲扬先抑”。

从分胜亭分出两条道路,一条通往弇山堂、知津桥;一条由长廊直至园林中部。我们先走长廊。请大家由长廊往西北小飞虹方向走。一边走,一边听我讲解。
长廊


廊这种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常见,非常具有中国的建筑特色。我们正在行走的这种长廊叫做双面空廊。双面空廊就是廊的两侧都无墙,可以观赏到两边的景色。大家注意左侧,我们可以看到百年古树“悬铃木”、湖心亭等;再看右侧,我们可以看到漂亮的廊桥——“小飞虹”。这小飞虹与苏州名园拙政园的著名廊桥非常相像。我们绕走小飞虹即可来到弇山园的主体建筑——弇山堂。
弇山堂


我们面前的弇山堂为移建的清朝早期建筑。这是太仓老城区改造时,太仓市政府把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王掞的保素堂做了保护性搬迁,于2003年移建于弇山园中,更名为弇山堂。

弇山堂高近10米,面阔5开间,面积约300平方米。弇山堂屋顶建筑形式为歇山式,正脊两端为鱼龙对峙,斜脊为双狮捧绣球。在我国古代,屋顶的建筑形式是有等级、尊贵之分的。歇山式屋顶形式是仅次于皇帝才可以居住的庑殿式屋顶,属于第二等尊贵的屋顶建筑形式。整个建筑端庄、高敞、堂皇、气派。

迈进弇山堂,大家注意看,堂内雕刻考究、精美,梁架上的抱云山为典型的香山帮匠人工艺,额枋的木雕有梅兰竹菊图案与双桃石榴等。左右两侧的花窗大家一定留心观看一下。从花窗往外望去,你会看到一幅朦胧、明媚、和谐统一的画面。
王掞


在这里顺便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原屋的主人王掞。前些年很火的电视剧《康熙大帝》中一位白发苍苍老臣,太子胤礽(reng)的老师,他就是康熙年间的鼎鼎有名的内阁大学士,弇山堂原型——保素堂的主人王掞。
望海峰


走出弇山堂,与堂门正对的太湖石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花石纲遗物——望海峰。

望海峰为整块的太湖石。远远望去,其形状如奇兽翘首遥望大海,故称为望海峰。如若侧看有人认为像观音,妙相庄严,因此又有观音峰的美称。也有人认为此石侧看如百岁寿者,因此也有“老人峰”的称谓。

相传此石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明朝时为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所有。1956年由太仓政府移至此园中。半个世纪中,望海峰曾三次移位,最后定位于弇山堂前,为其找到最恰当的地方。

望海峰与弇山堂两者的布局很有讲究,它们相得益彰。你站在弇山堂门前看到望海峰的正面,若站到望海峰那里看到的也是弇山堂的正面,这种构景的组织手法,在园林布局中叫做“对景”。对景是强化景观效果的组织手法,这样可以取得端庄匀称的观赏效果。

那么这块太湖石美在哪里呢?大家知道太湖石的品评标准吗?品评太湖石有著名的4字标准:瘦、透、漏、皱。这说的是要从石的姿态、孔眼、肌理、情貌四个方面来品评太湖石。望海峰从这几个方面来品评,都不愧为石之精品。
枕莲池


枕莲池曾是王世贞最爱的地方之一。他在《弇山园记》中写到,坐在这里“每春时,不酒而醉;长夏醉而临池,不茗而醒”。流进枕莲池的小溪,名曰“小罨(yan3)画溪”。横跨小罨画溪的石桥为“知津桥”。这些溪名、桥名均为王世贞所起。

下面请大家随我沿廊桥(小飞虹)去观赏园林的中部景观。沿廊桥(小飞虹)以西,我们来到文漪堂。
文漪堂
文漪堂西临小溪,东依长廊,因溪水随微风荡漾掀起涟漪波纹,故名曰“文漪”。这是一座3开间硬山顶建筑,曾是王世贞的书画室,现在为太仓书法协会活动场所之一。
振屐廊


“振屐”就是“跺跺鞋子”的意思,振去鞋子上的尘土。为何要在这里“振屐”呢?

原来明朝时到王世贞的弇山园游玩,人们最常走的大门,是现在弇山园西边入口。从西边大门进得园来,一路游览,兴趣盎然,走了很久来到这里,意兴阑珊,要从这“后门”(即我们现在的前门)里离开了。在即将要走出园林时,自然要振去鞋子上的泥土了。
琼瑶坞


琼瑶坞原是王世贞种桃树、李树、梅树的地方。每到春季,这里开满了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在我国古文中,“琼”说的是红色,“瑶”指的是白色,所以这里起名叫琼瑶坞。
知趣轩


知趣轩是一幢临水建筑,它小巧玲珑,开敞精致。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轩,这种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常见,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拙政园的“听雨轩”等等。知趣轩匾额“临池”二字十分点题,人们闲暇时可以坐在知趣轩内四周的美人靠上临池赏景、休憩。
湖心亭


知趣轩南侧有亭翼然,亭子三面环水,故名曰“湖心亭”。亭上匾额“云闲”二字,使得游人越发感觉远离都市的烦躁了。湖心亭南以曲桥贯通两岸。
快览亭


爬上前面的土坡,我们来到“快览亭”。这里是弇山园南部最高处。站在快览亭回望东边的知趣轩、湖心亭,遥望北面的墨妙亭、墨浪桥、天镜潭、浮玉桥,以及侧看西南面的太湖石大假山……,园中美景快速尽览于眼中。
大假山


据王世贞《弇山园记》中记载,弇山园共有西弇、中弇、东弇三山。这三座山,各有千秋;其中“中弇”,以石胜,为明朝垒石大家张南阳张山人作品。据史书记载,张南阳张山人,是上海人,明朝非常著名的建造园林大师。他的作品,意象既含蓄凝重,又飘逸豪放,代表作品是上海的“豫园”。
天镜潭


太湖石大假山山脚下的一湾潭水,正是“天镜潭”。天镜潭这个名字取自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里王世贞借月亮如明镜般光亮,来比喻潭水的明洁。
墨妙亭
沿天镜潭边一路北行,路过“憩思轩(扇形轩)”,走过墨浪桥、浮玉桥,右侧隔水相望的就是太仓著名的景点——墨妙亭。



这墨妙亭,并不是王世贞弇山园中的景物。据太仓地方志记载,墨妙亭原在太仓城北淮云寺中,始建于元朝延佑5年(公元1318年),距今680多年。1983年3月,墨妙亭重建于此。为什么起名“墨妙亭”呢?因为这亭中珍藏着赵孟頫的墨宝。

赵孟頫何许人?

赵孟頫,是我国元朝初期著名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大家都知道,我国楷体书法有四种字体非常著名,它们是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再就是这赵孟頫的“赵体”。他们四人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那么他的墨宝怎么流传到太仓的呢?

据太仓地方志记载,当初建筑墨妙亭的是元朝的浙江军器提举官顾信。顾信和赵孟頫私交甚厚,曾经拜赵孟頫为师,潜心学习书法。延佑5年(公元1318年),顾信辞官回归太仓,临别时赵孟頫特地写了陶渊明《归去来辞》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书法作品为他送行。顾信对老师的临别赠馈特别珍爱,回到太仓后立即勒石供之,并在淮云寺内建造碑亭珍藏这两块碑石。因赵孟頫的书法在元朝初期冠绝一时,所以这碑亭便题名为“墨妙亭”。

我们眼前的墨妙亭,虽然是重建物,但建造时吸取了元、明建筑的特点,你们看它“飞檐凌清虚,回廊摇花影,小憩美人靠,恍然入妙境”,门窗与座基,或雕得拙朴简洁,或塑得栩栩如生。古意绵绵,精致典雅,风格别具一格。
琅琊别墅


这里是王世贞年代经常出入的主入口。

这座青砖门楼是仿明建筑。朝外一侧门额砖雕刻着“弇山园”,朝里一侧砖雕刻着“琅琊别墅”。为何会称为“琅琊别墅”呢?了解太仓历史典故的人知道,太仓历史上“王”姓可谓名门望族。有明代宰相级人物王锡爵,清代大学士王掞,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还有娄东画派领军人物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等等。据记载明朝时太仓最有名的王姓主要有两支:一支为太原“王”,王锡爵、王时敏、王原祁等就是太原“王”;一支为琅玡“王”,王世贞、王鉴为琅玡“王”,所以王世贞把他的私家园林又称为“琅琊别墅”其意就很明了啦。
省获亭


琅琊别墅门楼北边的土山上有一座略具北方建筑风格的四面亭叫省获亭。怎么说它略具北方建筑风格呢?我们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读到对亭子的描写,最常用的词语是“有亭翼然”,那是描写我们南方常见的“戗角”高高翘起的亭子,是说我们江南风格的亭子像展开翅膀的鸟。但这个语句不适合描写我们眼前看到的这省获亭。你们看这个亭子四平八稳,颇为端庄。这种建筑形式,在北方较常见。

省获亭名字的来意,据王世贞《弇山园记》记载,当年人们站在这个亭中,可以观看到园林外面田中庄稼的收获如何,故名之“省获”。
嘉树亭


这个竹亭是一个应景而重新修建的亭子。当年王世贞兴建弇山园时,因扩建之需,购得旁边隆福寺一部分庙产。那庙产中有一棵老朴树,树径合抱,垂荫近半亩。隆福寺僧人狡诈,卖地后却说“卖地不及树”,以此索要高价,并以伐树为要挟。建造园林,山、水、楼、台,都是人力可为的,而古树却要天然使之。王世贞为追求那份古朴意趣,只好再出高价,来买下那棵老朴树。因为古树难得,王世贞特地在树旁,修建了“嘉树亭”应景。

世事沧桑,当年高价购得的朴树已不知身在何处,今人应景在此移植了一棵古黄杨树。这棵黄杨属瓜子黄杨,它的叶子很似一片片西瓜子。瓜子黄杨属于灌木,它一般长不高大,所以又被称为“千年矮”。而这棵黄杨,树干有碗口粗细,高一丈以上。据说一丈左右的黄杨,就可以认定有百年以上的树龄了。
饱山亭


一路东行,渡过东泠桥,爬上弇山园北部最高山坡,来到饱山亭下。

饱山亭是一座重檐戗角竹亭。这里地势高,站在这亭中可以饱览弇山园的山水楼台、湖光山色。但是游人走到此处大都疲倦了,所以常常匆匆离去,忽略了眼前的美景。王世贞把它命名为“饱山亭”,也意在提醒游客放慢脚步啊,这里有美景可以饱你眼福呢!
郏亶墓


郏亶(1038~1103)太仓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水利学家。据说他出生农家,自幼酷爱读书,气度不凡,宋朝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古时考中进士即可授予官职了。他被授予睦州(今浙江省淳安西南)团练,但没去上任。据说他终日跋涉于野外,从事农田水利的考察和研究,深究古人治水之迹。

宋熙宁三年(1070年),朝廷诏告天下,征集理财省费、兴利除弊的良策。郏亶当即上书,建议治理苏州水田,并提出具体治水主张。他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指出以往治水中存在的六处失误,又提出了“治田利害大概”七条,得到当时宋朝著名宰相王安石的赏识与采纳。

为了更好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他还实地考查了太湖地区治水的历史,考察了260多条河流,并结合自己治水的亲身体会和设想,撰写了《吴门水利书》4卷。可惜这本书现已遗失。他还绘制了许多水利图,成为其后历代治理太湖水利的重要依据。

宋熙宁五年,郏亶任司农寺丞,兴修两浙水利。熙宁六年,由于遭到朝廷保守势力的反对被罢免。回到老家太仓后,他置个人荣辱于脑后,在住宅西面一块名“大泗瀼”的水田中,亲自实践其治水理论,当年就获得农业丰收。于是他再次上书重申自己的主张,朝廷复任他为司农寺丞,另授江东转运判官。元佑年间授太府寺丞,后死于任上,享年66岁。郏亶的这些事迹均见《中吴纪闻》卷三中。郏亶是对吴中水利治理有很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郏亶墓,据《太仓州志》记载,始筑于宋代,当时有墓道、墓门,两侧还有石马一对,并有专门用于祭祀的祠堂一所。后来几经兴废。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 年)知州蒯德模重修墓道,并修筑墓门,重建郏司农寺祠墓。现在我们看到的墓侧土墩即是清朝时的原墓所在地。其上的封树有榉树、黄杨、冬青、老槐、剑麻、枣树等等,已长得郁郁葱葱。1993年8月太仓政府又重修郏亶墓,在清朝墓址旁边修造了现在的新墓。



顺墓道往西行,可以看到墓前石亭。石亭很有特色,亭上垂脊是两条龙。再看亭内石碑,这是清朝重建郏司农祠记碑刻,是清同治七年( 1868 年)知州蒯德模厘正墓道,修筑墓门时所立的。
古迹观赏坪


这里是海宁寺遗址观赏坪,据说是在重建弇山园时发掘出来的原庙宇的石础、石条等。

重修的弇山园园址,其前身憩园(又名人民公园)是在南宋“海宁寺”旧址上建设的。海宁寺前身则是梁朝“妙莲庵”。这样算起来这些石础、石条也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大家注意看,这石础如此巨大,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年的海宁寺规模一定非常宏伟壮观吧,望着眼前的古迹,唯有感叹时间流逝,世事沧桑!
以上就是弇山园所有重要景点的详解,
如果你意犹未尽,
不妨亲自来游览,
细细品味这江南园林的韵味吧!
来源:邱牧
太仓旅游官微 ∣太仓市旅游局主办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太仓旅游官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