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的养殖效果如何评价?丨李叫兽专栏

 

饲料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成本最大的投入品,如何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饲料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成本最大的投入品,如何选择一直是每一个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饲料在使用过程中最终体现出来的养殖效果是衡量它的好坏唯一标准。而饲料的养殖效果主要是通过饵料系数与斤鱼饲料成本;生长速度;养殖过程中鱼体的健康程度;鱼的体型以及出肉率这几个方面来评价的。

一,饵料系数与斤鱼饲料成本

1,饵料系数

饵料系数(FCR)又称料肉比,计算公式为:饵料系数=总投饵量/摄食鱼类净增重。即在养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阶段饵料系数)或者从投苗到上市的一个总体养殖过程的总的投饵量与摄食鱼类净增重(干塘捕捞总重量-初始放苗总重量)的比值。

饲料饵料系数的高低主要由饲料原料的质量,饲料营养配方的合理性,饲料在投喂过程中的损失率以及水生动物自身对摄食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饵料系数越高,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养殖动物机体的有效增重的比例就越低,则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以及以其他形式排放到养殖水体的废弃物就越多,对水体的污染就越大。

2,斤鱼饲料成本。

斤鱼饲料成本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养出每一斤商品鱼所需要的饲料成本,计算公式为:斤鱼饲料成本=饵料系数×每斤饲料的价格。它是衡量饲料的经济学价值的重要指标。很明显,养殖每斤鱼的饲料成本越高,总体的养殖成本就越高,自己养殖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小。

由斤鱼饲料成本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知,斤鱼饲料成本是由饵料系数和饲料价格2个因素决定的。在选择饲料的时候,不能仅仅关心饲料的价格,也要关心该种饲料的饵料系数等其他因素,如果饲料的价格低,但是养殖过程中饲料系数增大,最终养殖过程中的斤鱼饲料成本并不会比价格稍高但饵料系数更小的饲料低,而且会因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增多,带来更多的水质问题。

3,计算饵料系数和斤鱼成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算饲料饵料系数和斤鱼饲料成本的时候,一定要用干塘总重计算,不能使用阶段性打样的数据,因为阶段性打样一般多采集15-30尾的样本来计算鱼体的阶段性增重,在计算饵料系数的时候,往往是有一定的误差。

在对比不同品牌饲料的饵料系数的时候,一定要用同一个品种,同一个生长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因为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因此饵料系数也不一样。

二,生长速度

鱼体的生长(增重)主要通过鱼类将摄食的饵料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利用后,转化成自身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来实现的。饲料原料的质量,营养配比是否均衡都会影响饲料的转化吸收利用。投喂一定量的饲料,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越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就越快。

在保证鱼体健康的前提下,生长速度越快,鱼的养殖周期越短,资金周转越快,利润也就越高。同时养殖周期的缩短,分摊到每斤鱼的塘租,人工等成本就越小,养殖效益就越高。

因此,鱼体的生长速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饲料的养殖效果。

三,养殖过程中鱼体的健康程度

在养殖过程中,鱼的健康程度(体质好坏)决定了鱼的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耐运输程度等,一旦鱼的体质较差,就会出现病害频发,拉网,运输过程中易死亡,同时也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大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饲料是鱼类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食物来源,饲料所使用的原料质量,营养配方是否全面均衡合理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鱼体体质,鱼体的健康程度和投喂的饲料好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价饲料养殖效果的指标。衡量养殖过程中的鱼体健康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鱼体的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耐运输程度。如果鱼的体质差,抗病能力差,养殖过程中常常病害频发,造成养殖过程中因为病害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同时,体质差的鱼抗应激能力也差,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红身,脱鳞,皮毛不好等现象,鱼贩子常常乘机压价,严重时拉网捕捞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大量死亡。

2,肝脏是否正常。肝胰脏是水生动物的物质关键代谢器官,因此,肝胰脏的是否正常可以反映鱼体的健康状况。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打样,解剖观察肝脏的色泽及大小来判断肝脏是否正常。正常的肝脏应该为紫红色,土黄色(如图2),绿色(如图3),白色均为病态的反映。肝脏出现明显的肿大(如图2)或者萎缩均可视为肝脏病态的反映。

造成鱼类肝脏病变的原因主要有饲料当中的营养配比不均衡;营养不全面,缺乏某些促进机体脂肪代谢的营养物质;饲料当中存在着氧化油脂,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养殖过程中投喂过量等。因此,饲料的质量是影响养殖过程中鱼类肝脏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图1 示肝胆病变的鱼尾鳍白边
图2 示肝脏明显肿大,呈土黄色
图3 示肝脏变绿
特别是名优鱼类如加州鲈等,全程使用配合饲料的养殖技术推广时间还不是很长,如果饲料厂家的配方不成熟,质量不过关,在三四两以后就会大量出现肝脏病变,比如脂肪肝、花肝之类,外在表现就是鱼体变黄。

3,体色。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体色异常的主要是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无鳞鱼(如图4)所示。一旦发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上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跟饲料的质量有关,当饲料中使用了低质量的氧化油脂,蛋白质掺假以及维生素C含量不足,就会出现体色异常的情况。这些因素已经得到业内的共识。



图4 示黄颡鱼体色异常(中间为正常体色)
4,肠道的健康程度。

饲料与肠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饲料影响鱼类肠道的健康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的物理性状,如果饲料的制粒过硬,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诱发消化不良。在消化的过程中,饲料颗粒在消化道内的移动容易导致鱼的肠道出现机械损伤,继而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养殖过程中肠炎多发。

(2)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氧化油脂,霉菌毒素等,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油脂的氧化酸败对水产动物肠道粘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受到破坏,从而破坏了肠道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造成肠道的通透性增加,肠道的吸收和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容易发生病原菌在肠道的定植,引发细菌性肠炎。

(3)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肠道健康的影响。饲料当中的营养物质一方面是影响到肠道的菌群结构,另外还会直接促进鱼类肠道的发育。

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留意鱼在料台附近的粪便。定期对鱼进行打样解剖,评估鱼的机体健康状况的时候,可以留意肠道的状况,如果发现肠道特别薄,而且弹性比较差,用手轻轻拉即可扯断,则说明鱼的肠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图5  图片中的料台附近漂浮的白色条状物是罗非鱼养殖过程中肠道病变导致的肠道黏膜脱落(图片引自欧阳贤华)
四,鱼体的体型,肥满度与出肉率

1,体型。在养殖过程中,鱼类的体型不仅与苗种有关系,跟饲料也有一定的关系。体型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的商品价值,体型修长的草鱼显然比肥身大肚的草鱼更受鱼贩子欢迎。

2,肥满度。肥满度=鱼体重量(g)与鱼体体长(cm)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一般认为草鱼理想肥满度指标在:1.9-2.2,罗非鱼肥满度为:4.0-4.5 。

3,出肉率。出肉率主要是针对用于加工厂做冻鱼片的养殖品种,比如罗非鱼,叉尾鮰等。比如在制成冻罗非鱼片出口的过程中,作为原料鱼的罗非鱼出肉率一般在45%左右,如果低于这个范围过多,原料鱼出肉率不够,加工厂在收购的时候可能会压价。加工厂对罗非鱼出肉率的要求在38%以上,低于38%每斤压价一毛钱。

五,小结

由于饲料养殖效果的体现还受到苗种的质量,养殖环境以及养殖户本身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养殖面积比较大的养殖户或者养殖场,可以在同一个养殖场使用不同品牌的饲料,让不同品牌的饲料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操作管理中对比最终的养殖效果,饲料的最终养殖效果的评价会更客观。

  更多水产技术,请关注《水产技术百科全书》APP,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目前仅支持安卓手机)。
李叫兽专栏丨推荐阅读

藻相与菌相丨李叫兽专栏

●淡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方案

●几种鱼病同时发生,先处理哪一种?

●氨氮亚盐过高,鱼儿中毒死了一大片,4套方案搞定!

●如何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饵料系数?

●叉尾鮰套肠综合症真正的病因及处理思路和方法

●只有1%的养户知道这8个原因:为什么用药方案无效?

●食品安全和环保压力对池塘养殖产量的影响

●鱼苗培育过程中敌害生物的处理


    关注 鱼大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