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物速写|民国公子赵中亚

 

在国学院的诸位同仁中,中亚是最有民国范儿的。我给他拍照,才拍两张,中亚立即露出两排黄黄的牙齿,摇手笑道:“好了啦。”他个性随和,洋溢着浅浅的民国味道,所以谁都愿意找他帮忙。...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        



在清华国学院的诸位同仁中,中亚是最有民国范儿的。我给他拍照,才拍两张,中亚立即露出两排黄黄的牙齿,摇手笑道:“好了啦。”他个性随和,洋溢着浅浅的民国味道,所以谁都愿意找他帮忙。

中亚本科学的是理科,因为爱好历史,后来尽弃所学,转投复旦近代史专业。他谙熟民国典故,没事的时候就翻日记和年谱,看到一段好玩的材料,必会将头抬起,越过书堆,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起一段民国掌故。起先我以为他讲的是学者八卦,有些不以为意;经中亚的款款分析,竟能见出近代学者心态和人文环境来,这才折节佩服。他参加复旦的“民族主义与近代外交”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国民政府褒扬梁启超史事考》,就是从近代原始文献中钩沉出来的。

在中亚的熏陶下,我对民国的掌故开始略知一二,也开始关注日记与年谱。新进站的博士后,都会来找中亚咨询,请教他该做什么选题。大家承担的是“清华国学院院史工程”,要整理早期清华国学院的师生文集。中亚于是告诉大家,哪个人材料多值得做,哪个人材料少要谨慎。我编的是《王国维文存》,中亚慷慨地将他新下载的《王国维全集》拷贝给我。我知道,那些近代文献,都是他花了无数个日夜,从国学数典上用积分一点一点换来的。清华图书馆的中美百万和大成数据库,也是中亚最早告诉我的。

中亚看问题很细致,他的口头禅是“但是”,“可是问题是”。对于习见的说法,他总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中亚也会有茶壶里煮饺子的时候。他对近代文献太熟,有时会迷失其中。这个时候,我想孟子所说的“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大概最为有用,唯有学者的价值观念才能驾驭那些琐细的材料。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水银蒸发令》,有个孩子能从无意义的一堆数字中,看出军方的密码。作为学者,就是要帮助普通人阅读,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出精义来。

与中亚兄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一起访书。只要一接到前流书店的新书短信,我就会抬起头,朝他点一点,问道:“走?”中亚很默契地笑道:“好。”我俩就骑着自行车,沿着万泉河畔,一路向清华西门进发。有时晚上我一个人逛前流书店,逛着逛着,中亚兄竟也摸了进来,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各自挑书。不过,我们淘书的风格颇不一样。去地坛书市时,中亚喜欢慢慢淘,他尤能从几元钱一本的书中淘出宝贝来。我呢看得比较快,喜欢鸟瞰一轮,生怕好书被人挑光了;便宜书基本不看,认为没什么货色,所以从尾货中淘出宝贝的快感要少些。有时候因为人多找不到他,只要看哪儿书旧哪儿书破,必定能找到中亚,他正津津有味地翻着一本泛黄的民国文献哩。他有一次请我们去他宿舍看他收藏的民国文献,书卷发黄残破,换做我是绝对不会入手的,中亚却当成宝贝——他只重文献,不计成色。

由于行止未定,每次买书中亚都很纠结:买还是不买呢?不买吧舍不得,买吧以后如果不在北京工作,托运费时费力。纠结的结果自然还是买。中亚的藏书在不断纠结中越来越多,宿舍的不算,办公室的两个大书橱填满后,办公桌上也堆满了图书,我们说话必须隔着一堵书墙。有一次他工作时书墙竟然坍塌,我说中亚要保重啊,中亚一脸苦笑。

快要出站了,我们开始为找工作发愁。我和他跑过很多地方,也做过很多回陪练的沙袋,终于尝到找工作的艰辛。许是“自知明艳更沉吟”吧,我们都不愿屈就,放弃自己的学术理想,所以工作一直迁延未定。有一回中亚面试以后接到一个消息,那晚上中亚没有和大家一道吃饭,一个人默默不响地出去了,到晚上九点半还没有他的消息,我忍不住给他发个短信,说道:“中亚,工作的事别着急,老兄多保重啊!咱们是难兄难弟。”刚发完短信,中亚就回来了,说一个人去北大未名湖逛了一圈。后来我找工作不顺利,中亚见我未回,也特地发来短信问候,其实我正在前流书店闲逛。

中亚即将去山西大学高就,未能留在北京继续发展。以中亚之不遇于时,爱慕人才者,都会倍加爱惜——吾知其必有合也。古人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想中亚去山西以后,他的纠结会少些,变得更加果敢自信。

只是,再想与中亚兄一起访书,其可得乎?

2012年9月30日





知北游的天地 接受约稿、国学讲座邀约

知北游工作室:zhibeiyou888@sina.com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关注 知北游的天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