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到风里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x0a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HELLO MARCH
三月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百年孤独》




三月的故乡已经完全没有了冬天的寒冷。

即便是下着小雨,出门也不会有被冷风冷雨裹挟的畏缩感。也许是前几年在长沙生活过的原因,那里的春天总是早早地到来,暖湿的空气和微风,常绿茂盛的香樟树,让我对春天有了不一样的眷恋。

这个春天是回乡务工之后的第二个春天,今天早晨下公交交车的时候,我还和小燕子说,下过雨的早晨,感觉太好了。

这几日,早晚洗脸的时候,鼻子里总会冲出来一点血痂,我以为是上火的缘故,但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水土不服,前些年习惯了长沙的潮湿,归来之后,竟然有不适感。

人随时空迁徙,身心也在大自然的更替中变换。

我说过,2017年的夏天,于我而言,是忙乱且有一点慌张的,2017年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

我仿佛过了一个最短的夏天和最长的冬天。那种炎热和寒冷,也是至今感受最为深切的。

现在,我又开始可以感受故乡的春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前几天,在贵州山区,一位叫梁俊的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动情地演绎了清代诗人袁枚小诗《苔》,使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走进了许多人的心中。

我也很喜欢这首小诗,我从前还特别喜欢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如果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绘的景象是春暖花开之时,那么《苔》描绘的则是春天刚刚到来,花草悄悄复苏的景象。



关于春天的情绪总是无比轻盈含蓄的。仿佛一切都在静悄悄的孕育,生发,流淌,浸润、弥漫……

以前我喜欢那些意境开阔的古诗,如今,也越来越喜欢这些安静的小诗。去年的这时候,我在小学当老师,面对春景还有一群和春天一样充满活力的小学生,我当然可以随意分享一些小诗。

因为我喜欢古诗,孩子们也喜欢。在这一点上,他们就算是和我志同道合的伙计们。

远离校园的语境,不再有人愿意去交流,去朗诵古诗了。但是这样的情境,风景,甚至温度和湿度之下,我还是会不自觉地在心里默念一些诗句。

喜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活气和烟火气。

喜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朦胧感和轻盈感。

还喜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所蕴含的辽阔心境和深厚情谊。

…………

春生、夏耕、秋收、冬藏,以前貌似还没有好好感受过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的短暂,或者是生活的忙乱,我决定,今年要过得慢一点。找一些有意思的方式,去延长和拓展春的时日。

前几天,《舌尖3》收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被一些人吐槽,说省略了太多食物制作的过程,但是我觉得与舌尖1,舌尖2相比,第三季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要更多一点。聚焦到个人层面的故事和梦想要多一点。而且第三季的解说也超赞。

每一种食物和器具,都因为夹带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而变得丰富而生动。就像《国家宝藏》中为我们呈现的,那些古文物的前世今生,因为有了故事,才让原本无生命的器物有了不一样的生命。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而生动。要有自己的小梦想,小心愿。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他说的没错,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去拥有梦想和愿望。

2018年,刚刚开始,现在就是最好的季节。


    关注 木兰路的小铁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