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文字背诵版)!

 



今天菌菌给大家整理了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知识点,
希望对你们复习备考有帮助哦~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即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1、身体的发展人的身体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与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2、心理的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3、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二、人的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

2、能动性

三、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启示

1、顺序性——循序渐进

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只有每一个阶段都经历,才会有人格的获得。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2、阶段性——最近发展区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3、不均衡性——关键期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速度直线前进的,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同一时期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不均衡。不均衡性指个体自己,不是指你与他人之间的不均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展期。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5、整体性——全面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正是由于人的整体内部存在一定的秩序和结构,人的整体变化也必然要影响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发展时所不具有的一些性质和功能。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表现

遵循该规律的教育要求

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最近发展区

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施教

个别差异性

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因材施教

整体性

人的整体内部存在一定的秩序和结构,人的整体变化也必然要影响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发展时所不具有的一些性质和功能

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如婴儿刚出生就没有任何道德意识和生存技能,对所有事物一无所知,但是唯一获得发展前提就是遗传。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技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如周岁幼儿学走路,青少年身高的剧增,骨骼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成熟等。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变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例如:在医院婴儿室里,你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有的比较安静,容易入睡,有的则手脚乱动,大哭大喊。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人的遗传素质发展的过程,也因人的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今的青少年与旧时的青少年相比,一般来说,在身高、体重上都有所增加,性成熟期提高了,智力的发展也有所提前与增强。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决定于人的遗传素质。历史上出现过的“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或“性也者,与生俱生也”等“先天决定论”把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质的好坏,说成是天生的遗传决定是不科学的。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可能性,要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还赖于后天生活中的环境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但是,环境的给定性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人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注定了,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即使是初生儿,他也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这也就是说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个体的能动性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含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和环境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人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的能动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如远古时代人们不知道如何生火,但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通过石头可以生火;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后还需要去实践,去到医院接触不同的病人,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可以救死扶伤,贡献于社会。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的成熟。

也可以说为依据个人的能力和社会的需要两方面;另一方面是人构思自己的未来前景,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策划实现该目标的行动,并坚持为实现目标而践行,在践行中不断反思与调整个人的奋斗目标、策略和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和干扰,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发展是一种在人的有目的地参与、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是包括受教育者自身在内的人的有目的地学习、培养、锻炼和建构的成果。

我们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分为原生态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获得身心发展,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期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性化,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积极而有力地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人来培养人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语言符号及其负载的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其蕴含的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能力价值、知识陶冶价值、知识的实践价值有利于的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含义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它由各级各类学校来实施。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培养成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当然个人获得发展也是目的之一。

(二)学校教育的一般作用

现实生活中的人,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个体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个性,满足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人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就表现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促进作用。

1、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形成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通过受教育可以改变并且促进人们的意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婴儿刚出生一无所知,但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知道尊老爱幼等中华名族的美德,这就是主体意识的形成。少儿通过后期不断的培养和训练,知道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学习新的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2)推动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我们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就要学会因材施教,开发潜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同时要追求人的独特性,如在教学质量上的某一学习阶段中,老师要求班级学生最低要及格,这就是求同。但是,有些差的学生只在及格的边缘,但是成绩好的学生会的满分,这就是求异过程。

(3)培养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当然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是好的,不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他有他的独特性,还考虑到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为了人更好的、便捷的生活,也是具有社会价值。

2、个体的社会化

(1)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每个人的个体观念和思想意识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所变化。

(2)培养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

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向社会化变化的过程。举例说,学校中老师会教授学生们的语数外,如何学习生活技能等等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

(3)培养个体职业的意识

所谓的社会人,最终要回归社会,不管参与什么职业,都要职业化。无论想要从事医生、教师、律师等等。

(三)对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全面的,及时的,同时有专业人员做指导。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发展。

2、教育对人的发展有全面、系统的影响

学校教育能够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一定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全面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进行工作,他们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身体、学业等全面关心。

4、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人的一生当中青少年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适合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

相比成人时期,已经成型,这时再去学校学习,头脑和精力会受到限制,而且三观早已形成。因此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 推荐阅读 

教育学概述知识点(文字背诵版)!


教育的概念知识点(文字背诵版)!



20G考研资料免费领!







    关注 教育学考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