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风,光影 天安门边的杂志图书馆

 

胡同里的河边小屋,小社区里的「春风习习」杂志图书馆...

「春风习习」


相对于气势惊人的大型图书馆

一间有着邻家气质的朴素小屋

或许才是引阅读回到生活的关键

在热闹的北京城二环内

离天安门不到10分钟的距离

隐身鲜鱼口街区的胡同里

有个世外桃源般的阅读角落


喜爱《知日》、《LOST》、《八家Bajia》、《邂逅Encounters》……等对岸独立杂志的杂志迷们,应该会对北京第一间杂志图书馆「春风习习」感兴趣。这里严选了当地与国外的质感刊物,希望为杂志同好们开辟一处理想秘境;座落于东城区的胡同小巷内,「春风习习」紧邻着河边,馆身由传统的老民宅翻新改建,整体让古朴结构与现代设计和谐相容,是个令人能充分感受宁静禅意的场所。

这个受北京政府归类于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鲜鱼口」街区

位于北京二环内

距离天安门走路也就10分钟

门前有一条700多年前修缮的护城河

沿岸种植了长青植物

新铺上了鹅卵石路

一片静谧的区域就这么诞生

北京首间杂志图书馆

「春风习习」就选址于此
一个传统三开间的北院

在经历了新的街区规划后位于开阔的视域中

带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创办人和 FON Studio  的改造下

成为一间提供饮品和阅读的杂志图书馆

期望为喜爱阅读、设计、艺术

电影、音乐和生活风格的人们

带来新的空间体验
小屋改造的重点在于

原本的素雅建筑和新增的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

让室内空间自然延续到户外
由于原本的木结构年久失修

有些部分已经弯曲和损坏

但在简单的加固和恢复之后

它仍然是可用的
作为新型结构材料

在部分原本的结构中加入钢结构

再搭配柚木

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面对屋外的环境

地面以灰色的磨石子衔接河流沿岸

建筑外立面除了保有原有的传统特色

还加入了一些矩形设计

简洁俐落的点出入口
室内空间只有80多平米

空间很紧凑

保留了房子的原貌,老房梁、柱子都没有拆

只将隔间打通,使室内空间更开放
室内有两大阅读区域

一边是比较开放的

摆了一张长桌

可以有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阅读
而另一边相对有隐私性

用木格栅对采光做了遮挡

窗边也有独立座位的吧台阅读区
造访者可以在这里享受阳光
河流和垂柳的景色
西侧规划格栅折叠窗
用于夏季遮阳
巧妙地呼应传统装饰的语言
图书馆的正门与室内吧台区相连

组合成一体后嵌入房间

实现了简洁明确的功能划分
无论天晴或阴雨

白昼或黄昏

读者都可以在此享受温煦阳光

放眼小河垂柳

一览老胡同里的古雅风华
吧台区层叠的光影
FON Studio 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

营造出一种松弛有序的体验

让书友在辗转踱步

发呆思考或聚精会神的状态下

都能寻得一方契合的场域
各类别的杂志摆放在不同区域
层架间更是与阅读区灵活搭配
西侧长条窗,铺洒在室内的阳光
有适合集中精神的角落
有靠窗的高脚椅区
也有开放式的共用长桌
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最惬意的阅读氛围
书架区以轻白钢和木箱组合出不同尺寸
这里提供包含中国的独立出版杂志

和欧美日等其他国家出版的杂志

约有400多种

内容涵盖设计、生活美学、建筑、摄影等

一些绝版的或限量发售的杂志

也都能在这里看到
创办者不仅争取做到与国外同步上架

也收购了很多珍藏版让人“大饱眼福”
比如丹麦的《Plethora》

是由当地僧侣手工印刷的

它的尺寸惊人,单价100多欧元

且一年只出一本,总共只印刷1000册
翻开书本,面迎波光粼粼的河面

置身于历史的光谱中,感受绿植的呼吸

每次翻开一页书

流动的空气就好像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这里叫做“春风习习”


而选择“杂志”作为载体,是因为它和图书不同,图书可以不停地被再版,而杂志就是一期一会。杂志就像是对当下的某一刻按下的快门。春⻛习习定位为杂志图书馆,就是希望建立这么一个空间,将这些画面留存。
春风习习
地址:北京东城区长巷五条19号

开放时间:12:00 pm-09:00 pm
往期文章
COS 门店的好逛奥秘 | 时装店的空间想象
古典建筑原来可以变成这样
带上你家主子喝星巴克了吗?


+
Share
建筑/室内 设计
Contact 
2805668629@qq.com
商务合作/投稿
微信号: fuckingooodthings


    关注 fckingoodthing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