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大就代表安全吗?

 

监管想的跟我们不一样...

文 | 小象要趁早



5月10号,从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流出了一份通知文件,全称为《关于召开我市部分P2P网贷机构约谈会的通知》,核心思想,是监管认为这些平台在整改验收期间的业务规模增长过快,违反了国家整治办提出的,整改期间业务规模不能增长,这一要求。

那么,今天,小象就借着这份通知,跟大家好好聊聊业务规模这件事儿吧。

在P2P这个领域,无论是平台宣传角度也好,还是投资者选择平台的方式也罢,业务规模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判断要素,我们经常说大平台有保障,这里的大其实往往指的也是业务规模。

很多平台在宣传自己的实力有多强的时候,特别愿意用自己的业务规模来做证明,什么交易量突破多少多少亿、为投资人创造收益多少多少亿,而投资人也习惯了通过一个平台的业务规模来判断它的安全性和投资价值。

但在监管眼里,这些已经产生的交易其实就是信贷资产,只要这些资产没有彻底结清,就具有风险隐患,而它们的职责是要以长效的机制,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管控,从而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这里我们可以从平台和监管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对业务规模这个概念展开一下分析。

 

首先,平台方希望把规模做大,是因为只有规模上来了,才能赚取更多的手续费,而这些手续费,可以用来做风险保证金,也可以直接变成平台的盈利,或者用来夯实资金端的建设,从而提高投资人的热情,从哪个角度看,规模大都不是一件坏事儿。

但想要把规模做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借款人的准入门槛,并提高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只有降低了借款人的准入,才能有流量,而流量来了,只有对其收取较高的费用,才能对风险进行覆盖。

而这种看起来很完美的业务逻辑,一旦有一端被约束,就可能产生失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在如此严峻的监管态势下,依然有很多大型平台,被爆出还在收取砍头息,以及高额罚息等负面消息的原因所在了。

同时也只有对这些平台的业务规模加以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挤掉风险泡沫,让真正的风险暴露出来,从而防止最后的集中爆发。

信贷业务其实是很严谨并且很难快速做大规模的,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需要回头进行检验。

我国银行业开展小额信贷的历史本身就不长,而且以小额信贷作为重点盈利方向的银行,用手指头都能数得出来,它们在开展这种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很具有创新属性的业务的时候,也是在监管审慎性经营的要求下,有节奏,有管控的,并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谨慎的推进着的。

所以,很难想象,面对这些待收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亿,并且资金端还是面向普通大众的P2P平台来说,监管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而且这里指的待收还是合规资产,还有那么多涉及到不合规资产的平台那,比如大额标的、利率超限的现金贷、对接金交所的资产,这些不合规资产,是要清除到零的,但大家回忆一下,很多做这些业务的时候动作很大的平台,最后只是宣称不再发新标了,却并没有明确表示,之前对接的资产的存量是多少,什么时候会结清,而且这些业务也是有原始借款人的啊,他们也不是说还就能马上还款的。

所以说,P2P这个领域,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要看资产质量,大不代表强,当然小象这里也不是教条似的,就是认为大平台不好,小平台就好,毕竟一个过硬的风控模型,也是要有一定的资产量来作为前提的,小象今天的这些分析,更多的是想让大家多用监管的角度去理性的看待一个平台的规模,这样才能在投资的时候不盲目。

 

|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作者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配合。



小象智投频道

微信:xiaoxiangTV888
我的网贷观察日记 
关注我吧
往期精选



1.投资人,请拿好这些利剑

2.这个环节会决定平台生死

3.一份对P2P即利好又尴尬的通知

4.为什么我很少选择车贷平台?

5.资管新规后,再谈P2P牌照论

喜欢小象的文章就点个赞吧


    关注 小象网贷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