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的《百年孤独》,7月登陆上海

 

中国的《百年孤独》...





前言:中国的《百年孤独》
有这样一部小说,它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描述了一种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

作者刘震云曾凭此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10年间,这部小说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中文版销量突破180万册。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对此评价道“读这本书,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国风’久不作矣。”
这部讲述了“出走与回归,并试图追问横在东西古今之间的现代中国大历史”的小说,就是刘震云的经典之作——《一句顶一万句》。
6月13日,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出品人史航携手制作人李东、导演牟森等人来到上海,举行了一场主创对谈。据悉,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将于7月7日-8日于上海大剧院正式公演。
孤独:把话说给自己听,就叫心事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关于孤独的作品,书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不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却甘愿像一个朝圣者,为了寻找一位愿意倾听自己的朋友而跋山涉水,远渡到千里之外。

刘震云说:“我们随时可以在街上碰到的那些人,就是小说中卖豆腐的老杨、赶车的老马、杀猪的老曾、剃头的老裴、意大利牧师老詹……”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他们一辈子在‘黑暗’中说话,他们的话永远没有‘面积’和‘体积’——他们把话说给身边人时,身边人并没有听见,也许根本不想听。”

“当身边都没有说话的人的时候,要说给谁听呢?只能说给自己听。当一个人只能把话说给自己听的时候,那就叫心事。

小说的故事诠释着人生百态,作者笔下的一个个人游走在“黑暗”中,孤独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但对于刘震云而言,这本小说是一扇袒露自己内心的大门。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这是我写作以来,写得最好的一部书。是我自个儿愿意送人的一本书。”

“我写作就是在书中找朋友,书中的朋友比生活中的朋友有耐心。以前的写作如果说的‘表面的话’多一些,这本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我最真心的朋友。”

有人说这是我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我认为是中肯的。
共鸣: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模样
史航说:“《一句顶一万句》里囊括了中原大地百年来近百种平民职业。在这个戏里,对于其中很多职业和从业者,我们或者挽留,或者目送。我们希望把这些平民职业的纪录和戏并行,链接起更多城市的人群和职业。这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使命。”

“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只有‘女子图鉴’这样的方式来勾勒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可以有更多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记录这个时代。”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商贩、理发匠、教师……在《一句顶一万句》中频繁出现的这些职业或就在我们身边,或就是我们自身,因此我们不仅能在舞台上演员们的一蹙一颦中看到中原大地百年来的人生世相,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戏剧《一句顶一万句》的导演牟森曾是80-90年代备受瞩目的戏剧导演,他曾导演过包括《彼岸》、《零档案》、《红鲱鱼》等在内的诸多现象级作品。

但在90年代末,牟森在他的巅峰时期悄然隐退。此次牟森将《一句顶一万句》作为自己的复出之作,足以说明他对这部作品的认可和欣赏。
牟森


牟森曾说,他希望这部作品“超越河南,超越中原”,“能够让观众抵达感动”。如果从原著作者刘震云的表现来看,牟森的改编是无比成功的,在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首演时,刘震云曾忍不住多次泪流满面,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连看了三遍舞台剧后,对此评价道“动人心魄。肺腑之言的力量。戏剧的力量。牟森的力量。”

实际上,《一句顶一万句》是在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讲述着我们每个人的经历,记录着我们每个人的感情,正如批评家李静所说:“《一句顶一万句》文本和舞台呈现的精神体量庞大、深厚,是这个薄情和碎屑时代‘不合时宜’的宏大而深情作品。”
尾声:值得尊重与期待
633天的筹谋策划,411天的艺术构思,148天的制作安排,70天的排演创作……

3个小时演出时长,16名演员饰演60余个角色,跨越70载时光,讲好1个故事……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一组数字印证了话剧《一句顶一万句》的创作之艰。“中国话剧做起来比较艰难,只有有志于开拓方向、不计名利、孜孜不倦的人才能坚持,凡是能为中国话剧发展作出微薄贡献的事我都乐意做。”刘震云说。

这是一部寻遍中原大地,求索命运轮回前因后果的生命巨作,每一句话都诉说着我们自己的故事,相信在7月7日的上海大剧院,《一句顶一万句》一定能与我们实现心灵的对话,完成一次“获救”与“抵达”。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END 


    关注 悦悦图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