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性么?

 

人类,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动物?Rationality说的是人类理性非理性的问题,你放好几张好莱坞俊男靓女的照...

我们理性么?

Are we rational?


说的是人类理性非理性的问题,你放好几张好莱坞俊男靓女的照片是啥意思?别急,请慢慢看我下面写的内容。

18世纪中叶,苏格兰经济学家Adam Smith出版了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创造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代经济学。

在Adam Smith的经济分析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假设,即(经济意义上的)人是自私和理性的。比如在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作者Adam Smith写到:
Adam Smith
Every man is, no doubt, by nature first and principally recommended to his own care; and he is fitter to care of himself than of every other person…" (1759, 82)

(伍治坚译:每个人天生都是为自己活着的,并且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能力为自己精打细算)



正是由于每个人自私自利的天性,Adam Smith提出的Invisible Hands(看不见的手)才可能最有效的发挥其作用,让市场在供需影响下达到最有效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间,现代经济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理性人的假设始终作为其基石之一被历代学者沿用。



当然这个假设也曾经受到过不少杰出学者的质疑,比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曾经说过:大家都说人是理性动物。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支持这个论断的证据。

但是虽然有各种质疑,理性人的假设还是被大多数经济学分析引用。主要原因是第一这个假设很好用,有了这个假设之后经济学分析能够用数学解决很多问题;其次在当时没有更好的替代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两位在以色列出生,后来都移民去了美国的犹太经济学家,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上图中左边为Tversky)对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在两人合作出版的诸多学术论文中,他们通过非常多的例子揭示了人类的不理性之处,比如比较常见的有过分自信(Over Confidence),风险偏好不对称(又称风险厌恶),可利用性偏差,选择性回忆偏差,等等。



在这里让我们小憩片刻,对之前提到过的经济学历史发展做一个快速小结:从Adam Smith开始的理性人假设,慢慢进化到70年代开始兴起的行为经济学,我们对我们自己(人类)的了解程度增加了不少。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人类到底是理性的么?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要讨论的,既不是传统的(理性人)经济学,也不是(相对来说)新兴的行为经济学。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证据主义哲学的引领下,向大家提供一个不同的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视角。Status - 逼格



现在回到开头文中提到的问题:这些个帅哥美女有哪些共同点?除了他们都很有钱,颜值都很高之外?

答案是:他们都开同一辆车:Toyota Prius - 丰田普锐斯



Toyota Prius是一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其主要卖点是省油,环保。比如莱昂纳多迪卡布里奥曾经说过:我拥有一辆丰田普锐斯,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在2007年Topline做的调查中,有66%的受访者提到,他们购买普锐斯的原因就是其对于环保的贡献迪卡布里奥购买丰田普锐斯理性么?从经济角度来讲未必。因为丰田普锐斯的价格要比同类的其他车更贵15%-20%左右,而其省油的效率也很一般,并不那么出色。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好莱坞明星对丰田(他们的财富足以购买更多高大上的品牌)普锐斯如此趋之若鹜呢?



在一项有趣的实验中,主导实验的学者将受访者分成两大类,让他们在Honda Accord Ex-L和Honda Accord Hybrid这两款车之间做出选择。Honda Accord Hybrid是油电混合动力车,售价比Accord Ex-L更贵,但是可以稍微省点油。

第一组中没有任何假设前提,大部分人会选择Accord Ex-L,普通的汽油车。这个选择在经济学上是理性的。在第二组中,受访者被告知在一个假设的情景中做出选择:他们刚刚被公司的老板升职,并且和几个同事竞争一个更高的管理职位。在这样的情景假设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Accord Hybrid,那辆经济上不实惠的油电混合动力车。

那些选择油电混合动力车的人因此而不理性么?这样说未免太过简单。事实上在他们的脑子里,有更深层的思考。

虽然纯粹从经济学角度购买油电混合动力不那么划算,但是如果可以给大家和公众一个好印象,即自己对环境保护非常Care,从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自己可能会更有道德上的优势,那么现在多花点银子买辆混合动力车就是理性的

这就是所谓的装逼(Status)需要

事实上你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间需要或多或少装一下这个逼。小到你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香水;大到你开什么车,住什么房,说什么话,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自我定位和同僚反馈中定义自己的存在:我是谁?我想让别人认为我是谁?


从这个逻辑去想,好莱坞明星宁愿开丰田普锐斯,也不开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就可以理解了。一个明星的公众形象,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他的生命线,他的粉丝源,因此购买并驾驶“对”的车,是一件值得认真思考的大事。



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迪卡布里奥在最近又买了一辆新车:Fisker Karma。Fisker Karma是一辆高档跑车,但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它也是一辆油电混合动力。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小李子买这辆车让人感到好笑的地方:)Mate Acquisition - 求偶食色,性也。求偶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保证人类能够不断繁衍的最重要手段。在这个领域,有不少人类理性和非理性的例子可以讨论。



比如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很早就观察到,孔雀开屏不符合他提出的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理论。因为一个公孔雀如果开屏的话,他就好像让自己给那些食肉动物打广告:这里有鲜美的孔雀肉等你来吃。

一个公孔雀开了屏,目标又大,行动又不方便,那不是主动送给狮子老虎当盘中餐么?在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的法则下,这些“愚蠢”的开屏孔雀应该很快被灭绝,剩下那些不开屏的孔雀,到最后导致所有的孔雀都不开屏。

但事实却与达尔文的预测相反。对此达尔文给出的解释是:孔雀开屏是雄性孔雀之间争夺和雌性孔雀交配权的必要竞争。一个雄孔雀在充满危险的原野中开屏求偶,发出的信号是:我很强,我很勇敢,我不怕狮子

这就给了雌孔雀足够的信心和雄孔雀交配,以保证在强基因的影响下,他们的下一代也会更强。而那些不敢开屏的孔雀,则可能会面临没有配偶的灭顶之灾:香火断了。



这样的现象不光存在于孔雀中,在人类中其实也很普遍。在一篇科学论文中,作者Smith, Bird and Bird提到,人类在历史上有一个时期需要通过捕猎来获得食物。但根据他们的研究,其实捕猎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事实上那时候靠捡野果(scavenger)也能够喂饱肚子。

那么为什么“愚蠢”的人类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捕大型野兽,做出如此“不理性”的行为呢?原因叫做Signaling(发信号)。就是说男性野人需要向女性野人发出信号:我很强壮,我很无畏,我的基因更优秀。跟我结合,我们的孩子才可能有更优秀的基因。

这样的说法有没有根据呢?让我们来看另一个测试。



2010年,几个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测试内容是这样的:有一组年轻人(都是男性),年龄在18-20岁左右。研究人员让他们做各种滑板动作,有简单的,也有难的。

做这些滑板动作的时候,研究人员让他们每个人都做两次。第一次是一群男生每个自己选择滑板动作的难度并轮流做这些动作,第二次和第一次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他们做滑板动作时,边上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少女站在那里看。



上图是这个研究的结果汇总。你可以看到,当边上有美女在看的时候,少年们体内的睾丸激素被激发了出来(这个在事后他们的唾液检验中得到了证实),因此他们会选择难度更大的滑板动作,导致失败的动作更多。但由于放弃的动作更少,他们成功的动作也更多了。

也就是说,在有异性在场的化学作用下,男性愿意冒风险的意愿更强,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非理性”行为。但如果用生物进化和求偶的理论去解释,则又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

用这个理论去解释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些现象,也会得出很有趣的发现。



比如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非理性偏见,叫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对于这个概念不太熟悉的朋友,请容我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假设让你在两种情况下二选一:A)拿100块钱,B)丢枚硬币,猜对了拿200块,猜错了一分钱没有。你会怎么选?从统计学角度来看,A和B的期望值是一样的,都是100块。但大部分人会选择A)拿100块。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测试反过来问,还是让同一个人二选一:A)赔100块钱,B)丢枚硬币,猜对了一分钱都不用赔,猜错了要赔200块钱。这时候同样那些人会选择B去博一下,即使A和B的数学期望值相同。这是一个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例子,被Kahneman和Tversky引用来证明人类的非理性。在相同的数学期望下,我们人类竟然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决策。



有两个聪明的学者,在这个测试中加了一点小变动。还是相同的测试,但是在让受访者做出选择之前,学者让受访者先看了一部电影片段。第一组受访者看的是惊声尖叫,第二组受访者看的是罗马假日。

结果发现,看了惊声尖叫电影片段的受访者,做出的选择比控制组(Control Group)更加趋向于规避风险。而看了罗马假日以后的男性受访者,却做出了相反的决策,选择去承担更大的风险

这个实验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我们人类在选择风险偏好时,是受环境影响的。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比如有美女在场,因此你体内的睾酮素被激发),那么人的风险偏好会截然不同。

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钻石。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讲,傻瓜才会去买钻石。钻石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变现很难,从成分上来讲只是一块石头,而且还要花力气去保存它防止被偷。一个“理性”的男人怎么会去买钻石呢?



但是如果通过购买一颗钻石,可以抱得美人归,和心仪的美女结婚生子,那么这就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这个决定瞬间就变得“理性”了。

事实上De Beers的创始人Oppenheimer就说过,人们购买钻石不是为了他们能用这个石头做什么,而是为了他们心里想要的。从女性角度,美国著名女影星Gabor说过,我痛恨男人,但还没有恨到把他们送给我的钻石还给他们Over Confidence -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行为经济学中被研究最多的人类非理性现象之一。在这方面有成百上千的不同研究,我在这里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项研究中,37%的工程师认为自己的表现在公司中属于最顶尖的5%。有25%的大学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属于最顶尖的1%。有93%的美国司机和69%的瑞典司机坚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超过平均水平。

如果我们想想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者环顾一下自己周围,就会发现过度自信这个非理性的行为偏见简直无处不在(有研究指出这种偏见在中年男性中尤其强烈)。有多少男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商不到平均数?有多少女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相貌比平均水平更低?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能力,即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天赋,而对别人的才能评价过低。



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已经无可救药的堕入这个所谓的过度自信陷阱呢?倒也未必。在上面这张图中我举了极度过度自信的例子:左边的是苹果电脑创始人Steve Jobs, 右边的是曾经执导过Titanic和Avatar的James Cameron。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非常成功,同时也有着让人吃惊的过度自信偏执。

比如在Steve Jobs的自传中,他的好友和合作伙伴Steve Wozniak提到,Jobs对自己的魅力有着惊人的自信。在去和一些大公司的CEO见面时,Jobs经常穿了件T-Shirt就赴会,而且还没有喷除臭剂

事实上在Steve Jobs刚创办苹果公司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合伙人都对他没有信心。一开始的三个合伙人之一Ron Wayne在公司开办不久之后,就把自己10%的股份作价800美元卖回给了Jobs,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交易之一。

James Cameron也是个自信狂。当初Titanic的预算是1亿美元,在拍摄过程中,其花费不断超出预算,到最后达到了创纪录的2.7亿美元,比原来预算的两倍还多。当时的电影投资方20世纪福克斯和派拉蒙对于如此超支看不下去,威胁要撤资。Cameron自己花钱补进需要完成电影的余额。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在后来的另一部史上最卖座电影Avatar中,Cameron再次引领大手笔制作,其预算高达史无前例的2.3亿美元,其对自己电影卖座的信心让人咋舌。当然,后来Titanic和Avatar都大卖,全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前十。

在201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作者Johnson and Fowler提出,过度自信确实会可能导致更多的泡沫,甚至战争。但同时,过度自信也是人类对于进化的一个自然反应。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不得不同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断斗争,而最后生存下来的,恰恰是那些过度自信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度自信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基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Nature杂志的研究,还有其他不少学者得出类似结论。比如有学者发现,过度自信的个体比自谦的个体更容易获得成功(Taylor and Brown, 1994)。对于自己配偶的吸引力有过度信心,对家庭的稳定和和谐有更大的作用 (Gagne and Lydon, 2004)。对自己健康过度自信的人群,其健康程度更高,活的更久 (Taylor et al, 2003)。



事实上如果我们纵观历史,就可以发现过度自信的人群,他们忽悠别人,对别人和世界造成影响的能力也更强。Mark Twain曾经说过,连自己都骗不了的人是无法去忽悠别人的。英国著名作家Ian McEwan也说过:一个职业骗子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说服自己他是诚实的。阿道夫希特勒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说了那么多,再回到一开始的大问题:我们人类,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动物?

在我看来,可能简单的用理性或者非理性去定义人类都是过于简化了一个原本复杂得多的问题。更好的回答,也许是我们人类是进化的动物,在我们的基因里,有天生的生存和繁衍因子。在研究我们人类自身这条道路上,肯定还会有更多有趣新奇的发现,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


    关注 伍治坚证据主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